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皮皮老师的名字。
感觉来了。
关于“我参与了2021届的阅卷”,皮皮选择了这个醒目的标题来证明小哥哥的优秀。因为阅卷过程和评分标准都是严格保密的,所以大家关心的阅卷问题,研究生为什么可以参加阅卷,我们都有统一的答案:北京每年都会在清华或北大选拔一些专业的老师,数学系的学生可以放心他们的专业。而且考研阅卷有严格的二判和三判,不用太担心分数。
崔华雨,目前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业,2020年考研,参加2021考研数学阅卷。本科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数学系。根据皮皮提前面试,小哥哥高考报考的是机械专业。入学后,他逐渐发现自己对数学和物理更感兴趣,于是自学了高数、考研和竞赛,并在大二时转入数学系。至于考研的经历,对于数学系的崔华雨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一战失利,二战成功。除了兴趣和天赋,崔华雨的坚持和努力也让他的成功有迹可循。
小哥哥一战的情况其实很可惜。当时他考的是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业,其实比金融更吃香。毕竟现在人工智能很火,难度可见一斑。数学125,专业课112,总分369,需要390分才能进入复试。第二年,我有勇气再考一次。一方面是专业课成绩不错,以两分之差过了(110)的分数线。另一方面,我在第一年的复习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年的五月。我完成了毕业论文(5月底),开始准备二战复习。但是由于毕业事情比较多,直到7月份才开始准备二战考试。
二战复习时间表
其实小哥的备考时间表并不通用,因为英通专业并没有在官网给出专业课的参考书和复习范围,需要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应的政治和英语复习时间被压缩到20%左右。前期花了3-4个月的时间在数学和专业课上打基础,为后期突击政治和英语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后期,哥哥把35%甚至40%的时间花在政治和英语上。
每日时间表。它也不具有普适性,但其思路可以提供参考。早上10或11起床,因为起床后马上就到了午饭时间,吃完会有困意,所以先去学习,错峰吃饭(下午四五点)。晚上六七点继续学习。10吃晚饭。小哥哥在北京这边的自习室可以通宵学习,所以每天一两点左右或者12回到住处,睡前学习政治和英语,凌晨三四点结束一天的学习。小弟特别强调,虽然和一般的作息不同,但一定会保证7-8小时的睡眠,保证精力后才能高效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其实很单调。虽然是合租的房间,但是每天早上和同学一起学习都很兴奋,每天晚上都觉得“这个世界不值得”。小哥笑了,这是很常见的心理,不用太担心。
考研科目时间安排。如上所述,官网没有英通专业的参考书和参考范围。专业课,我哥985/211买了全国各地名师的书,然后刷题。专业课基本会用40%~50%的时间;考研数学,因为之前有过竞赛的经验,做题速度略快,所以虽然数学占了20%~30%左右的时间。前期在政治和英语上花的时间不多。8月底开始准备考研政治,做了一个政治思维导图。哥建议政治上做思维导图很有必要,可以帮助整理选择题。165438+10月底,小哥哥开始英语突击,他每天留出4-8个小时进行英语突击。小哥哥说他压力很大。
干货!!!考研数学心得
先把整本书看完。复习弟弟当初用的整本书,做整本书的时候,上来就没有写整本书的习题。就算我之前数学基础很好,也会把之前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当我再复习一遍的时候,我会在脑海中自动输出一些熟悉的知识点,但是那些知识点中也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对于这些不熟悉的地方,我会先找书看。没有机会去哔哩哔哩找书上的视频,还是会去知乎找一些前辈准备的相关东西。这些都是总结后写在书前面的知识点里的。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看一些视频然后被动接受知识点。主动学习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有了这些主动学习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再做书后面的练习题。这个时候,大部分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也难免不出问题。这时候怎么克服?小弟提到:“虽然每个人的基础不同,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值得学习的: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我不会直接放弃,也不会直接抄答案。我会把答案和问题放在一起,一行一行的读。例如,我将分析问题中的条件,第一行答案是从这些条件中得出的。这是一个逆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我会根据答案整理出整个问题的条件。经过这种反向推导,我再把答案盖上,再看问题。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把答案背下来,而是把问题中的条件可以推导出来的知识点写在一边,把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整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刷题和全真模拟。小哥几乎做过市面上所有大家听说过的知名练习册,比如660题,880题或者各种1000题。他基本上两个月左右就能做三四个左右的习题集。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下,10年6月开始模拟题,利用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哥强调:真题不限,但是没用。考研是3个小时,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小弟会花2个小时50分钟做模拟。之后大约一周后,时间提升到2小时40分钟,然后每隔一周做大约7~10套题,时间进一步压缩10分钟。当然,这个时间不能无限压缩,否则就违背了客观性。最后,小弟基本把这个时间压缩到150分钟,大概两个半小时,做一套题,既能提高熟练度,又能锻炼心态。严格限定,点后不算完,模拟分数才是此时的真实水平。很多同学都是用真题来模拟的,但是你可能做过整本书的真题或者一些练习题。如果你在真题上得了135/140,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上了考场就能得这个分。因为那些题一般都是大家做的,不能真正代表你的水平,所以需要限制模拟,用一些高难度的模拟题。这个时候训练出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现在的真实水平。
保持做题的感觉。到了65438二月考前,大家都觉得自己数学没问题,肖秀荣老师的四套卷子来了,该写自己的英语作文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为什么要给数学分配时间?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个时候可以减少数学的时间,但是还是要给他时间,尤其是考前两天。我们不能只是背诵政治话题或英语作文。小弟强烈建议:“大家平时做的题都很多,你肯定会遇到不难但是计算量很大的题。这类题可以分章节总结,比如一章总结两道题,考前再做一遍,不用看新题。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避免不熟悉。虽然之前的错误可能会继续犯,计算量大可能会稍微影响考前的心态,但是还是要训练熟练的过程。大家都知道2020年的数学题计算量非常大。考前的训练让我不害怕考试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所以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接下来是小哥回答的网友的一些问题:
1.如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
没有经过思考,而是带着思考和失算得到了问题,怎么办?
