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议论文的思路是什么?勇气,创新还是什么?有多少种?
第十一讲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论点。
1,建立中心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应遵循四个原则——准确性、深度、稳定性和创新性。
“准”包括考题的准和文章思路的准。准确是指你能透彻理解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把握意志,不出任何差错;正确就是观点要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含糊,符合马列主义原则和审美情趣。
“深”就是全面掌握题目或材料,多角度分析思考,透过现象触及问题本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
“稳”就是严格按照要求写,不要太“标新立异”,要顺利抓住材料的中心,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新”就是不跟风,跟风,能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能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2.拟定一个好问题
主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达重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处于文章结构的顶端,文章标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审稿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选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适。具体可以是形象、生动、简洁、别致、工整等等。总之,最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让他耳目一新。
议论文的标题要符合文体特点,条理清晰,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其目的。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审稿人的欢迎,因为它们具有清晰透明感,能够传达文章的大致内容,便于审稿人准确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如“诚信不能丢弃”、“科技与人文的齐飞”、“移植记忆、创新的黑仔”、“坚强——我不朽的信仰”等都是很有特色、引人注目的好话题。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个性,是对议论文写作的更高要求。这种短文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一看就想看这篇短文,效果很奇妙。比如文章的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标题是“在别人的唾沫里学会游泳”,潇洒中透着几分幽默,让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3.开个好头
高尔基说:“(开头)它就像是在音乐中定调,整首歌的音调都是它赋予的,这也是作者花费时间的地方。”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美”。简短,就是要简洁,最好把三两句话分成段落,介绍这个理论。简短的开头可以避免冗长,短句分成段落,突出其内容在空间上的重要性。要快,就是快速进入正题。最好用几句话指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主题。因为评分标准里有“明确中心”的规定。开头确定中心,有利于审稿人打分,也有利于作者讨论,避免主题不清、中途换话题等写作禁忌。美丽意味着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提到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吸引考官,给考官留下好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运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入论点。也可以引用名言、讲寓言来引入话题。
4.把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写在中间段落。
议论文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谨,论证是否典型,取决于中间段落的写法。结构、组织、论点、论据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规则,所以写议论文要尽可能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讨论方式有:第一句是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中间以小论据为主,运用恰当的事实和理论论据,或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结合讨论内容写一两句总结性的话。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为重要,可以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论述思路。此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经常使用正反对比。很多道理只要从双方说,基本上可以严格讨论。在考场上熟练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以快速的开始写作,减少错误,节省时间。同时可以使考官方便地按照评分标准给中等以上的分数打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
5.典型而生动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论点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只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这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能称之为文章,还必须有典型的、生动的论点。
典型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和名言。首先要求真实,与题目相关。其次,我们应该抛弃旧的论点,使用新的论点。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记住了几个经典论点,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并从不同角度加以运用,把它们当作万花筒。事实上,即使这些论点很典型,如果用得太多也不能引起注意。反之,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的新论点会更好,让评论者在阅读时有新鲜感。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例讲道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没有时代的活水,也达不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引用媒体普遍关注的时尚语句和事例来辅助推理,加强推理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打结尾巴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经说过:“写一篇文章,不管它有多长,我们都应该首先考虑结尾。有了结尾,怎么开始,中间怎么安排,就解决了。”好的结局应该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比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塌》,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个字可谓言简意赅,穿透了论文的背面。
其实一篇文章的结尾有时候比开头更重要。因为评分员是看完结尾才开始评分的,它的质量直接影响评分员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文章的结尾,要用谄媚的文字俘获灵魂,让它在画卷上流连忘返,若有难言再见。”如果结尾有这种效果,整篇文章会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要收集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性和完整性,不能草草撤退,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清脆有力,清晰响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7.语言形象流畅
