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演变
1870年,学校创始人亨利·杜兰特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任校长。1873年,北馆和南馆建成,学校正式迁至伯克利新址。第一届学生* * *由167名男生和222名女生组成。从1891开始,加州富婆菲比·阿珀森·赫斯特女士源源不断地向伯克利捐款,使学校发展了大量的新学科,获得了新的教学设施。1905年,学校在伯克利东北部萨克拉门托附近建立了“大学农场”,随后从伯克利独立出来,成为加州大学的另一个校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委员会对2000名著名学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由此,伯克利以其“突出”和“恰当”的学科建设跻身美国一流大学之列——这是美国公立大学200多年来首次挑战东部常青藤联盟大学。1942美国教育委员会将伯克利评为美国第二大院系,仅次于哈佛大学。从1952开始,加州大学开始从伯克利校区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大学行政系统,“校长”和“校长”是分开的。目前加州大学只是加州政府对公立大学的一个管理机构,主席一职,领导加州大学所有10个校区(分校)。加州大学的每个校区都有很大的管理自主权,有自己的校长。
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越南战争期间因学生抗议美国政府而闻名世界。1964年在伯克利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成为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中心之一。后来,为了纪念这场运动,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成立了“言论自由运动咖啡馆”。
同时,随着自由主义和反叛精神在伯克利的兴起,从伯克利孕育了嬉皮士文化。反映叛逆精神的代表影片之一《毕业生》也是在伯克利拍摄的,并以1968获得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它的电影主题曲《寂静之声》和《斯卡伯勒集市》被广泛传唱。值得注意的是,以特立独行和充满自由精神著称的中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也是在这一时期(1969 -1972)在伯克利从事学术研究。
在学术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的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早期和中期。从那时起,伯克利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陈省身,中国数学大师,20世纪微分几何的奠基人,从1960开始在伯克利任数学教授,使伯克利成为世界微分几何的研究中心之一。中国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世界数学最高奖)获得者丘成桐也于1971在柏克莱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在陈省身手下)。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陈省身等人的要求下,在柏克莱建立了世界知名的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陈省身教授担任该所首任所长,该所主楼也命名为“陈省身堂”。
20世纪初,美国伯克利物理学教授、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j . Robert Schmidt)在伯克利建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中心,吸引了一大批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和研究人员,组建了伯克利物理学院,使伯克利成为世界上理论物理研究的中心之一。随后该研究中心更名为“伯克利理论物理中心”。65438年至0942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美国原子弹研发计划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领导曼哈顿计划的所有科学部门,许多伯克利物理学家也为曼哈顿计划做出了杰出贡献,包括后来的“氢弹之父”、伯克利的爱德华·泰勒教授。
同一时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O. Lawrence)于1931建立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山分校辐射实验室。最初主要用于物理学中粒子回旋加速的研究。1932年劳伦斯也在这里发明了回旋加速器,193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射学实验室建立后,伯克利迎来了一大批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和研究人员,包括后来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主席、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她于1940年在伯克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通过实验验证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假说,使后者获得了19。
随着劳伦斯教授发明的回旋加速器,伯克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比铀92更重的元素,包括从93到106的所有14化学元素(以及锝43和钷85)。97号锫和98号锎分别以伯克利和加州命名,103号劳伦斯和106号海博金分别以欧内斯特·劳伦斯和诺贝尔命名。二战期间,辐射实验室承包了曼哈顿计划的部分任务。此后,该实验室逐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1971年,为纪念劳伦斯,放射学实验室正式更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要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分校负责运营。
在当今美国科学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卓越”的代名词。截至2016年底,13名与实验室相关的科学家/组织获得了诺贝尔奖,70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院士,13名科学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研终身成就奖——国家科学奖章奖,18名工程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名科学家当选为医学研究所院士。此外,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培养了数千名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推动了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技术创新。美国前能源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曾于2004年至2008年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同时他还是伯克利的物理学教授。1976年,他还获得了伯克利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工程方面,伯克利一直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驾齐驱,处于美国工程科学的前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爱因斯坦从1947开始就在伯克利担任水利工程教授,也是水利工程领域的权威。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专门设立了汉斯·爱因斯坦奖。世界著名的华裔结构工程师、预应力之父林同炎也毕业于伯克利,后来在伯克利担任工程学教授。为了纪念他,柏克莱还建立了林同炎实验室。被誉为“非线性电路理论之父”和“细胞神经网络之父”的中国著名工程师蔡少棠,自1971以来一直在伯克利担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长女蔡美儿是著名的“虎妈”。校长一职是加州大学1952重组扩建时产生的。从此* * *有了11个校长:
克拉克·克尔(1952–1958)
格伦·西伯格(1958–1961)
爱德华·w·斯特朗(1961–1965)
马丁·迈耶森(1965,代理人)
罗杰·海恩斯(1965–1971)
艾伯特·h·鲍克(1971–1980)
艾拉·迈克尔·海曼(1980–1990)
田长霖(1935–2002)(中国黄陂区人,中国著名科学家)。
罗伯特·m·伯达尔(1997–2004)
罗伯特·J·柏敬诺(2004–2013)
尼古拉斯·德克(2013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