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双剑桥辩论是什么?你为什么而战?
牛津和剑桥之间的长期争论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一个是人文科学家,一个是自然科学家,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固定公式。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清华大学类似,以理工科著称,培养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牛津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著称。
牛津剑桥之争由来已久,但竞争不一定是一种取舍关系,也可以创造双赢。生活需要对手,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也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竞争,推动了这两所世界名校的不断发展。
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三月底的一个周日晚上,我收到了一位同学的电子邮件,邮件中只有一个词:万岁!看完才知道,在150号牛津-剑桥赛艇比赛中,剑桥队以六个船体的优势率先到达终点,破灭了牛津的三连冠梦想。“你真应该来亲眼看看这么激动人心的一幕。真的很刺激!”学生们遗憾地叹了口气。当时忙着做论文,只能在网上看直播。
对于热爱运动的英国人来说,牛建和牛建之间的划船比赛给这个岛国的居民带来了激情和活力,堪称中国盛大的体育嘉年华。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牛建和牛建的体育精英们都会在蓝色的泰晤士河畔展开角逐。牛津球员穿深蓝色制服,剑桥球员穿浅蓝色制服。“一百五十次,所有的桨都以同样的频率划动,扰乱了泰晤士河的宁静;同样多的眼睛盯着同样的前方,同样多的手臂快速挥舞,同样多的肺以同样的频率呼吸……”chabad McClaren描述的场景在蓝色的泰晤士河上重现。英国媒体将其比作“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深蓝和浅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沉淀到了牛津剑桥人的集体记忆里。
有人说,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是英伦三岛最不寻常的两个地方。
从伦敦出发,汽车向北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剑桥,向西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牛津。这两个小镇的距离大约是150公里,但是人们经常同时提到它们,所以在英语中就有了类似“牛津剑桥”这样的集体词汇。在英语民族的精神地图上,他们是杰出的,同时也是受欢迎的。“牛建”就像希腊神话中成为双子星座的卡斯特和波洛克斯兄弟,永远不会分开。他们是英国大学里无与伦比的明星。数百年来,它们辉煌迷人的光芒一直耀眼夺目。
牛津是剑桥之母,剑桥是哈佛之母。
剑桥大学的历史比牛津大学晚60年。牛津大学成立于1168。1209年,牛津一名学生在练习射箭时意外杀死了镇上一名女子,激化了牛津市民、学生和学者之间的矛盾,两名学者被当众绞死。整个牛津陷入恐慌,学校停课,部分师生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逃离牛津。他们来到剑桥,发现这个安静的小镇非常适合学习和研究。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他们在剑河畔安营扎寨,致力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术世界。有趣的是,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竟然是剑桥的衍生物。
65438-0637年,约翰·哈佛,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毕业生,移民美国。去世前,他捐出了自己一半的产业和图书馆,建立了完全仿照伊曼纽尔学院的哈佛学院。后来它发展成为哈佛大学。哈佛所在的小镇也被命名为剑桥。为了和英国的剑桥区分开,中文翻译叫“剑桥”。对此,有人开玩笑说:“一只善良的老英国鸟孵出了一只美国巨鹰。”每年都有很多哈佛毕业的本科生申请去剑桥读研究生,为了实现一个寻根梦。有人这样描述世界三大名校牛津、剑桥、哈佛的由来:牛津是剑桥之母,剑桥是哈佛之母。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
同为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牛津和剑桥,似乎永远是对抗关系。各方面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共性其实大于差异。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一个是人文科学家,一个是自然科学家,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固定公式。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清华大学类似,以理工科著称,培养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牛津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闻名。
