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奋进的动力
2008/05/12—回复(阅读:64019)
引用
2000年,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时候,一个名牌大学的同学问我:“开复博士,我希望我能像你一样成功。”按照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很过瘾。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进入经理的位置呢?"
显然,这位同学误解了成功的真谛。在我接触中国大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对成功的误解相当普遍。许多学生不自觉地将成功等同于财富、地位、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归根结底,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在多元化社会和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他们失去了独立的判断力,逐渐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内心很焦虑。其实真正的成功不是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的追随某种社会潮流。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做一个诚信至上的好人,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与人交流,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但是我怎么能把这些想法告诉中国几千万的学生呢?也许,我应该拿起笔,根据自己对成功的思考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给中国的学生写一封真诚而热情的信——我想这是我最真实的愿望,也是我作为一个有机会融合中西文化的中国学者的职责。
当时我给中国学生写信的想法遭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反对。他们怕我惹上麻烦,或者被嘲笑为“多管闲事”,甚至可能影响公司形象。但最终,我还是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在媒体上发这封公开信——当时用的标题是《致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因为我并不打算写第二封和第三封信...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随后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几乎是一夜之间,网络上的各大论坛和社区都在迅速转载这封公开信,信的内容在无数高校口耳相传。我没想到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响,但这恰恰印证了我之前的想法:中国学生的成功之路需要更多的指导,我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写了一篇文章,支持并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在文章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交谈的愉快经历及其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在中国的两年里,工作最大的享受就是和国内大学的学生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的职业和未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和这些青年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同学,大部分都想让我谈谈如何度过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的同学,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尽快在科研和学习上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进大学的同学,希望我能给他们讲一些学习和做人的经验。最近有同学比较关注网络信息行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大学生是如何创业致富的。
看到那么多双渴望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给国内的同学们写一封信,把我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和我想给国内的同学们的一些建议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创业中拥有更完美的人格、更顺畅的人生和更成功的事业。
坚持诚实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工作的时候,有一个经理刚被我提拔。因为下属的批评,他很沮丧,让我另找一个人代替他。我问他:“你觉得你的优点是什么?”他说,“我很自信,我是一个很正直的人。”我告诉他:“我提拔你当经理是因为你是一个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技巧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但一颗诚实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工作,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了他很多指导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现在,他是一家相当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相反,我曾经面试过一个求职者。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谈完之后,他说如果我接受他,他甚至可以带一个他之前公司的发明。然后他好像意识到这样说不合适,特别声明:那些工作都是下班后做的,他老板不知道。经过这次谈话,对我来说,不管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我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规则和最起码的“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如果聘用了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不会把自己在这里的成果当成所谓的“业余作品”,变成取悦其他公司的“贡品”?这说明一个性格不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在美国,中国留学生以勤奋和优秀著称,曾经是美国名校最受欢迎的留学生群体。然而,最近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不想再招收中国学生了。原因很简单。一些中国学生带着奖学金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然而,一旦他们找到工作机会,他们会立即申请离开学校,留下他们承诺完成的学位和研究。这种言行不一,让美国不少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只是少数,但就是这样的“少数”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学生的名誉。另外,目前美国很多教授都不理会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都是学生自己写的,根本没有参考价值。这也是完整性被破坏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个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曾经意外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成果。但是,他的研究成果是别人无法重复的。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符合最佳结果的数据,丢弃了“不太好”的数据。在我看来,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研究者。
最后,我想提一下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电话,报销更多的出租车车票。可能有人会觉得学生关注的是成绩和事业,其他的细节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正是你身边那些所谓的“小事”,往往成为塑造一个人人格、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的聪明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小利而没有前途的人,最终因为小利而失去大。对于这些行为,一句话,就是“勿以恶报恶”。
群居生活
与大多数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相对欠缺。这可能是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不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群体生活,更好的表现,获得更多的收获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再优秀的作品,如果不能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那几乎是白费力气。所以,在学习阶段,不能只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而是要努力学会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上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安巴迪教授最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价几位教授的教学质量。他把这些教授的讲课给一群学生默默看了两秒钟,得到了一组评价结果。然后对比听了这些教授几个月的学生的结果,两组的结论惊人的相似。这说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和语言一样重要,有时甚至更明显。这里所说的非语言表达是指人的外貌、举止、语气、语调和表情。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做人做事的能力,看到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第一印象”。
对于一个集团,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来说,团队精神是非常关键的。微软在美国以其特殊的团队精神而闻名。在Windows 2000这样的产品研发上,微软有3000多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编写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所有参与者的默契和分工合作,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完成。
相对来说,我之前在其他公司也看到过这种现象。安排一个项目,大家明明知道完成不了,却都心照不宣的不告诉老板。因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所以大家干脆不努力,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这个项目的失败如何归咎于别人。正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方式差点让这家公司倒闭。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学生学习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你可以在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与他人互助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好的想法、创意和成果。担心别人会抢在你前面是不健康的,对你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有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认为别人会帮助你吗?另一方面,如果你经常慷慨地帮助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吗?
