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概述

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尊师重教、追求卓越学习、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为发展战略,突出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现代化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地方高职院校。经过31年的发展,学校占地800多亩;在职教师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58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化工、建筑工程、经济、政治、法律文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八个系和电大成人教育学院、基础课部、思政部、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承担着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教学任务。普通高校常设招生专业49个,“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0个,各类学生近10万人。淮南联合大学正以其独特的人文理念和办学特色为每一位学生插上翅膀。近年来,毕业生当年就业签约率达95.39%,连续两年被授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就业质量和水平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质量,走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学校立足淮南,积极融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主动适应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现代化建设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托淮南市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院校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务实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在短时间内,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上,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工学交替”、“2+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践与专业岗位的紧密衔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每个专业都有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项目,向学生讲授了大量重点课程。数控技术、财务会计、工业分析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高职宽口径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获批和成功创建,激励更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质量工程扎实开展。

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构建了以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系学生会为主导,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活动周、各类竞赛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内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锻炼和展示个人才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夯实专业的基石

学习当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淮南联合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肃学术道德,严禁学术腐败。它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激励和警示教职工,一方面定期表彰品德高尚、善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学校一直把教学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

围绕“培养谁”和“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立足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改革和创新。学校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现有专业划分为机械电子、化学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法律、文学、医学等八大类,分门别类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化学技术、电气自动化等拳头专业。在同一专业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方向,既考虑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注重加强学生对岗位及其内涵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可就业范围的灵活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帮你插上翱翔的翅膀。

积极推进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与海信集团、德邦物流、安徽怀化集团、安徽三和制药助剂、凯盛重工、长安机电、扬农化工集团、美的集团、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省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 *入,百舸争流。30年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办学水平和声誉得到了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高校学生管理优秀单位”、“安徽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达标单位”、“安徽省农村先进单位”、“淮南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三年来,学校在安徽省录取的新生都是第一志愿填报的考生。

再接再厉谱写新篇章。淮南联合大学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以紧迫感和拼搏精神,抓住机遇,奋力崛起,全面推进学校建设,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淮南联合大学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