在牛津大学学习过的英国首相几乎可以排成一排。坎宁,艾德礼,艾登,麦克米伦,道格拉斯·霍姆,威尔逊,希斯,撒切尔,布莱尔-10唐宁街简直就是牛津大学的分校!还有很多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比如巴基斯坦的贝娜齐尔·布托,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前香港总督彭定康,还有一大批影视明星,著名作家和制片人,都毕业于牛津大学。
同样悠久的历史,同样卓越的地位,造就了同样高傲的牛津和剑桥人。
据说牛津人相信自己统治世界,而剑桥人会撇撇嘴:我们根本不在乎谁统治世界!牛津和剑桥都喜欢称呼对方为“另一个地方”,仿佛这就是最大的堕落。前联邦德国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是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剑桥大学也在1994决定授予他荣誉博士的称号。至于他曾经接受牛津荣誉称号这件事,剑桥大学的人用一句话淡化了:“不要紧,人生总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近年来,牛津在英国综合性大学排名中一直排在剑桥之后,这让牛津人有些愤愤不平,于是就从两所大学校徽的差异说起。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徽上都有一本书,只不过剑桥的书是关着的,牛津的书是开着的。牛津人嘲笑剑桥人不好好学习,只会用书装点自己的脸。没想到剑桥人毫不犹豫地反击:“不行,你学习太慢了。我们都学完了,你还在学。”
“牛刀之争”的由来
作为英国民族知识分子的三驾马车,牛津和剑桥的相互不满由来已久。
19的1920年代,两个在两大名校之间的朋友想到了。既然牛建在学术教育上不屈不挠,不如举办一场划船比赛来竞争。原来这两所大学都坐落在河边,分别挨着何康河和查威尔河。划船在两所学校都很受欢迎。唯一不同的是划船的方式:在剑桥,船头向前,划手站在船尾;然而在牛津,船尾朝前,划手站在船头。划船比赛的两位创始人碰巧名叫查尔斯。剑桥的查尔斯·莫尔出生于贵族家庭;牛津大学的查尔斯·华兹华斯更有名。他的叔叔是威廉·华兹华斯,英国著名的湖泊诗人桂冠诗人。老华兹华斯也是剑桥大学的学生。
3月1829,12日,剑桥向牛津发出战书:“剑桥大学在此挑战牛津大学,在伦敦或伦敦附近的泰晤士河上举行8人划船比赛,时间定在复活节。”同年6月10日,在伦敦牛津的泰晤士河亨利段举行了划船比赛。牛津大学赢得了第一场比赛,从而开始了两所大学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宿怨。前一年的失败者变成了下一年的挑战者。在过去的151比赛中,剑桥赢了78次,牛津赢了72次。在1877的比赛中,两支队伍同时到达,由于当时没有终端摄像设备,因此被裁定为平局。目前剑桥大学保持着最长的连胜纪录——1924到1936的13次,而牛津只有一次连胜纪录(1976到1985)。
“牛建”,在竞争中成长
数百年来,牛建和这两个学校一直在激烈竞争,但他们也相互尊重,不愿放弃。
哈维尔·马里亚斯的观察非常精辟:“不由自主地对世界上任何其他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蔑视的牛津人,只会对剑桥人表现出特别的尊重。那种尊重似乎意味着,只有和他们一样独特的人,才能让他们感到舒服。”事实上,牛津和剑桥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许多方面合作得非常好,他们共同努力保持高等教育的顶级水平。剑桥的森教授,65438-0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在牛津大学任教。我们系主任彼得·罗兰曾经执教过这两所大学。
竞争不一定是一种取舍关系,也可以创造双赢。生活需要对手,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也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竞争,推动了这两所世界名校的不断发展。
《罗马的衰亡》的作者彭几曾经告诉一个朋友,他在牛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懒散、最没有收获的三年。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也说剑桥什么都没做。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回忆录中,他在剑桥的三年时间里,对自行车、网球和赌博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政治。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三年风平浪静,时间过得很慢,就像慵懒的何康河。这样一所“不作为”的学校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成千上万的学生不远万里而来?答案就在这个环境,这个氛围,这个传统里。周围的一切都在浸润着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督促着你,让你奋进。牛津和剑桥都有同化和异化的力量。
去年收到剑桥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参加了英国外交部文化处的奖学金面试。面试结束,英国面试官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选择牛津?”也是最好的大学之一。“原来,他是牛津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