在团队中,要勇于承认别人的贡献。如果用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要申报。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应该心存感激。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的梦想目标是进入技术最先进的IBM。当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拥有专业知识并努力工作的人。时过境迁,人们对人才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许多公司都渴望积极主动、热情、灵活、自信的人才。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不应该只是被动地等着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做好计划,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想想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他们中有多少人是顺从诺诺等人的?对待你的学习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母亲对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投入到持续的努力中去。如果是,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也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也是企业的一种表现。如果你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吸取教训,你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尔?盖茨曾对公司全体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你还应该找一个你特别尊敬的导师。这个导师应该是直接教你的老师以外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客观的给你一些建议。这个导师不仅可以在知识上教你,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你一些建议,包括如何做人,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等。我在苹果负责一个研究部门的时候,很幸运的找到了这样的导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全球运营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给了我很多职业发展的教训,让我受益终生。如果你有这样的人帮助你,你会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中国大部分学生比较矜持害羞,不习惯自我推销。但是,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就要学会说服别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别人。你的激情和聪明往往反映了你的潜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学反应。一般来说,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
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非常特殊的工作申请。与以往大部分求职者不同的是,求职者的求职材料包括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以及他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在微软做的课题。虽然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但他的自我宣传还是起作用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当我采访他时,他提交了一份更完整的个人信息。最后,当我问他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时,他问我:“你对我还有保留意见吗?”当时我真的对他是否能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怀疑,所以就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我们雇佣了这个候选人。他现在做得很好。
挑战自我,开发自己的潜力
我在苹果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手他的工作。我很惊讶,说我像他一样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但他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他希望我能在两年内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果然,两年后我真的接手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他以后的学习、经商或者从政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惊讶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潜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给自己定目标很重要。目标定得太高不现实,但目标一定不能定得太低。21世纪,竞争没有边界。你要打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定一个更有挑战性的标准,这样才能有准确的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千万不能做井底之蛙。另外,认为自己仅仅因为成绩好,在一个学校排名靠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也是很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地上有人。而且各地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所以在设定目标时,千万不能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想法。
一个一流的人和一个普通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会有很大的不同。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不要尽力和同事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比现在更强大。”你应该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实现的目标。
在设定自己未来职业的目标时,别忘了问问自己:“这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吗?我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吗?”希望你能对自己选择做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无畏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说到我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研究员曾经深深触动了我。他经常在周末开车出去见他的“女朋友”。后来偶然在办公室看到他,问他:“他女朋友呢?”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热爱工作,比尔?盖茨也有过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我的工作和技术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我就会异常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有一个关于比尔的讨论。盖茨和保罗?谁是更大的讨论。我在美国长大,不知道保罗和他的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罗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过去时,他不会后悔浪费了时间,也不会为无所事事而感到羞耻……”所以,选择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而充实。
客观和直接的沟通
有一次,国内一个大学教授找到我,让我帮他找一个外国专家,在他组织的一个会议上做主题演讲。最后,他补充道,最好是个外国人。我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方面最权威的人是北京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找外国人?”他表面上同意我,但还是请了一个美国人来做这个演讲,结果很差。所以不要陷入盲目的崇洋媚外情结。我们应该客观地判断事物,而不是根据他的肤色或居住地。
有句话叫“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有自己的眼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数人认同的或者某个权威说的不一定对。无论是做学问,做研究,还是做生意,都不能盲从,要多想想为什么。
有了客观的意见,你要直接、局部的表达出来。如果一切都像《打太极传》一样,会让人一头雾水,造成很多误解。有一次,一位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研究员就他选择的研究方向向我征求意见。我做了一些分析,认为这个方向存在很多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学术界贡献不大,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去尝试。结果他以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不让他做,于是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后来他要出差,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管理员其实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了。事实上,他的所有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很直白,而他是“打太极传”。之后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文化讲座,让员工知道:说出你的想法,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所里的这种误解少了很多。
