魏源是近代中国较早接触西方思想的思想家。他写了什么?
七岁时,魏源跟随他的老师刘志刚和魏福邦学习经典和历史,经常努力学习到深夜。妈妈可怜她太勤快,每天晚上定时关灯让她躺下。他等她爸妈睡得很香,好被灯光遮住,默默看书。9岁那年,他去县城考男孩。考官指着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有太极”。魏源摸了摸怀里的两个麦饼,对他说:“我怀了坤。”考官大吃一惊。嘉庆十五年(1810),被选为武庚进士。明年,辛还不够大,不能试着给同学们补课。嘉庆十八年,桂友克选贡。道光二年(1822),仁武获中国风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苏政使何长龄聘请,编纂了120卷帝王经典。他还帮助江苏巡抚陶澍做水运和水利。写《曹操篇》、《曹操茶篇》、《湖广水利论》。
道光九年,考中礼部,他和龚自珍都是第二名。刘在《房考》中写下了《两次人生之旅》,龚伟从此成名。魏捐藏阁藏书丰富,是世博历史博物馆秘藏阁的官书和文人墨客的私人著述。在社会动荡加剧的时候,他目睹了江华瑶族的起义,对政权的腐败深有体会。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外患危机让他更加愤怒,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魏源进入两江总督于谦幕府,直接参加抗英战争,亲自审讯前线俘虏。后来看到清政府和战事不明朗,投降派一时糊涂,误解了国家,愤然辞职,决心写作。道光二十二年,他完成了《吴声纪》一书,记述了清朝开国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和制度。文中提出“夫缺钱,才无竞争力,则国不穷,谓之穷;国外不做就不赢,国内不做就赢。所以前王不患财,只需才;放心,不向往四大王国,但是放心,不向往四大境界。官无才,则国富民强;没有废令,国家强大。
道光二十四年,魏源再次参加礼部考试。他是一名学者,被分配到江苏担任东台和兴化的知府。他在改革盐政、筑堤治水等方面成绩卓著。他以林则徐编纂的西方历史地理资料《泗洲志》为基础,结合历代史籍、明代以来的《岛志》和当时的彝语,编纂了50卷《海国图册》。经修改补充,咸丰二年(1852)成百卷。包括世界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宗教、历法、文化、产品。在强国抵御侵略、矫正时弊、振兴民族脉搏的道路上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以洋人攻洋人”、“以洋人付洋人”、“师洋人制洋人”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的军舰、消防器材等先进技术和选拔、训练、培养士兵的方法,以改革中国的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他呼吁“以天劫止天劫”,相信中国人民能够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人侵占东南”的时候,不要忘记“鄂(俄)俄吞并西北的野心”。他主张建立民用工业,允许私人企业设立工厂和局,自行制造和销售船只和火器,以使国家富强。他主张创新,要求“去伪存真,去装饰,去畏难,去养痈,去窑洞露营”;“用实际工作做实际工作,用实际工作做实际工作。”并且在《陌陌》中提出了“越改过去越方便”、“越学越难”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改革思想的先驱。它尖锐地批判了清王朝长期以来对世界事务的无知、傲慢、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和谄媚外国的投降路线。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的总趋势》中指出的那样:“《海国志》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很大,被视为甲鱼所不能替代的良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图之论,统治人心百年。直到今天,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关系不能说是好的。"
咸丰元年(1851),魏元封授高邮周知,咸丰在完成著作后,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元史的新编。后来又因“耽误岗位”和“打军机”被免职。复职时因为年过60,遭遇挫折而辞职。晚年潜心研究佛学,编著了《净土四经》。
魏源的作品有:《顾维堂诗集与诗集》、《舒谷维》、《诗品》、《拉姆》、《曾子》、《子思子》、《薛》等。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诗被编辑成《魏源集》。
咸丰三月初一(1857三月二十六日)死于杭州东园僧院。63岁时。葬于杭州南坪山方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