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后勤与师生紧密联系,保障后勤服务,也依靠广大职工开展工作;但是,也有少数后勤机构和实体不同程度地脱离群众;还有一些后勤部门对如何把握好、走好群众路线缺乏有效措施。所以,如何坚持科学的群众路线很重要。
(1)树立高校后勤工作的群众观。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群众观点,就有什么样的群众路线。高校后勤群众观是后勤人员正确认识如何处理与师生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后勤与群众的关系,提高运用群众工作方法的主动性和走群众路线的坚定性,把握新时期高校后勤“以顾客为中心,提高职工福祉和师生满意度”的新要求。后勤工作的群众观把师生的满意、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同不赞同作为判断后勤工作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把一切依靠工人、一切信任工人、一切为工人服务作为后勤群众路线的首要基础;汲取师生智慧,凝聚员工力量,作为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2)培养坚持群众路线的干部。正确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群众路线成为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路径后,迫切需要组建一支认同群众工作观点、掌握群众工作知识、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坚定不移走群众工作路线的干部队伍。应该说,高校后勤干部走群众路线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当务之急是深入教育后勤干部贯彻群众观念,扎扎实实走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使后勤干部贯彻群众路线,关键是要把现代后勤保障的要求与现代管理的要素融合起来,提高走群众路线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科学性和长效性。
(3)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群众路线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对于高校后勤来说,是师生。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群众路线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接地气,深入人心,依靠广大师生。一方面要提高师生与后勤工作的互动性。师生作为后勤服务的最大对象,是后勤服务产品的直接体验群体,是后勤改革成果的直接使用者。他们最了解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只有他们最有资格评价后勤工作。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师生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理解、支持和参与。只有师生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后勤工作才有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才有坚实可靠的“粉丝团”。另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后勤工作的参与度。员工是物流管理的对象,也是物流服务的主体。员工对物流的想法和思考会影响到他们在日常服务中的言行。员工和后勤团结如一人,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体。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员工参与物流工作的决策和管理活动,集思广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成提升物流水平的正能量。可以说,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参与,必将使后勤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4)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师生,还是员工,都不再是后勤服务的被动对象,他们的主体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在后勤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新型服务型后勤建设成为趋势,后勤的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即服务师生科教生活和服务员工成长成为后勤的两大服务宗旨。我们应该相信老师和学生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客户,相信员工可以实现“自我实现”;尊重师生对后勤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在后勤服务中的主动性;引导和发扬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员工成为高水平后勤建设的主力军,让师生成为高水平后勤建设的辅助力量;更加准确地定位后勤的角色,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成为新时期高校后勤的主旋律和主题曲。
二,高校后勤走群众路线,避免盲目性
群众最可爱,最可怕,最可敬,最可怜——似乎“群众”是一个复合体。那么如何走群众路线,避免盲目性呢?本文认为应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代表群众性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第一,它体现了走群众路线时的时代性。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群众是生生不息的,是最时尚的群体。在群众路线教育和强调群众路线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新的历史条件下后勤服务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新挑战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更加关注师生的新需求、新关切,观察现代管理制度对后勤服务的要求,关注后勤管理中管理对象和服务主体的新变化,探索适合新时期后勤工作需要的管理方法。
二是走群众路线时要把握规律性。在群众路线的深入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包括:矛盾转化规律。群众利益无小事。同样,师生的衣食住行,员工的福利生活,都是受一个事件的影响。但在这么多对矛盾中,要找到最重要的矛盾来解决,就要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善于预防、钝化、消除矛盾。量变和质变定律。面对群众的投诉,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解决。我们暂时无法解决它们。也要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因为小问题不解决就会积累成大问题。一般法和特别法。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发现哪些是群众的普遍需求,哪些是个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要善于从个体需求中寻找代表性需求,为将来更好地解决更多人的普遍需求做准备,增强后勤工作的主动性。自我实现定律。我们要相信群众是可以解放自己的,他们最有智慧和勇气。我们后勤工作者要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提问,让更多的人关心、理解、支持后勤工作。这样,后勤工作就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走群众路线时要代表群众。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是因为群众最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也最了解后勤。高校后勤走群众路线,群众双手欢迎,但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走过场,不能搞一个连群众都搞不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此,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避免群众路线成为“脱离群众”的路线。1,增强工作的开放性。对于所有后勤工作,无论是行政,党建,组工等。,要及时向群众说明宣传到位,开门做后勤,避免闭门自娱;2.增强群众参与度。让群众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广泛汲取他们的智慧,畅通群众表达的渠道,让师生在后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提升人们的满意度。群众路线好不好,要用一个标准来评判。除了上级部门和同级后勤的自评,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一个后勤是否真正走好群众路线的关键指标。