拐弯抹角,言不由衷,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不敢说错话,结果就是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些人当面不说话,背后胡说八道,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最后只能破坏集体团结。这样的人和风格,既不能面向社会,也不能在科研中找到新的出路,更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希望同学们能够坦诚,敢于说“不”,这是尊重自己想法和意愿的表现。当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反对和批评都应该是建设性的和高度真诚的,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辩论而批评。我同意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积极的意见。在讨论的开始,任何人都不应该背离其他人,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放在桌面上,充分反映个人的观点,这样才能得出容纳大多数人意见的结论。当然,你也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和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让别人难堪。这样,你的批评才会有效。
珍惜校园学习生活
前几天报纸上有一条消息,一个中学生辍学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我觉得这不值得提倡。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生活是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好机会。这些知识会成为你未来发展中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像盖高楼,不打好基础,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除了美国,你会发现英国的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原因其实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美国和世界上各种最新的英语研究报告和资料。这对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进展,发表研究成果很有帮助。所以,英语学习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这种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建议:先学英语,再学读写,一定要彻底解决大学英语学习的问题。年纪大了,要付出的代价会大很多。
除了英语,数学和统计学也是理工科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不容忽视。数学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一定要用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今天,我后悔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更好地学习数学。此外,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是每个工科学生都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未来每个人都必须使用的工具。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以后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C++,可以自学Java吗?我在课堂上学了HTML。可以自学XML吗?上大学,与其说是学专业,不如说是学怎么学,让自己“学无师自通”。
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在一起,发现变化并不大。五年后再相聚,变化会大很多。有些人落后于时代,因为他们不再能够学习和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落后于社会发展。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后,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我的老板里克·拉希德博士目前是微软负责研究的高级副总裁。他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进取的心。现在,他仍然每年写5万行左右的程序。他相信用最新的技术编程可以让他对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保持敏感,让自己不断进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带大三本科生和硕士生做项目,他们认为已经不需要再编程了。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每次去清华等学校,问得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在我看来,兼职对学生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开阔视野的方式。比如在科研机构工作,可以学习最新的技术;在产品部工作,可以学习开发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工作可以了解业务的运作。我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兼职经历,但不要去做一些“没用的工作”。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的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工作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为了早点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籍和输入数据库的时间投入到你的学习中,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笔钱会远远超过目前打工的收入。
另外,鼓励一些学生辍学创业,就是为了成为中国的账单?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辍学了。在我看来,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我不建议学生辍学创业。其实辍学创业的成功人士很少。目前大部分同学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是缺乏创业的经验,所以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你想成功,我建议你先读这本书。如果想学习创业的经验,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去一家公司边工作边学习。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你正在考虑自己创办一家新公司,你首先要清楚地知道,创办一家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和巨大的风险。我觉得你不需要像我一样从头开始开公司。你应该考虑加入其他公司,在这家公司学习他们的工作和创业方法。”
你想戴什么样的医生帽?
当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时,院长告诉我,当你获得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研究领域的世界第一专家。这句话对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但也让我充满野心,跃跃欲试。就这样,经过了五年的日日夜夜的努力,他期待的结果自然出现了。一个打算读博士的人应该给自己定一个高目标。如果你没有野心,就不要欺骗自己。也许你会在商业或其他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目标确立后,建议你给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学习研究计划。首先,你需要透彻了解他人在相关领域的已有工作和成果。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脚踏实地的去做。此外,我们应该跟踪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才能把握方向,避免重复劳动,专注于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学术界普遍认为“好老师出大徒弟”。可见,导师对你的成长道路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你要主动去找你所在领域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你应该请教你周围所有的专家。别忘了咨询“最懂行的老师”——互联网!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成果和先进思想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也鼓励你直接发邮件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教授。以我的经验来看,对于这类邮件,大部分都会很快回复你。
我读博士的时候,一周工作七天,一天16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当时,同一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使用了与我不同的传统方法。虽然我的老师支持我,但是不赞成我的研究方向。我不止一次怀疑我所做的事情是否真的能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半夜三点,一个结果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研究进展很快,导师也开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论文使我的研究成为当时自然语言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读博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浮躁,要一步步努力。不要被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诱惑,要投入200%。也许你会累,会后悔,会迷失方向,但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在其中孕育。相信一切顺利,大家都能得到的工作和成果的研究价值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那么从他博士期间形成的工作习惯、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写在句子的末尾
以上部分观点是我在和同学互动过程中的感受。希望这些建议和想法能对以后在路上跋涉的你有所启发,对你现在的学习有所帮助。也许是因为观点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是因为忠言逆耳,这封信不一定会被每个学生接受。但只要100个读这封信的学生中有一个人从中受益,这封信就已经比我做过的任何研究都有价值。我真诚地希望,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的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生意,你都更成熟,成功的几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