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受助学生的尊严,教育部禁止在公共场合“穷”。你怎么想呢?
补助金和非法援助项目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健康成长!但这样过度的“穷”和“秀过程”与最终目的背道而驰!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很多教育政策非常缺乏“人文关怀和思想”!
现行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受到了太多社会因素的“干扰”,评选过程有失公平,甚至最终可能伤害到受助者的“价格尊严”以及生活和学习过程:
1,比“穷”,比“关系”!
本来算是辅导员,平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选拔的时候让学生参与监督。
但是,很多学校和老师把资助当成“评先评优”,导致学生“秀穷”,“拉票”选拔。
2.为了透明和公平过度泄露私人信息!
这没什么,只是不同的个体感受可能不一样,所以有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宁愿不“抢救”!
3.奖学金、助学金等。都是“塞满饭卡”。
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有一定程度的这种情况。美其名曰“保护学生”,其实就是所谓的利益链。助学金不只是用来吃饭的!
更何况学生是不允许把“饭卡”里的钱拿出来的,所以真正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寸步难行”的!
4.被人当“作秀”。
这个不多说,直接上图,和上图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本来学校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单位,但是流行的“拯救秀”污染了学校。原本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救助行为,却被当成了“勤俭节约”、“表示关心”!
分享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曾经有个朋友想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捐了!他让我帮他找一个帮手,但是那个学生大学毕业后才告诉我,他永远忘不了那个帮过他的叔叔的动作和眼神!他看不起人,好像在施舍一样!!
然而,援助是在学校和我的办公室,而且只有我们三个人!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到现在才真正明白:任何援助都有“意外之食”的嫌疑!有看不起人的因素,更何况是“故意作秀”!
真正令人欣慰的不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的发布,而是高校“救助工程”的改革,这也提出了更具改革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具体要求:
1,高校要根据当地指导性标准,结合学校所在地城市物价水平、高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
2、对于多年来,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条件的鉴定方法和术语,要尽快进行修订。
虽然为教育部的改革叫好,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依赖政策,存在过度依赖政策而产生的“不作为”和“困难”。所以,真正的改革应该是给学校足够的权力,因地制宜地优化和完善更适合自己学校的政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