语言项目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时,往往摆出说真话的架势,为了推理充分透彻,把哲学原理、辩证法的术语都搬出来了,效果却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1000种说法,尽量选择生动的说法。为了表现生动的效果,除了运用比喻、类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外,生动甚至华丽的语言必不可少。例如,一篇评论入世后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的文章引用道:“入世后,全球文化进入资本雄厚的国家,以满足或抵制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享受首都的幸福。”这段话虽然简洁,但是很简单。如果稍加修改,就会令人眼花缭乱:“入世后,全球文化随着资本的凶猛之风而来,以满足或抵制不再史诗般豪迈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在首都快乐地跳舞。”同样的推理,修改后,虽然语言复杂,但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没有枯燥感。
修改议论文的语言,注意比喻、排比、对偶、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成文章优美流畅的感觉;注意使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更加无可辩驳。虽然修饰语言的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进步,会让人有山河之感。
例1:相信自己?信任别人?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相信谁?你有没有问过自己:相信别人重要还是相信自己重要?其实信任别人和信任自己一样重要。我们不认同固执、自大、懦弱、优柔寡断。所以,我们不仅要相信自己,还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人听父母的,父母想让他们学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你生来就是为父母而活的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总有一天你会离开父母,走向社会。他们不能告诉你该怎么做,所以你必须相信自己,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锻炼和探索。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体现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如果你缺乏自信,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那么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你就会被社会淘汰,成为一个无用之人。因为自信而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杨利伟作为一名飞行员,如果对自己都不自信,怎么可能从容地走进飞船,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所以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但是仅仅相信自己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别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那么长,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完美不犯错。总会有一些小挫折和磕磕碰碰,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就能尽可能的完美。这个时候,光靠自信是不够的。你必须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克服很多困难。老话说,听别人的是光明,听别人的是黑暗。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唐太宗不听魏徵的劝告而自我批评,怎么会有“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呢?如果达·芬奇不听老师的批评,他怎么可能成为世界闻名的画家呢...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信任他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所以,在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同时,也请记住一句波兰谚语:经常问路的人是不会迷路的。
点评:本文为规范议论文。一开始就采用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不仅要相信自己,还要听取别人意见的论点。然后是两个分论点: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应该相信别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再次强化论点: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结构紧密,组织清晰。文章中引用的杨利伟、唐太宗和达芬奇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8.议论文的论点如何设置?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一篇文章表明观点后,紧接着就是例子,一个接一个,字数差不多的时候,干脆就在最后把中心论点给搞定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勉强及格。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后,如何准确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论点,是写议论文的重要环节。分论点是相对于中心论点而言的,但它从属于中心论点,并用于论证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应该围绕中心论点分成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不仅通过陈述事实,而且通过讲道理,才能令人信服。如果分论点不成立,或者分论点不成立,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这里的概念是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分析这些词,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分解中心论点。比如一篇文章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能丢,过分重视个人面子的思想不能丢”。讨论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一层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在意个人虚荣心。这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这里的“因”指的是分论点,“果”指的是中心论点。确立中心论点(果)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想证明“青春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为什么说青春是黄金时代?可以列举以下几点:①青春是一个体力和精力充沛的时代;青春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3)青年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的正反对比分析,②对中心论点的一分为二的分析。①对比分析,如果要证明“实践出真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关起门来,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两地分析。如果要证明“逆境不是成功的关键”,要从两个地方来分析:a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很多事实所证明;b、不是所有的逆境都能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造就人才”这个总论点下
