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什么人才?议论文写作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世纪之交就已经提出了“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的观点。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中,这一观点被提炼为一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天赋!”。那么进入新世纪八年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是不一样了?新时代,人才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2008年7月8日,以“新时代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微软(中国)、联想集团、华宇国际、前程无忧等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话题。会上,华宇国际总裁张大力提出了新时代的人才标准:有“技有学历”的人才,才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典范。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新时代人才需求变化。峡山镇的织带厂,技术熟练的技工和高级技工都很短缺。老板开出的价格往往在3000元/月到10000元/月之间,但还是一个人难求。与此同时,广东的招聘会挤满了来自省内外的应届毕业生。为了给用人单位投简历,很多同学排着长队,衣服都湿透了。很多本科生把社会地位降到了1000元一个月。据专家介绍,把自己培养成高级技师一般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中小学文化就可以做到。技术工人短缺,社会价值高,已经成为社会的同一个现象。再看另一组数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对大学生和农民工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月薪为1100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仅为1000元。这对于从小学到大学努力了十几年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悲哀。新时代,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企业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深厚理论基础的高学历人才。在企业的招聘会上,我们经常看到本科生、硕士、博士扎堆在一起,有时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职位。高学历人才吃香,但高学历人才竞争激烈,缺乏实践技能,就业时常碰壁。其次,企业也需要技能型人才。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强调“通才”教育,强调学科和理论,而忽视对学生技能和技术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针对性强,企业认知度高。人才培养跟着市场走,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但很多技能型人才往往受到学历低的制约,找工作也容易碰壁,受制于“学历”。单纯的高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需要的是既有技能又有学历的人才,是在素质教育下真正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学历:如何培养新时代既有实用技能又有高级学历的人才?职业教育是个好办法。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在努力寻找“技能”和“教育”的平衡点,通过培训拉动就业,满足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和学生找到好工作的双向需求。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选择去教育培训机构接受技能培训,尤其是IT相关的专业。一项调查显示,近50%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培训机构重新学习技能。严格来说,中国仍处于第一次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与之相对应的是,初级人才和技术工人占据主要位置,而中层还比较少,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就更少了。受限于经济结构,中国不可能跨越人才供需的金字塔阶段。但从90年代末到2005年,由于高校扩招,职业教育比重从58%下降到38%。因为招不到学生,很多职业学校都在萎缩。我国目前的技术工人短缺是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协调的结果。这一点,华宇国际IT教育创始人、著名教育专家张大力深有感触。华宇国际于2006年发起的“项目”是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产物。华宇国际项目采用“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社会、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化培养,坚持实践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动手和实践体验,确保学生就业和掌握技能。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培养了数万名合格的优秀学生,并成功推荐到全国各地就业。同时,张大力还表示,华宇国际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技能,还结合学历教育推出了+1行动,让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认证的基础上,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而且针对高中生,华宇国际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出了旨在支持高中生成才的援助计划,通过“技能+学历”的培养模式,成为21世纪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例如,德国是一个职业教育帝国。70%的初中毕业生在16岁至19岁接受职业教育,而普通高中生不到30%。“德国制造”之所以这么厉害,得益于职业教育。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创新教育模式,做到按需而变,实现人才与需求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