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大学生礼仪文化缺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明显缺失,其文明素养和行为举止令人堪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并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礼仪修养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它是通过特定的行为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发展等因素影响,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中国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古代,“礼”曾与“法”一起成为社会调节的手段,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很难令人乐观:各种粗鲁、无礼、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出现在校园里。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礼仪教育意义,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交往生活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进步,他们非常渴望真正的友谊和情感交流。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的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平起平坐,失去了以前对父母“血缘”和“无条件”的依赖。因此,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一个“依赖”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成功进入社会的需要。其实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但也有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我孤立”的倾向。经常会有“孤独”“没有朋友”的情感体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两个常见的原因。一方面,我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依赖他人”和“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表现出“依附人”、“利用他人”、“以个人为中心”、“求全责备”的倾向,背离了友谊的根本原则“无私、平等、尊重”。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缺乏相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往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缺乏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际经验,学会在交际过程中遵循相互尊重、诚实诚恳、言行适度的原则,让他们快速接近交际对象,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少挫败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抑郁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赞美。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如果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有效的进行劝退。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如果学习和掌握了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就能成功地打开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并与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它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培养自己应对奖励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花。如果每个人都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和温暖。由此可见,社会礼仪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社会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