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知道的名人及其简介!
李四光(1889 165438+10月18-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带中拱,原名李仲恺. 1889 18。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四光最大的贡献是建立地质力学,从力学角度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和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征,分析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土地上一定有石油。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了中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他们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调查。从65438年到0956年,他亲自主持了石油调查和勘探。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勘探部门先后发现周年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各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油出现了。这样,不仅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也是最有力的证明。
陈(1912.1.22-2004年4月8日),中国地质学家。广东新会县人,1928考入中山大学理科,1930升入本科地质系。1934毕业后,进入北京研究院地质所读研究生。获得学位后,先后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和江西地质调查所工作。1945-1952中山大学教授;1952后,任教授、中南矿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构造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国际矿床构造委员会副主席。他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地洼学说和地洼成矿理论,发现并阐明了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的活动区,把大地构造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自从J·赫尔在1859年发表地槽理论的观点后,J·D·德纳在1873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的传统观点,只有两个基本结构单元:地槽和地台。65438年至0956年,陈教授分析了地壳在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后再次强烈运动的事实,突破了地槽理论的束缚,论证并明确提出它是地槽和地台之外的第三个基本构造单元,并称之为活动区。
为了表达在这一构造区中持有的一个地洼盆地,强调其与地槽、地台区并列的一级构造单元,在1959中又称为地洼区,从而建立了完整系统的地洼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