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成就
1.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T20130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7):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33):钢管混凝土柱与异形截面钢梁节点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77):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时变应力监测方法及震害机理研究,排名第二。
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059):钢管混凝土住宅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6.建设部科技项目(06-K1-41):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013617411):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8.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3A006):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5.2获奖科研成果(代表性项目)
1.《高层建筑中各种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排名第二。
2.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湖北省巴东县太极头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4.旧房功能提升改造成套技术研究-结构实验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5.3教学和研究项目(代表性项目)
1,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项目(湖北教育编码[1997]0076):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改实验,项目参与人。
2.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
3.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参与人。
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面向21世纪的建筑工程专业教材体系研究,项目参与人。
5.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参与人。
6、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人员。2009年
7.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06):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0年
8.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欧特克公司: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102
5.4获奖教学和研究(代表性项目)
1.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国家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5.5论文和论文(包括教材编写)
1,教材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8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2006年6月5438+10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2006年6月。
工程结构,科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2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2012年8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2012年8月。
2.科研论文(自2000年以来由第一作者发表)
(1)许,,彭。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剪应力分布的理论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 (1),P 1-3。
②许、、彭。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开裂荷载的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 (1),P8-9。
(三)许、、彭。二次受力下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 (1),P16-8。
④许,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 (1),P35-37。
⑤许,夏。多层轻钢结构住宅设计探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 (3),P66-68。
(6)许、、蔡卫东。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 (1),P88-91
(7)许,人。基于施工进度的动态安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 (2),P36-39。
许、、蔡卫东。考虑二次受力的碳纤维布加固短柱抗震试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 (7),P27-30。
(九)许。《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选择与设计》,第七届青年专家结构参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于ISTP,id号:BV54N),科学出版社。
(10)许、、陆海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静动载试验研究,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 (3),P 101-102。
(11)反复荷载下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2,35 (4),P92-96。
(12)许、、杜国峰。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的灰色关联指数分析。关于年轻出口产品结构工程的八个国际对称。
(13)许,人。基于项目网络进度的动态安全评价。安全科学与技术进展(第四卷)。科学新闻。ISBN 7-03-014386-8 . 2004 . 10:p 1922 1926 ~
(14)许,,许。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与健康监测。第三届中日美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全国结构控制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2004.10
(15)许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性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考版). 2005,1 (1): 84 ~ 86。
(17)许,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脚延性的试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18)程-徐翔、徐立华和君-黄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传力机理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九届国际青年专家结构工程研讨会,科学出版社. 2006 (ISTP检索,id号:BEZ49) P1922-1926。
(19)许,,杜国峰等。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工程版). 2006,39 (3): 68-72 .
(20)程-徐翔和耿树勇。太极头1滑坡治理工程及其效果分析。第九届国际青年专家结构工程研讨会,科学出版社,2006(ISTP检索,IDSNo。:BEZ49) P2213-2218。
(21)许,彭。基于分离模量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9(第二辑):28-33
(22)徐春霞、徐大洪。原油储罐模型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创新与科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土木工程中结构的可持续性。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由ISTP检索,id号:BHT08)。P1449 -1456。
(23)许,许。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的原油储罐损伤识别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
(24)许。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动力性能和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第十届国际青年专家结构工程研讨会会议录。2008.科学出版社。705-709(ISTP搜索,身份证号码:BIU29)。
(25)许、杜国峰。实施全过程工程变更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p 116-119.2008。科学出版社。
(26)许,曾雷。基于节点滑移理论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混凝土. 2008,230 (12): 98-100。(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27)许、长安朱、许。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西南胶东大学出版社。2009(ISTP检索)。P311-316。
许,贾山坡。储罐结构有限元动态模型修正及参数识别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29)许,朱长安,。设置加劲肋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2010,30(增刊2): 231-236。
许,马进军。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2010,230 (12): 98-100.(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31)许,陈。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杂志。2010,43(补充):200-205。ISSN 1000-131x/cn 11-2120/TU(国内)
(32)成——徐翔,建——陈全,舒——许珍。带钢筋加劲肋的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分析。第十一届国际结构工程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0,P498~520 .ISBN 978-7-03-029530-9/TU.878
(33)许。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考版)2010,7 (3): 126-130。ISSN 1673-1409/cn 448。
(34)许,赞君吴。T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先进材料研究,第368-373卷(2012)第38-41页
许,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的选择与设计。长江大学学报(自考版). 2012,9(1):139-141。
许、万博、张成功、马进军。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 2012,42 (3): 80-83。
许、吴赞军、曾磊、张成功、马进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梁框架顶层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2012,33 (8): 58-65。
许、、杜国峰、张继承。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34(8):118-122。
(39)许、、。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柱-钢梁组合框架局部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第十二届国际结构工程会议录。科学出版社。2012,P370-375。
许,贾山坡,涂,杜国峰。基于工作应变模式的管道损伤识别实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1031-1037。
(41)许,人。钢管混凝土结构震后损伤识别的现状与展望。长江大学学报(自考版). 2013,10(13)117-166。
3.教学研究论文
(1)许,马,。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全国建材院校教育研究系列(第二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5。
(二)许。关于制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研究新论,南海出版公司。1998 438+02.P72-74。
(3)许、卢海林、。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0,64 (3),P73-74
(4)许、、马。实施工学交替培养创新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补充)
(5)许、、马。结构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三册). 2001,5。
(六)许。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三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438+0,5。
(7)许,蒲仲标。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国际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刊号:1609-2902
(8)许,人。混凝土结构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 (2),P66-67。
(9)许、杜国峰。实施全过程工程变更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8 . p 116-119。
(10)许,曾雷,。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11,20 (5): 9-12
(11)许,曾雷,彭从文。地方综合性大学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探索。Xi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增刊),66-69,ISSN 1008-7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