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有什么特色?向上帝求助
具体为: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为经济特区提供重点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智力服务和高端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走向国际、能够与世界各国大学平等交流的窗口大学,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教育部非常重视特区大学的建设。两院院士张炜教授为首任院长。以清华为主,建筑、电子学科为辅;以北大为主,中外辅;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主,辅以经济、管理学科。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区大学建设。香港企业家、余元平、胡、梁国勋、南泰集团、三星集团、杜邦公司、18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一批校友企业捐资助学。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特区的大学。1984的春天,邓跟我说要好好干。1993年夏天,江题写了学校的名字。深圳大学建校24年来,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1995,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6,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学校实行学院制。有师范学院、文科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待设)、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研室、社会科学教研室和留学生教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馆中心等三个教学辅助单位。学校纪律严明。现有本科专业52个,硕士点66个(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3个(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博士点3个(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与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集文、经、法、教、博士点于一体。这所学校规模中等。现有本科生19437人,硕士生1651人,博士生22人(合作培养),留学生609人,成教生16745人。学校坚持设立本科学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和实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积累经验,学以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质量为本,质量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起步快、转化快的职业骨干。建设9个省级名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建筑学、生物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四年本科生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篇,其中英文论文14篇,SCI论文9篇,EI论文15篇,ISTP论文6篇,CSSCI论文3篇。学生申请发明专利4项(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4-2006年,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分别为106、162和201,逐年增加;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坚持以纪律促学校。省级重点学科12个(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文学艺术、通信、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1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1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1科技部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发展中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7个(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体系,设立政府奖、学术创新奖、成果转化奖和重大项目奖。2003-2006年承担垂直科研项目615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438+02项,国防科研项目25项。承担818横向科研项目。教师发表论文5787篇,其中1019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224部,翻译30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05年实际科研经费61万元,2006年超过9000万元,其中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这所学校有优秀的教师。2006年8月,教职工1795人,专任教师1221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236人,副高级职称456人;硕士510,博士464,博士比例达到38%。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广东名师60人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0岁。学校特别邀请了6位院士。优秀的教学和研究设施。校园总面积1.44万平方米(21.60亩)。根据2006年8月全日制学生人数,生均面积为78.4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9.62万平方米(另有22万平方米在建):教学行政用房345499平方米,生均面积18.83平方米,其中教室110536平方米,实验室102565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室50450平方米体育设施62542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楼412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4139平方米;学生宿舍197639平方米,生均10.77平方米;学生食堂等其他建筑为53105平方米。教室18511,89.6%的教室是多媒体。5857计算机教学。每百名学生配备98.89个多媒体和语音座椅,365,438+0.92台教学电脑。2006年2月,学校仪器设备总值为39999.88万元,平均为654388+06271元,其中654388+004635600元为教学实验设备,平均为4256元。有126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376万册,其中纸质书250万册,平均每个学生102册。学校已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完整的校园网络服务系统和校园卡识别、课程注册、货币支付系统,网络端口29861个,平均在校生1.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