在火热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后勤要结合后勤工作实际,避免陷入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误区,努力找到一条群众高兴、干部欢迎、上级满意的群众路线。
第三,高校后勤要走群众路线,建设“后勤* * *体”
高校后勤要真正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把群众路线与后勤工作的四个基本维度,即“改善后勤服务、提升后勤管理、深化后勤改革、促进后勤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后勤服务、后勤管理、后勤改革、后勤发展四位一体。
(一)建设后勤服务* * *一体,夯实后勤群众路线服务基础。服务是后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重点和基础工作,也是联系师生、客户等后勤服务产品购买者和使用者与后勤最广泛的纽带。客户满意与否,快乐与否,直接取决于物流服务产品好不好,物流服务水平高不高。然而,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群体。在某些情况下,后勤服务主客体之间的矛盾甚至像针尖对麦芒,而不是我们心中所希望的和谐与辉煌。这是因为物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没有找到或者扩大* * *的“交集”,或者说双方的利益完全不同。在后勤服务主客体矛盾群中,我们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后勤服务部门,它可以直接决定后勤服务产品的主导力量和水平(虽然影响后勤服务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上级政策、后勤改革、市场环境等。).在缓解、钝化和消除后勤服务主客体矛盾的过程中,后勤服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后勤服务对象的满意和支持。
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摒弃传统的像“为民做主”一样“为师生做主”的如意算盘,转而选择“为师生自己做主”或大幅度提高后勤服务的知情权、选择权、判断权和参与权,让师生参与后勤服务、参与后勤、了解后勤、支持后勤、提升后勤,形成一体化的后勤服务。
物流服务应具备以下特征:
1,物流服务的主客体具有行为价值的一体性。要充分发挥后勤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和改进后勤服务,同时让师生和客户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中来,不仅是提建议、填表、座谈,还要参与到后勤服务目标的制定、后勤服务过程的监督、后勤服务结果的评价等活动中,即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来,实现主客观行为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物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具有相同的利益。后勤服务主体的利益取向首先是保障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和师生的生活需求,即社会效益;二是保证后勤部门的基本利益。物流服务对象的利益取向主要是享受高质量、高水平、高性价比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主体有必要找到更多与客体利益的契合点,从而在满足后者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物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纠结于“节约物流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矛盾。两者的相似性体现在对物流服务主体和客体的相互理解和考虑上。后勤部门可以感同身受,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关心。
3.物流服务的主客体具有关系表征的和谐性。主客体关系和谐是物流服务最显著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后勤服务的主客体是相互尊重、平等的相关体:后勤部门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三服务两教育”来塑造和优化服务对象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格,还可以安装现代服务营销理论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客户”,师生可以欣然接受这一套后勤;同时,物流服务对象有各种方式和途径表达对物流服务的各种评价和需求,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就像在淘宝上一样,“大学后勤店”不仅产品好、服务好、口碑好,而且“后勤服务买家”也给了高分、多心、多推荐——虽然有些问题通过卖家和买家的友好“私聊”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二)建设后勤管理* * *同体,夯实后勤管理群众路线。管理和服务是物流工作的两大主题。没有科学的管理,谈什么优质服务,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任何时候,物流都要坚持两手抓,重在服务和管理,两手都要硬。在走群众路线时,我们应该理解后勤管理的这一根本哲学,并努力建立统一的后勤管理。
很多人认为物流的管理是指在学校的领导和上级物流协会(研究会)的指导下,进行物流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物流管理是“领导的事”,与员工无关或关系不大。由此,一些后勤部门的管理出现了“三拍”管理,管理和服务“两张皮”。员工有怨气,师生有怨言。
为什么中国特色物流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她依靠广大后勤工作者的参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基层支持。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红军为什么能打胜仗,我们党为什么能建设新中国?因为我们走了一条叫做群众路线的胜利之路。
因此,在加强物流科学管理时,要毫不犹豫地调动物流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群众的参与有利于物流的科学管理,相信群众的智慧能提高物流科学管理的水平,相信群众的支持是物流科学管理的基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毫不犹豫地建设后勤管理系统。
在后勤管理建设过程中,重点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部依靠群众,群众参与管理。最根本的是建立物流管理的相关组织支持系统。
物流管理* * *是一个实践型的管理结构群体,需要一定的支撑体系来发挥* * *管理的大智慧和正能量。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建立三个支持系统:
第一,员工参与* * *管理体系。后勤员工直接服务于一线,最了解后勤工作的难处和师生的需求。他们的参与可以保证后勤管理的决策工作不脱离后勤基层单位的实际,不脱离职工服务的实际,不脱离师生需求的实际,接地气,正气,气。畅通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总经理信箱、工会、妇联、团组织等路径,构建重大决策听证会、后勤管理金点子大赛、班组级职工骨干直接参与管理等制度,让群众充当后勤管理的“大保护者”。
第二,师生参与* * *管理体系。商界有句名言:客户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老师和学生是物流推广管理最好的老师。要构建后勤服务博客、微博、微信、QQ群、邮箱等现代互动管理信息沟通体系。通过成立教授专家咨询委员会、大学生物流信息联络会、物流服务座谈会等形式,定期上门征求各级领导和师生对物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汇聚更多力量,绘就物流梦想。