计算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需要做大量的训练,训练完做总结,然后做第二遍,第三遍。至于解题思维能力,比如一个证明题怎么解或者一个基础分怎么考比较好?你首先要看问题中的条件。一个证明题必须具备四五个条件。这时候你要把这些条件拆分出来,一个一个看,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把你能想到的写出来,再把这些想法整合起来。以上是建立在有一定解题思路的前提下。
遇到一个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获得基本点?把答案和问题放在一起,根据答案推导出条件,然后思考这个条件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你理清解题思路。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比较基础的东西,一定要抓住一些小的得分点,这样在遇到证明题的时候,就可以在证明题中写一些与条件相关的东西。你放心,这可能会给你阅卷的时候加分一点,总比不写好。
2.标记情境和做题顺序
前面说了,完成情况不能透露,因为涉及到考研阅卷的内容。师兄自己的做题顺序可以分享给大家参考。基本上是从一个小问题开始的。众所周知,在新改革的考研中,选择填空的数量增加了,分数也增加了。少了一道题就少了5分,所以先把重点放在前面的小题上,小题没有大题全面,所以先做小题对心态没有太大影响。当然,和2020年一样,填空题难度更大。当然,先填空是必须的,但是这个时候你可以跳过一些不会做的题,等你做完整张纸再回去做这些题。在这里,小哥哥分享了他在考场上的经历(比较有意思,分享给大家):“2020年我因为心理状态不好,一开始没有进入那个状态,那一年还有14的选择填空。我只能做6~8题。我当时就想完了,今年14题只写了一半。我当时看了看表,考场上紧张的气氛真的让我的心都快崩溃了。然后我转过身来,认为这是错误的。这一年我已经二战了。如果是一战,我可以聪明一点,不干就走。但是我已经二战了,年纪这么大了。如果直接离职,压力会更大。带着这个想法,我收起了手表。因为我在训练的时候很在意时间,一般会花40到50分钟填空,最后会留下40到50分钟左右再做一次检查。但是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四五十分钟只做了六七道题。这时候我太慌张了,就把表收起来,没看时间。我想我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要我通过了正常的考试,我就会赢,我不在乎期末考多少分。如果我能通过考试,我已经战胜了自己。当时我的心已经凉了一半,但后来渐渐感觉到了。当然,也有我遇到不了的问题。比如2020年,我想出证明题的时候一点想法都没有。两分钟之内跳过了大题,然后就去做了线生成和概率论的题。概率论的题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做线生成的题也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之后,我会回去用之前的选择填空。我发现好像比刚上考场的时候轻松多了。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完成了之前选择的填空。我做完后发现还有半个小时,最难的一道题还有待攻克。这时候我该怎么办?我属于那种平时数学很好,考试想拿高分,所以会在那些难题上花很多时间,导致简单题失分,所以我吸取了教训。考研考场还有30分钟。对于10分的题,我觉得在5~10分钟内,如果能拿到第一题的5分,我就拿了。如果得不到,我会果断放弃。因为真的在前面感受到了,所以也拿了5分。因为考场压力大,实在想不出第二题。有了这些教训,我毅然选择查之前的题,之前的题我也查了大概7~8分的错误。我确实放弃了那5个点,但是我找回了7~8个点,所以还是值得的。所以做题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遇到不会的问题,先跳过,不要死。”
3.如何评价自己数学有没有进步?
评价数学是否有进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考试做一个限时模拟。参考上面说的方法:你可以每个月缩短一次时间,看看月底能不能按时完成,保持分数稳定。如果你能按时完成,并且保持分数稳定,实际上可以评估你在数学方面的进步。
4.做真题错误太多,如何从心理上解决?
