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2019数学建模竞赛【关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外科技活动。很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因为困难中途放弃了。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本文从选拔队员、组织赛前训练、制定获奖政策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参赛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模特大赛;团队成员;培训;鼓励和奖励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背景

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研究所于1985首次发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的年度交流竞赛。比赛的目的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注重参与和公平竞争。自1992在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学科竞赛和国际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新加坡和美国的1251高校和19490支队伍(其中本科组16008支队伍,专科组3482支队伍)。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

参加数学竞赛的大学生要求组队参赛,每队3人,不分专业。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可以使用各种书籍、资料、电脑、软件在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讨论(包括网上)。参加过建模比赛的同学都觉得受益匪浅。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二,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1.选拔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选手

建立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每学年开学时,协会组织招募活动,对1 ~ 2年级的学生广泛宣传数学建模,让学生知道建模是怎么回事,让他们知道数学的用处和如何使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每年4月开始,面向全体大学生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建议团队中的三位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分别在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和写作方面有一定的专长。聘请专家组评审,评选出若干个一、二等奖团队,设定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团队的25%,并为获得一等奖的参赛团队组织答辩。如果有很高的水平,可以颁发大奖。竞赛结果将作为评选和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考依据。

2.组织数学建模竞赛赛前培训。

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导师、“学校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学生、部分建模活动优秀学生进行赛前培训。由于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主题相当广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不一样,每个专业领域主要使用的数学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学习的时候压力很大。建议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将学生分成几个班,每个班重点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数学理论和建模方法。这样学习内容大大减少,没有太多负担,目标明确,学习也不会太累。

数学建模竞赛所需的知识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学规划、最优化理论、图论、数值方法、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知识的支撑。知识面广,老师很难收集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没有合适的教材,就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学校的一些骨干造型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编写不同的造型训练教材。每本教材都涉及到该领域简单专业术语的介绍,涉及到的数学理论的简要介绍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的介绍。因为专业领域是固定的,所以即使内容更新了,也还是相对容易修改,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从系统学习开始,接触最前沿的知识。

3.建立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的奖励政策。

3.1奖励获奖学生

(1)在各级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适当的奖金。

(3)每年对在各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

(4)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的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3.2讲师的奖励

(1)为讲师计算适当的工作量。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老师指导一个团队30个小时。

(2)结合导师指导学科竞赛成绩和职称评聘情况,获奖导师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入选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3)每年评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给予相应奖励。

(4)适当的奖金。

总之,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充分发挥参赛人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师来说,指导竞赛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了解更多前沿知识,积累有效管理学生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实践、体验与创造、合作与分享,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让参与的学生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