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事求是的例子

1,刘德抄的书

公元前155年,汉武帝刘启的第三子刘德被立为河间王。刘德非常喜欢儒家思想,他的衣着、举止和行为都是儒生们模仿的,山东的许多儒生都依附于他。

儒家思想还没有成为正统。秦末战乱之后,古籍和学者所剩无几,儒学很难恢复。此时河间王刘德适时而起,曰:“骨灰尽,散卷编,只存。”刘德当了26年国王,但他从未卷入过国王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相反,他一生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中国文化古籍。

为了收集书籍,刘德走遍了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他不怕辛苦,不怕实践。凡是在民间听说有好书的,都会亲自带着一大笔钱去买,命人再为百姓做一本。对于不想卖的,他愿意要,从不采取强制措施。

这在当时对大多数统治者来说是困难的,所以刘德贤出名了,许多知识分子不远千里,把他们祖先的旧书带到刘德。对于这些人,刘德俊给了他们重用和奖金。他的著作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有数十种之多。

刘德还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他以名儒牛膝、关长卿为医,以王鼎为师承。他还招募世界著名的学士来研究和整理获得的书籍。刘德校勘古籍的态度非常严谨。对于残缺不全、文字生疏、版本各异的古籍,他必须组织一批儒士进行讨论、分析、纠正、认真校对,然后整理成书。

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了大量的原始古籍,这对书籍匮乏的汉朝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刘德携带了许多古代书籍,如诗歌和书籍到朝鲜。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非常高兴,每次都举行盛大的仪式来接收它们。

刘德虽然致力于古籍整理工作,但由于汉武帝的猜忌而患病,死于公元前130年。但是,刘德的作品仍然受到知识分子的追捧,班固在《汉书》中为其立传,其传中首先评价了刘德的“实事求是”。

2.华盛顿砍伐樱桃树。

当他年轻的时候,华盛顿的父亲给了他一把斧子。这把新斧头闪闪发光,乔治喜欢拿着它到处砍东西。他跑进花园,看见一棵树,这棵树似乎在对他说:“来吧,把我砍倒吧!”" .

乔治经常看见他父亲的工人在森林里砍伐大树。他认为看着树砰的一声倒在地上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所以乔治用他的小斧头砍了它。因为树很小,他没花多长时间就把它砍倒了。

不久,他的父亲回家了。“谁砍倒了我可爱的小樱桃树?”他喊道:“这是这个地区唯一的这种树,我花了很多钱买的。”他走进房间时非常生气。“如果我查出是谁砍倒了那棵樱桃树,我会——是的,我会——”

“爸爸!”小乔治喊道:“我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用斧子砍倒了树。”他父亲的怒气平息了。“乔治,”他说着,把小家伙抱在怀里,“乔治,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发生了什么。我宁愿失去一打樱桃树,也不愿你说谎。”

3.苏东坡向王安石道歉。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国子监学士,人们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也写得好。但是一个人再怎么博学,也不可能知道天下事,所以有时候也要犯一些错误。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朝的宰相王安石。宰相的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宰相出差了,马上回来。他请苏过会儿去喝茶。等了一会儿,主人没回来,苏东坡踱到桌前,看见桌上有一首咏菊诗。诗没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吹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见了不禁暗暗发笑: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在傲霜从来不敢迎风,最耐寒冻。说西风“吹黄花满地”不是大错特错吗?想到这里,苏东坡的诗充满了热情。他按捺不住,提笔蘸墨,在信里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好,还说要小心翼翼地和诗人一起唱。

苏东坡放下毛笔,呆了一会儿。他看见主人还没有回来,就起身离开了。况且王安石回家,在书房里遇到苏东坡的字。他只是摇头,没有在意苏东坡。

后来,苏东坡去黄州做了应永的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在重阳节,有好几天的大风。一天,风停后,苏东坡邀了几个朋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金灿灿的,西风萧瑟。

这时,苏东坡忽然想起为王安石续诗之事,不禁目瞪口呆,久久无语。他突然后悔自己过去开了个玩笑,赶紧给王安石写信道歉。

4.哥白尼日心说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40岁时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看法。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认为他的日心说违背了圣经。哥白尼仍然坚信日心说,认为日心说与他并不矛盾。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计算,他完成了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

5.中国的实事求是思想。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是实事求是的有力体现。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步骤的实施十分注重国情和民意。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即使我们想学习和运用,也只有结合国情才具有现实意义。

百度百科-实事求是

百度百科-乔治·华盛顿

百度百科-mikolaj kopernik

百度百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百度百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