4)、条件分析。这里的中心论点指的是结果,而分论点指的是满足结果的“条件”。如果要论证“争做跨世纪接班人”,可以对这个题目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首先想象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跨世纪的接班人?”这样就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分论点:①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过硬的技能,③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的方法。比如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倡导树立远大志向,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讨论时可以对比两种方法,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结果,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才能有所成就。
以上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出好的分析方法,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题目时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我该怎么办?”,列出这方面的论据,然后筛选。何永康先生曾说:“高考作文中,由于整篇文章字数有限,每个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总的来说,阐述的过程是:先用几句话指出小论点,然后简要分析讨论,再结合实际,提出事实,最后汇总起来。”这段话详细讲解了一个分论点的实现过程。
例2:语言,搭建沟通的桥梁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点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搭建了人类交流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可以了解彼此的需求,感受彼此的感受,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解的良药。赵将军廉颇嫉妒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让他难堪。但蔺相如处处回避与他的冲突,大家都很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有国家之急,后有个人之仇”表达了他的心情。这句话也消除了廉颇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和蔺相如成为了一个拳头紧的朋友。蔺相如的一句打地板的话,变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得以沟通,也使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消除很多误解,打破很多精神上的隔阂。
语言是传递爱和理解的信鸽。现代社会,很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不听自己的话。很多孩子也抱怨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自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太少了。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心。真正的关心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些家庭会每天留出一些时间,让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默默记住父母的教诲和期望。相互理解促进相互沟通。语言就像一只信鸽,把一个人的心传递给另一个人,这样才能建立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理解,使父母能够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也使子女能够对父母表现出同情心,懂得回报父母。相互的语言交流打开了沟通和理解的大门。
如果语言上的交流不恰当,就会造成交流中的误解。冯夫人死于火灾的寓言发人深省。如果语言准确,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所以,学好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交际大有裨益。只有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才能更好的了解对方。
有了语言,交流就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交流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点评:从内容上看,本文紧扣“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展开论述,符合题中之意,突出中心。先提出中心论点,再从“语言有时是化解误解的良药”、“语言是传递关怀和理解的信鸽”、“语言交流不当会导致交流中的误解”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蔺相如和冯富,一个是正面例子,一个是反面例子,相映成趣,形成鲜明对比。亲子沟通的例子,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从表达上看,本文符合议论文的表达要求,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内容详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这篇文章从发展层面,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堪称一篇理解深刻的议论文。
第十二讲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发展
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
议论文写作要有理有据。合理性就是观点正确,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有证据,就是有论据。正确的观点往往无法说服读者,只有拿出充分的证据才能令人信服。论点有的是理论规律,有的是客观事实。无论是哪种论证,要想非常有说服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真实可靠,讲事实和用别人的话不能有出入;第二,要有典型性,也就是用的论据最有说服力;第三,要有新鲜感,即别人没有用过的新鲜论点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印象深刻,有说服力。
当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如何拓展思路就成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问题。那么,如何拓展我们的思维呢?
第一,横向扩张。学生写议论文,重点是“为什么”。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加上“为什么”之后,我们可以把它想成一个问题。可以用什么理由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地思考;然后把每个方面的理由总结成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然后考虑这些分论点,做出选择和组合,让分论点形成平行和并列的关系。比如《外在美与内在美》一文的讨论,可以这样进行:
辩君:要注重外在美,也要注重内在美。
分论点:
1,既要注重服装的美观大方,又要培养自己的思想和情操。
2.我们要说得漂亮,做得漂亮。
3、我们需要漂亮的毕业证,也需要漂亮的水平。
4.产品需要良好的包装和可靠的质量。
分论点中,1,2,3,4并列,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更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中心论点。
第二,纵向扩张。为了使文章有说服力,容易被接受,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进行论述,一层一层更贴近事物的本质。比如“不能跟风”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
辩君:不能跟风。
分论点:
