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精选组合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精选组合

1重视培养忧患意识提高大学生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知活动。强烈的忧患意识能让人明确目标,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已成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系统工程。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进程中努力奋斗,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苦中作乐,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高校的学生大多有理想有抱负,学习努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上课能认真听讲,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思想。但厌学、逃学、逃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目标不明确,迷茫。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甚至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心浮气躁,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压力,没有目标。因此,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缺乏忧患意识的共同表现1.1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高中到大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老师家长盯着学习变成了“我要学”。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适应,或者远离父母的视线。他们不再为自己的学习安排合理的时间,迟到和旷课的现象频繁发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游上,花了整整一个月,失去了学习目标和动力,盲目放纵自己。对他们来说,学校不再是学习知识、磨练意志的地方,而是无忧无虑的天堂。久而久之,这些大学生就会陷入厌倦和失落的泥潭,心理和能力会逐渐低能。1.2缺乏集体观念,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这类学生没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任何集体活动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放任自流,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把集体荣誉当回事。他们一意孤行,走得迷迷糊糊,不理会班干部的号召,完全不理会老师的劝告。以前这些同学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和所谓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呆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周围的同学进步有多快,收获有多大,学业荒废。2资优生意识缺失的常见原因2.1与个人、家长、家庭有关。有些学生的大学志愿完全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填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应,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父母有怨言,于是对学习缺乏热情,放任自流,放任自流,同时作为报复父母的手段,“做一天和尚”。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基础雄厚,甚至有自己的家庭生意。在父母和亲戚的精心照顾下,这些学生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毕业后,他们甚至可以被送到国外。他们没有压力,没有危机,没有烦恼。有些家长不尊重孩子对阅读的选择,不恰当的语言动摇了孩子的目标,舒适的生活环境削弱和消解了孩子的人生理想和长远追求,这些都是他们缺乏忧患意识的原因。2.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教育理念和内容。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严格的考勤、上网、补考,最重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要引导学生培养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如果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加剧不良现象的发生。2.3与社会相关。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种制度还不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无论学生听到或看到什么,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不恰当的言论都对他们产生了冲击,导致一些学生态度冷漠:只要有关系,有门路,就行,不再为理想奋斗,不再为优秀努力学习。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大学生忧患意识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全面配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升华和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3.1学校要加强焦虑意识教育。学校要把焦虑意识的培养纳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3.1.1激发爱国热情,强化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是一种明确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很强的理性导向作用,包含着。学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读书、参观、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群体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忧劳可兴国,轻松可亡”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顽强拼搏精神,引导他们努力学习,学以致用,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成才。3.1.2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没有人生目标,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孤舟,漫无目的,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人生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人生没有目标,自然生活是混乱的。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忧患意识,激励大学生有尊严地前进,不断追求,不断进取。3.1.3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增加就业危机感。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有才华有能力,才能立足,才能做大事。相反,如果你只想依靠社会关系的优势,而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实学,你最终会随时被社会淘汰。当代大学生应该对就业、职业和事业有一种个人焦虑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因素——缺乏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形势,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认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没有努力就没有成功”的道理,从而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一种动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输入不竭的动力。3.2家庭要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要告诫孩子,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但也不能太溺爱和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他们不应该因为孩子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而放任不管,忽视他们。如果孩子长期被父母宠爱,就会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如果孩子长期被父母保护,就永远学不会生存的技能。3.3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学生的成长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社会的肥沃土壤。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民主生活和公平竞争的文明宽松氛围,也为大学生培养忧患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让他们明白“劳有所得”的道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品质,是当前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基础。只有着急才能急;有紧迫感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前进。面对就业困难,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困难的关键。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和获得就业机会、赢得升值的资本。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大学生就业从“精英”教育阶段的毕业包分配到“大众”教育阶段的就业双向选择。目前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应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本质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1.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的萧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人数将继续增加。因此,大学生找工作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毕业生综合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和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首先,高校的过度扩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的软件要求无法满足这样的扩招,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综合素质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知识面狭窄;重理论学习,轻实际操作,导致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这种知识结构缺乏创新活力,理论脱离实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第三,学生之间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再加上个人主义、小我等原因,集体主义、团结意识淡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团结协作能力欠缺,进一步影响以后的工作协作能力。最后,为了上大学,大部分学生过于看重高考成绩,忽视了其他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沟通的习惯,步入社会后很难应付日常的各种沟通,以至于有些人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不能恰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优势。此外,一些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缺乏诚信,不切实际的工作和不严谨的态度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第二,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的关键。学生可以获得就业机会,赢得赞赏。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包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提高思维能力,才能显得“有内涵”。动手能力决定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良好的组织决策能力能为实现目标和方法做出最佳选择。心理素质是否过硬成了“双向选择”成败的关键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求职必须掌握的技能。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大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指知识量,更是指基于知识结构的综合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为提高就业能力打基础。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职业倾向,选择自己的爱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将外部学习技能内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创造的欲望和乐趣,善于发现自身不足并乐于探索创新,为理想职业积极准备。其次,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不足;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充分了解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空间,以及求职者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从而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工作。第三,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根据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科学重组和交叉整合,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最后,加强专业需求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工作。(2)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了掌握专业知识并正确运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3)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大学虽然是个小社会,但是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太简单,太片面,太理想。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他们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就业前注意培养他们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对人的学习、生活、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只有依靠思维能力,才能总结概括前人的经验,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要求的必备素质,是就业能力结构的核心。动手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实践技能,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无论你在学校里专业知识掌握的多好,如果不能在工作中转化为现实,带来实际的工作业绩,最终都会被社会淘汰。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各种社团活动、毕业设计等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组织决策能力是指对未来行为目标做出决策和选择,并及时处理,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协同工作,按照明确的计划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各种问题都需要快速应对。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思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就没有基本的就业竞争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人们能否正确处理和协调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不仅会影响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善于与用人单位沟通,顺利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已成为提高就业能力的保证。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心理素质,导致一些人在求职过程中崩溃。自信成就了很多人,自卑也让很多人错过了机会,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在求职时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此外,大学生还需要有良好的求职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要把就业观念转变为就业大众化,适当调整就业预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