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分别指哪些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一或四本书

1,大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发表过。据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公元前505-434年)写的。

从唐代韩愈、李敖推崇大学(和中庸)到北宋,他们甚至称之为“大学”,孔子的遗书,他们开始学习德语。

南宋朱继承程朱思想,又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朱撰写《四书注》时的四书之一。

朱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弟子留下的遗书,是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因此,朱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2.中庸之道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出版。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402年)所作,史书孔子家称子思为中庸。

从唐代韩愈、李敖推崇中庸(和大学)到北宋,他们甚至认为中庸是“一种通过孔子教心的方法”。

南宋朱继承了程朱的思想,又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朱撰写《四书集注》时的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存的《中庸》在秦时已被儒者修改,大致写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文章都和《大学》不一样。它不是把文首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而是把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题目。

3.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由他的学生编辑。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它非常丰富,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在表达方式上,《论语》是记录散文的典范,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篇都是一章,每一章都是一章。文章和章节没有紧密的联系,只是粗略分类,出现重复章节。

到汉代,已有《论语》(20)、《论语》(22)、《古文论语》(21)三个版本。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古文论语》整理编辑了一本新书,并加以注释。

郑玄注流传后,《论语》和《中国古代文学论语》逐渐消失。后世的《论语集注》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的《论语集注》、南北朝时梁黄侃的《论疏疏》、宋代的《论语集注》、朱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南的《论语正义》等。

4.孟子

《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孟子(约公元前372 ~ 289年),名柯,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故里曲阜不远。

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过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的客座公使。

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没有孔子的重要,所以他回到家乡召集弟子讲学,和万章等学生一起著书,说“序诗书,解仲尼之意,写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赵琪在《孟子》中把《孟子》比作《论语》,认为《孟子》是“仿圣人之作”。

因此,《汉书·文艺志》虽然只把《孟子》作为一部子书,但在汉人的心目中,它实际上已经被当作一部辅助“经”的“传记”书了。

汉文帝将《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命名为“传记医生”。到了五代末,后蜀之主孟尝君命人在《孟子》等十一部经典上刻石,可能是孟子被收入“经”的开始。

南宋孝道年间,朱编纂的《四书》收入《孟子》,正式将《孟子》推到与《大学》、《论语》同等的地位。元明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读书人的必读书。?

南宋孝道时期,朱主编的《四书集注》收录了《孟子》,正式将《孟子》推到了与《大学》、《论语》同等的地位。元明以后,《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是科举考试者的必读之书。

第二,五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之初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11世纪至6世纪)的诗歌,有***311首。

其中六首为笙诗,即只有标题而无内容,合称笙诗六首(南长、柏华、舒华、幽耕、崇秋、幽异),反映了周初至周末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匿名,大部分无法考证。它们由尹吉甫收集,由孔子编辑。先秦时期,诗经被称为“诗经”,或者用整数称之为“诗经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原名《诗经》,一直沿用至今。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乐是周人的正式音乐,分为和大雅。《颂》是周和贵族祠堂祭祀用的音乐歌曲,分为、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饮,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它是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尚书

《尚书》最早的书名是《蜀》,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的《尚书》(也称为《金文尚书》)是由傅生传下来的。传说是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下来的。

西汉学者傅盛口述的《尚书》二十八篇,是《尚书》的现代版本。当鲁公国王拆除孔子旧居的一段墙时,他发现了另一块《尚书》,这是《尚书》的古代版本。

西晋永嘉之战,《尚书》今文和古文版本全部失传。东晋初,张羽的史美焕向朝廷呈上了一部史书,其中包括33部现代文学史和25部古代文学伪书。

《尚书》被列为重要的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商”就是“商”的意思。《尚书》是一部古书。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一些追溯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2018,11,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出炉,其中古文《尚书》为后人伪造。

3.《礼记》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经》,成书于汉代,由西汉礼乐学家戴胜编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法规文集,共20卷49条。

书中内容主要描述了先秦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世界观、人生观)和教育思想(如个人修养、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教化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礼制刑法)和美学思想(如感动论、礼乐和谐论)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材料,也是一部儒家思想汇编。

《礼记》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注《礼记》以来,《礼记》的地位日益上升,至唐代被尊为“经”。宋代以后,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和思想理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4.周易

《易经三变》之一的《易经》(另一种观点:易经是三变,不是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据说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易经》和《易传》。

经典主要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每一卦都有自己的解释(卦爻辞)用于占卜。易经并没有提出阴阳和太极的概念,而是受道家和阴阳学说影响的《易传》。

传载七种文字* * *十篇释卦绝句,合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演变为私学。易学前后有渐变发展,百家争鸣,故易分。

自孔子推崇《易》以来,《周易》就被儒家奉为儒家经典,六经之首。在儒学之外,有两个并行发展的易学和儒家易学流派:一个是易学,它仍然存在于旧势力之中;另一个是老子的道家易,开始分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的起源和演变分为“二家六派”。两个学派,即数学派和义学派;六宗,一为卜筮,二为吉祥,三为事故,四为老庄宗,五为儒学,六为历史。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源头,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林箐或石琳,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也是周代鲁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经中最长的一部,在《四库全书》中被列为经典部。它涵盖的时期是从公元前722年(公元路引年)到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记载事件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几乎每一句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义”。

后来出现了许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和阐述的书籍,称为《列传》。代表作有《左传》、《公羊传》和《谷亮传》,合称为春秋三大传。

百度百科-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