三是社会参与和管理体系。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再是单一的后勤,而是整个教育系统、整个社会的大后勤。要引进优质的后勤管理实体(如兄弟高校、知名社会服务企业的优质后勤实体),整合优化后勤资源(如实现农校对接),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后勤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国家角度,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统筹协调下,构建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长时间的多方后勤管理体系,依托协会发展后勤,支持学校后勤,造福师生。
(3)建立后勤改革,创新后勤群众路线的改革方法。后勤改革,变还是不变?如何改革?这是全国物流系统争论了几十年的话题,也是物流系统一直在实践的话题。无论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组织发展的规律,还是从后勤改革的效果来看,高校后勤改革都应该成为新时期后勤发展的主旋律。一些高校的后勤改革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或者犹豫不决,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更大的空间,等待后勤改革的宏伟画卷全面展开。但在后勤改革过程中,干部职工想什么、看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学生理解、支持和参与吗?是顺应改革潮流,还是静下心来走适合自己的后勤改革之路?这些,其实对于群众、员工、老师、学生都可以问政治。
马克思说,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后勤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后勤改革思路不能被所有后勤人员所接受,那么改革之路将举步维艰,改革红利无从谈起,改革的力度也只能在文件中踌躇。无论是进行后勤改革的高校,还是没有进行综合改革的高校,都有义务和愿望让后勤人员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后勤人员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如何在后勤改革过程中代表、维护和实现后勤人员的根本利益,保护、促进和发展师生的根本权益,关键在于建设一个能够代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后勤改革。
一方面,需要在后勤改革中形成“统一的思想”。思想先于行动,犹如闪电先于雷声。后勤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思想不统一,就很难跟上步伐。因此,要通过大量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全体后勤人员认识、理解、支持、投身改革,做后勤改革的马前卒,实现高校后勤改革的梦想;还要通过宣传工作,使学校领导、兄弟部门、师生和社会有关方面关注、鼓励、支持和推动改革,鼓励和呼吁后勤改革,为改革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避免后勤改革“单枪匹马”。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构建后勤改革的“统一战线”,让支持、鼓励改革的话语成为后勤的“中国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为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后勤改革的思路也是一样,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的宣传报道工作、生动的后勤改革案例作为思想基础,也需要通过那些极具时代气息的媒体手段进行广泛传播。总的来说,目前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路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认识到后勤改革的成效,成为后勤改革思路的宣传员。走向社会、走向兄弟高校的浙大新宇集团、苏大教学服务集团等众多优质后勤服务实体,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生动样本,是后勤改革的“宣传队和播种者”,肩负着用改革的火花燎原的使命。
另一方面,需要在后勤改革中创造一种“行动的统一”。后勤改革是大多数人的“集体行动”,而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活动”,因此构建后勤改革行动的群众基础必然成为决定改革能走多远的基本因素。要构建包括物流行政管理和物流企业管理在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精干、务实、廉洁的物流运行机制,加强物流执行力、整合力、凝聚力、创新力建设,使物流改革的每一步都扎实有力、稳扎稳打,使物流改革战略成为一个能说、能做、做好的* * *行动纲领。还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使后勤人员成为符合改革目标、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拥护改革的新型后勤人员,成为言行一致的“改革者”和“创新者”,不断积累改革经验,不断创新改革路径,不断深化改革成果,将后勤改革进行到底。
(四)建设物流发展* * *同体,描绘物流发展的群众路线。物流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谁享受其成果?这是物流系统必须明确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物流发展是为了群众,物流发展依靠群众,物流发展的成果是群众享受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美的风景;只有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影响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难题。广大物流人员、师生、客户也期待着物流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构建统一的物流发展,充分照顾物流相关群众的利益和关切,满足群众发展、支持和参与的需求就显得尤为必要。
物流发展建设是物流走群众路线的立足点,是物流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如何建设好物流发展* * *体,关键在于把握好两个基本问题:发展的依靠力量和如何享受发展成果。物流发展靠谁?依靠群众,确切地说,依靠广大后勤干部职工。构建现代物流保障体系,提升物流保障能力,提高物流幸福指数,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绽放的物流之花。没有物流人员勤劳的双手,物流不是发展,甚至维持现状都不可能。
实现物流梦想,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于物流人,他们爱动脑筋,肯吃苦,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他们能将物流理想转化为发展的成果。要善于保护物流工作人员在物流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他们在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对物流发展的认知水平和幸福指数,提高他们推动物流发展的思想觉悟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物流发展的榜样。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确谁将享受物流发展的成果。如果物流发展的成果只有少数后勤干部享受,那么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扭曲的、不可持续的,也很难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经过十年的发展,SUDA教服集团坚持走群众路线,鼓励员工入股分红,为优秀员工购买保险年金,向编外管理人员发放干股,建立帮扶困难员工的集团基金,开创了新的集体主义微观经济,赢得了近8000名员工的广泛支持,激发了教服集团发展同体的巨大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一个可持续的物流发展一定是利民、惠民的;让群众知道,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人才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