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鹏的人格成就

健康教育的成就

1939年5月,晋察冀军区决定筹建卫生学校。根据白求恩同志的建议,从冀中军区抽调病理学教授殷希鹏、微生物学教授刘仆、儿科医生陈启元、眼科医生章雯淇到筹建中的学校任教。

9月1939,18,军队卫生学校正式成立,蒋任校长,尹希鹏任教育局长。后来升任副校长,担任校长六年。他不仅承担了繁重的行政工作,给学生讲授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还关注和指导了学校附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病理学专业,为后来的临床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殷希鹏任教务主任时,面临着环境困难、人员困难、设备困难。他经常和江校长、同志、白求恩同志一起研究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办学,制定教育计划,编辑教材,制作简易教具,自己制作教具。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环境恶劣,时间紧迫,急需军队。他提出了“突出重点,因物制宜,因材施教,急用先学”和”。

日本抗战后,学校进驻张家口,尹喜鹏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兼任白校校长。为了使学校发展得更快,他一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吸收原张家口蒙江中央医学院的医生、教师等卫生人员加入我军,到白校工作,另一方面又招募当地青年到白校学习。军区决定将白求恩医学院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仍由尹喜鹏担任校长。由于他的努力,20多名日本教师、医生和护士在联合办学后到该校工作,其中包括著名的病理学教授健太郎。

全国解放后,学校从石家庄迁至天津,更名为天津军医大学,后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尹锡鹏同志调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不再担任学校校长职务。

1954年,第一军医大学与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合并后,学校设在长春,定名为第一军医大学,尹喜鹏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他提出军医大学的使命是为国防现代化服务,明确指出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培养政治坚定、军事素质过硬、现代化的国防卫生干部。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完善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师资和学科建设。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医学系和中国第一个原子辐射医学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医学人才和辐射医学人才。在他和党委的领导下,第一军医大学发展迅速,成为军事医学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958年,学校奉命移交吉林省后,尹喜鹏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副院长,1963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但是他总是关心学校的发展。

一生的命运

1900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20进入河北大学医学院,1927毕业,留校任外科助理。1928留学日本,1931获得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首席教授。是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教学的奠基人,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生》。

书”。他是河北省医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被困在村子里。邀请他做伪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参加安国县维护会,他拒绝了。1938年,冀中军区卫生部长张振孝拜访刘备,邀请38岁的尹喜鹏加入八路军。两人第一次见面,尹喜鹏欣然同意。尹喜鹏参加八路军,就像立了一面旗帜。在他之前

在的影响下,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都参军了。冀中军区曾经有很多医学教授和医学生。白求恩去了冀中军区,看到这么多教授,非常惊讶。尹喜鹏历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训练队教务长,后方医院医务主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育主任、副校长、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医科大学校长。1943年,尹希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大儿子在前线作战部队牺牲,二儿子在反扫荡中被敌机轰炸身亡。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过去常常在最困难的时候在街上乞讨。他虽然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却无法有效开展工作。他经常生气,最后累得筋疲力尽,病不起。他痛心疾首地说:总结我的一生,几十年来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我的亲戚中,在我影响下参加革命的有几十人,同事和学生就更多了。我抛弃了300元大洋的优厚待遇,倾家荡产救国,为党效力几十年,最后沦落为反党。我死的委屈,死的不满足。尹希鹏卒于1974年,享年74岁。尹希鹏病重期间,聂荣臻元帅曾两次到医院看望他,并指示熟悉他的老同志去看望他。尹希鹏逝世后,聂荣臻元帅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