首先,放松。能问出这种问题的同学肯定没有错。因为错误太多,我不会去想怎么从心理上解决。我的心理受到了打击。我不用去想真题怎么会错那么多。这个时候我想的是如何理解真题。哥哥之前也提到过,每天早上都会兴高采烈的去自习室,每天晚上回来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值得了。心里不要有太多的心理波动,这是很正常的。做真题的错误太多了,没必要把精力放在解决真题上,去想怎么从心理上解决。考研的过程要简单,集中精力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不要去想心理上的问题,怎么解决。
5.刷题&;整理错题
如上所述,在错题上,哥哥的原话是:“别看我是个男生,但是我在考研的时候,记号笔真的是五颜六色。因为一个问题我可能会刷三四遍,所以我会用不同的马克笔做标记,这样会节省你很多时间。”
6.之前的考点我没有掌握透彻。
我当时就明白了,但是后来没做题怎么办?
考点没有掌握透彻的原因可能是我只是看了一遍网上的课,然后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点比较熟悉,然后做题发现不会。正好又有同学问“网上课和刷题怎么平衡?”两个小哥哥一起回答:“我建议你有针对性的听网络课。比如你是真题,可以单独去看看李老师的真题在线课。对于之前的一些知识点,你在听网络课的时候,觉得我当时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但是不会做题。但是仔细想想,你真的有吗?还是你被动接受了视频里的内容?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考研前期每天看很长时间的视频,做了很多笔记,也是有声有色。最后考研考到70-80分,然后把自己的考研笔记拍下来发到朋友圈给大家看。看到自己这么努力,考研后考了七八十分。我其实想问你,你笔记里的东西真的融入你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思路了吗?还是你做了一个很好的笔记,然后把它放在那里?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网络课堂上的那些笔记只是你被动学习的结果。”
7.今年的难度可以预测吗?
小哥看到这个问题笑了:“我只能说是数学考研结束的那个下午。我可以告诉你今年的困难是什么。能否预测取决于老师们的想法。“不过,如果按大小分年份,2020年和2018年都是难年,所以2021的分数这么高,题目相对简单。所以2022年的大概率题难度更大,计算量不会小。所以建议今年好好复习,多刷题,一定要做有限的训练。考试中很难影响的是心态,可能混淆的题不会解决,但是有限的训练可以帮助模拟锻炼心态,所以在考试中会比不做模拟好很多。
小哥也回答了一些弹幕的私人问题:
1.线性生成和概率论哪个更容易得分?
“这个问题要看你自己复习了。从难度上来说,我觉得概率论简单一点。线生成可能因为更灵活所以难度更大,但是如果更常规的话还是很容易得分的。其实数学更难的点应该还是在高数上。我们来复习一下线生成和概率论这两个部分。问题不是很大。”
2.多元微分函数有点难懂。
“多元函数微分学如果不懂可以映射到其他方向。你不仅要学这一块,后面那些东西也要学。其实我建议你做一个多元函数微分和一元函数微分的比较。做了比较之后,比如可微,可微,偏微分,把这些列在一起,然后判断哪个条件可以由哪个条件导出,哪个条件不能由哪个条件导出,把反例依次写在上面。这样你会对这部分有很深的理解,也有助于你以后学习一些知识。当你不懂的时候,试着去整合你的知识。在融入的过程中,你会主动去学习,比如找一些素材去拓展。多读点东西,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3.建议放弃数列证明问题和中值定理问题吗?
“这个超不推荐。我们举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为例。数列的证明问题无非是单调有界原理,用来证明。中值定理的问题其实是要你来构造的。可能这部分对你来说是被动学习。你没有主动找一些例子,主动分析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我们可以用单调有界原理来解决数列的问题,那么你怎么证明单调性呢?首先,如果都是正的,你可以取它们的比值;第二种方法是取差做比较。第三个可以用函数法来做。这些方法都比较常规,需要自己总结。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题,可以直接写,想办法写,而不是留白。比如单调性有界,你可以用标度或者基本不等式来总结这些常规方法,然后遇到那些难题。如果你能用这些常规方法解决,那是最好的;如果你解决不了,比如考试的时候解决不了,我建议你这个时候放弃。当然,建议你放弃并不意味着放弃正常的考试,而是建议你放弃一次小考,然后再去拿更多的分或者检查其他的东西。这是教你的一种方法。”
最后就用我哥的原话作为结束语吧~
如果这次直播有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教训上来说,大家都要尽量避免。希望你2022年考研取得好成绩,尤其是2022年考研数学。谢谢大家。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抄。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原创。
检查
知识
干货
数学专业毕业
解决问题的技巧
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
校园学习
数学经验
22考研
知识共享干事
30
30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