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反思1800字

此前,我曾在电视《百家讲坛》栏目中听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讲座。讲的是我们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的思想斗争,讲的是长征的深远意义。金一南以其独特的视角、鲜活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CNCA党办给各支部发一摞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一南的《苦难中的光荣》。

《辉煌的苦难》是第一部在国际语境下解读中国早期历史的书,是第一部以战略思维和意识评论历史的书,是第一部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史书。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慢慢品味,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字里行间信息量太大,人物关系复杂,历史事件交织。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以前看过的一些历史书,往往会给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通俗易懂,但不一定符合历史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可能谁都不清楚,没有办法用三种颜色、六种颜色、十二种颜色甚至二十四种颜色来描述。我们只能尽力还原历史的真相,虽然这可能是残酷的、令人费解的或尴尬的,但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辉煌的苦难》一书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刻画了许多我们敬仰或熟悉的伟大人物,如、陈毅、彭、李、张、蒋介石等。,还有很多至今不为人知的英雄。隐然,我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人。没有上帝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生来就不会是对的。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打败仗,也会发脾气,也会出尔反尔,也会拉帮结派,但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净化或删减,给人一种距离感、暧昧感、平淡感。我更感叹:这些伟人真的不是凡人。历史的无数波澜留下了真正钢铁般意志和体格的人。有的人在红军长征的路线上经历过,但只能体会到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会不到险恶的人文环境。几十架飞机在头顶轰炸,几十万敌人围攻封锁,他们需要随时做出选择。这种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始终处于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战死、留守、逃亡、叛逃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几千人,而正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尊重历史上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洋为中用的道理也启发了我。无论是白求恩还是李德,这些外国人来中国都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知识、训练等方面出发,发布一些不适合我们革命形势的命令和指示,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是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还是应该把他们的经验奉为神明,把他们的话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抓住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去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以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的一些东西是与中国的实际相脱节的,只会限制他们本应发挥的作用。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样吗?认证认可和马列主义一样,是“舶来品”,是外来的小玩意,需要让外国的东西为中国服务。无论是模式、程序、标准甚至是术语,都是不可复制的。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人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本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并适当调整和丰富。如果我们在引进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就不会造成目前的“过度”局面。因此,我们在设计新的制度时,比如目前急需研究建立的碳评价体系,就必须将其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借用的偷懒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我们成功了,这也将促进和发展国际认证和认可活动。

金一南写这本书的精神更让我感动。网上的资料显示,金教授曾经是一名工人,被誉为“天生的好工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被誉为“天生的好兵”。现在是大学教授,被感叹为“天生的教师”。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力而为,热爱生活,做好工作就好;创新在于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花在研究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八小时之外。通过他的文字,我明白了这部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多年来积累的两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细致的思考。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要做出成绩,不要半途而废;按照自己的风格做事,不要机械。人的一生要有热情,要有想法,不要跟风,不要变心,不要说的太多,不要做的太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世界上有很多苦难,但并不是所有苦难都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