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你的标准是什么?
清华的学生,在所有中国人眼里,都是天之骄子,一群最聪明最有才华的学生。每一个都是万里挑一。中国每年有上百万的高考学生。有多少人能考上北大清华?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说:“清华大部分学生去美国继续深造,可以轻松进入前20%,但很难进入前5%。”
我当然能理解他的意思。希望清华的大一新生不要以为考上清华或者美国名校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毕业后就能得到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就失去了继续学术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作为清华的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宏大的人生主题。
但是,我对格非的这段话有一些疑问,想讨论一下:
1.什么是前5%,判断它的标准是什么?
格非说,作为清华的学生,也应该进入欧美顶尖大学的学生,应该排在前5%,并为此努力。清华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智力超群。他们从岳龙门进入中国最高学府,中国高考的鲤鱼,独木桥。从中国高考的考试和人才选拔标准来看,他们已经是当年考生的十分之一了。
格非说,清华的学生很难进入美国名校的前5%,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以为自己到了美国名校的前20%后,就会有利润丰厚的工作等着他们。既然人生的目标已经达到,他们只需要在学业上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没有必要继续努力,必须成为1号。
然而,成为美国大学前5%的标准是什么?毕业后拿的是比前20%高几倍的专业工资吗?在美国进入上流社会有学位阶梯吗?还是在华尔街的基金公司有比较稳定的职位?如果这就是标准和判断的话,我想问一下,这一生的动力只是年薪1万和年薪1万的区别,两者都是金钱或权力的动力。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或者说格非所谓的动机,就是超越一般世俗的追求,去做科学研究,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为了地球更好的未来去发明创造,去获得人类最高级别的各种研究奖项,成为top1。
但是,我想问,成为前5%,超越一般世俗的追求,是不是比追求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收获一个幸福的家庭更高级,更值得追求?也许这是你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
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七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七个层次早已深入人心,从人类最底层的需求,到满足生存、温饱、安全等需求。,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价值需求。作为清华的学生,他们都是极其聪明和优秀的。对他们来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自我实现价值是他们必须追求的。他们不需要被告知在清华大学或者甚至是被美国名校录取后要进入前5%,就像小学生被老师灌输竞争氛围一样。
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快乐的源泉。且不说大家都在争夺这5%的排名,最后只有5%的人能如愿以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日本有经营之神,有饭神,有整理大师。在美国,有硅谷,有独立攀登垂直悬崖的攀岩者,有驱动一股时代潮流的猫王音乐人。并不是说清华的学生进入美国名校后就要继续在前5%,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才是人最大的幸福。
第三,追求自己的兴趣,让那些所谓的评价标准见鬼去吧。
人最可怕的是,当你可能成为一个有话语权的人的时候,你开始对别人指手画脚,以为自己在给后辈指点迷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生就有分辨能力和良好的逻辑。当他们进入中国最高学府的时候,我相信他们最想听到的是,这个机构会给你最自由的空气,最好的导师,最先进的技术,最敏锐的洞察力。但我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我从第一课就告诉你,当你将来上了哈佛、斯坦福,你要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更有动力成为前5%。
拜托,我在清华待了十年,我想我知道我在找什么。
嗯,我考不上清华,但是我很担心清华的学生的命运,也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