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立的人物经历
1989年3月,经学院推荐,直接转读博士。论文题目为“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研究”。硕士、博士期间独立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纤维混凝土双向受力工作原理研究”中所有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完成了大部分试验工作;基于内变量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原理,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本征时间本构模型,并基于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钢纤维混凝土双轴破坏准则。于65438年6月至0992年9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65438年6月至0992年9月,赴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非线性分析”(59278343),设计研制了测试剪压和剪拉复合受力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试验装置,完成了剪压条件下的全部试验;1993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0月,1993,165438被中国矿业大学录取为工程力学博士后。师从谢和平教授,从事混凝土本构关系和破坏理论研究,主要方向为混凝土损伤力学和分形力学,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部分项目。在此期间,完成了混凝土单轴受压下的单调加载、循环加载及相应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利用声发射损伤能、模量衰减、热力学和塑性力学,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了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重点研究了不同应变率(1/S)对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围压(s0=0~40MPa)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此外,根据分形几何理论,混凝土的内部损伤,即微裂纹的发展和声发射过程用分形来定量描述。
7月,1995,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为博士后,师从范维澄教授。他从事建筑结构在热力耦合下的行为研究。他的主要方向是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其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基于塑性铰理论,提出了高温下混凝土板承载力的各种计算方法。
1997年7月至今回到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8年5月被原冶金部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院长助理、副校长。
20065438-2006年5月在山东省建设厅工作,任山东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06年6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从2007年6月5日至2007年2月,他在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做短期科学研究。
2004年“混凝土楼板抗火性能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混凝土非线性力学基础》、《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
2065438+2002年2月转入华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