1,从众的表现。
2.从众的危害。
3.从众的本质和思想根源。
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危害,3提示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第三,论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阐述的重要性,就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所谓讨论的必要性,就是为中心论点讨论“否则不可能”的理由。在学生平时的写作中,经常会讨论到“重要性”,因为它与论点的关系是“线性”的、外显的,会立刻浮现在脑海中;而“必要性”却很少被讨论,因为它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隐含的,不经过认真思考就不容易想到,从而成为很多学生讨论的“盲点”。比如《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
论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分论点:
1,再聪明的人也可能会有顾虑,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听劝,利己利人。
4.不听劝,害己害人。
5.那些改变了它的人会受到鼓舞,如果他们没有改变的话。
在分论点中,1和2讨论必要性,3和4讨论重要性,共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讨论论点5中“如何”的问题。
四、不仅从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做法和结果中所包含的论点出发,而且从事物的特点出发。比如《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思想:
辩君: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
分论点:
1,青春稍纵即逝,但青春来之不易。
2.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3.珍惜你的青春,你会有所成就。
4.如果你浪费了你的青春,你会恨它一辈子。
5.珍惜青春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
在分论点中,1和2讨论论点中所包含的事物的特点,3和4讨论人物对论点中所包含的事物的态度、做法和结果。
在学生作文中,大多只涉及后者,所以讨论思路狭窄,力度不足。但如果能从“青春”本身的特点来讨论,思路会开阔,推理会充分,论证的力度也会大大增强。
第五,从反面提问展开。即在正面的讨论之后,从负面想象别人会提出什么理由来反驳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别人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例如,人洪在《治平篇》中论述了这一思想:
辩君:担心治理时间长了人口会剧增就够了。
分论点:
1,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入不敷出。
2,差距未尽,闲情未尽。
3.天地有法,君相有法。
分论点中,1为正论点;2、3是从反面提问(如果能把闲置的土地全部开垦出来,把空房子全部利用起来,人口爆炸还不够;以为天地会用“水灾、旱灾、疾病、流行病”来遏制人口激增,统治者自有办法解决人口激增),然后就反驳,这样“开天辟地”“安身立命”都没用,天地不能,君相不能,也让人彻底失去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思路就开阔了,论证也更有说服力了。
第六,从辩证的角度展开。有些题目,如文凭与水平、模仿、借鉴与创造,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往往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它们可能的发展变化,以及如何促进它们的转化,必须从辩证的观点来讨论。如“文凭与水平”:
辩君:你需要文凭和水平。
分论点:
1,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平。
2.一般来说,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水平最简单直观的标准。
3.文凭并不能完全反映水平。
(1)文凭一样,但水平不一定一样;
(2)水平是一个变量;
(3)文凭不一定代表水平;
(4)没有高文凭不一定意味着没有高水平。
4.没有水平很难有文凭。
分论点中,1和2讨论“有文凭”,3和4讨论“有更高水平”。
七、材料分析举例
1,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伟大的雕塑家完成了一件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怎么雕刻出这么完美的雕塑。他说:其实雕像就在那里,我只是把多余的角去掉了。在生活中,你就是雕像。去掉棱角就能得到完美的自己,优秀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请以“塑造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1)自决;(2)风格选择;(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思维方法提示:
1)从雕塑的内容入手(横向思维)
1),雕塑健康的身体
2)、深厚的雕塑知识
3)雕塑的高贵品质
二、从雕塑的方法入手(纵向思维)
1),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要自信。
3)持之以恒。
4)尊重个性。
例3:稳中求胜
梁有吴用,陶有公孙,吴是英雄如云,英雄如雨,但为首的却是宋江。蜀谋倚仗孔明,勇让,而刘备称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但在卫土中间。这是什么?
宋公明沉稳,刘备实干,守土谦虚稳健。他终于脱颖而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各有各的位置。所以他说:要冷静,稳中求胜,侥幸心理。
冷静来自野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志向,只沉溺于花花世界的现实,自然不可能有从容的人格。班超参军,目的是报效国家。他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从容不迫,保持冷静,最终发扬国威,不教呼玛花阴山。林则徐态度坚决,决心禁烟。在与洋人的谈判中,他不卑不亢,但却坚定不移,最终虎门销毁鸦片让洋人胆战心惊。志存高远,目光就会放远,头脑就会冷静。所以说有志向的人不可能稳定。
平静来自困难。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磨难,被困在蜂蜜水和婴儿期,自然不可能有平静的人格。他遇到困难就会浮躁,怎么可能成为所谓的大事?你没看到文王被捕演周易,钟繇写春秋。左丘是盲人,会说普通话,《孙子兵法》被修改过。没有苦难,就无法形成从容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帝建秦以来,没有居安思危,陷入了放荡、愤怒、急躁之中。一人有难,七殿毁,身死,笑对天下。如果秦王不在乎奢靡,为了平静而历尽艰辛,他可以做三代之王,甚至永远。
平静来自于无欲。孟子曰:“无欲者可为王。”没有欲望意味着没有自私的欲望。做大事的人,不能因为私利破坏大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养成冷静的性格,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来佛祖抛开私欲,性格沉稳,终成正果,利益众生。诸葛孔明对智明漠不关心,不动声色,影响深远,最后他成功了。有了私欲,自然就静不下心来,遇事就慌,做事就迷茫。霸王凭着自己的私欲,赶走了父亲,赶走了韩信,最后身陷囹圄,遗憾千古,英雄从此在衣襟上哭泣。霸王之败,后人有哀。后人哀恸,未能从中吸取教训,必将为后人哀恸。
宋公明以一颗平静的心赢得了英雄的拥戴,刘备以一颗平静的心赢得了半壁江山,大自然的群山也以平静的个性在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颜色。让我们拥有一颗平静如山的心,在生活中变幻出不同的色彩。
评论: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揭示了“要冷静,稳中求胜”这一中心论点后,从“冷静来自野心,冷静来自困难,冷静来自无欲”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令人欣慰的是,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而是“深入”的。本文所用的例子都取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掌握了《出塞》、《论秦》、《赋到阿房宫》等古典诗词,以及孟子、等名人的“名句”,运用得非常灵活。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