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沈李分校
就像这样,有很多寒窗苦读十年的穷孩子,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发展。
但偏偏有些人喜欢“剑走偏锋”,与老百姓的观念背道而驰。他们从农村出去,又回到农村。
9年前,广东小伙邹子龙曾是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毕业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珠海农村务农,创办了有机农场。
第一,农村土豪偏爱农科专业。
1988年8月,邹子龙出生在广东省韶关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他一直学习很好。2007年参加高考,韶关高考状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但是在填志愿的时候,他一直写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当时他的家人不明白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但也不明白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用的。看到“经济管理”两个字,觉得挺高大上的,就没反对他。
在人大学习期间,邹子龙没有让自己放松。除了上理论课,去图书馆找资料,其余时间都在学院的农业园区基地度过。
毕业那年,邹子龙去北大攻读经济学双学位,通过考试,被送回人大读研究生。
2011,毕业前夕,他已经被很多企业看好,但是他婉拒了。今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女朋友和三个小伙伴,跑到珠海农村的一个破山头开荒种菜。
第二,不顾家人反对,现在怎么办?
其实邹子龙跟家里说种地的时候,全家人都围了过来,送他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农村种地。这不是很疯狂吗?为此,他的父母几个月都不理他。
但邹子龙下定决心,带着几个合伙人,直奔珠海一个偏僻的村子,租了300亩山地,创办了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
种地很辛苦,但邹子龙不怕。他说:
“有机农业不是要回到以前的刀耕火种时代,而是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试图让蔬菜的品质回到100年前的状态。”
现在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开始带领工作人员干活,打扫猪圈,喂鸡鸭,然后来到田里种菜、摘菜。
在他的有机农场里,所有的作物种植都没有喷洒农药、化肥和激素。为了搞好有机农业,他挖了一个大鱼塘养鱼,养了大量鸡鸭,还养了几百头牛和猪,然后收集动物粪便,就是农作物的有机无公害肥料。
原本农场是一片没有水的荒山,但邹子龙引进技术,设计了三套独立的灌溉系统,实现了手机远程及时控制浇水,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同时,邹子龙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让社区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农场负责养殖和送货上门。
据了解,CSA模式没有固定的商业“套路”,消费者可以在春耕前提前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还可以成为农场的“股东”,共同分担成本,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而且“股东”还可以投入现金或劳动力,所以很多家长喜欢在每个周末或假期带着孩子去体验农场生活。
如今,通过这种模式,邹子龙的绿手指农场拥有500多个家庭长期订单和近1,000个间歇订单,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当初反对他种地的父母也不再说当农民没前途了。
第三,结论
邹子龙用自己所学,肯吃苦,开辟了一片新的农村天地。他是当代新农民的典范。
当农耕成为一首诗,成为一个人心中的远方,农耕不再是那熟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而是一群鸡鸭,一片碧绿的菜地,挂满枝头的金黄果实,夕阳下山丘上的牛羊,就像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你怎么看待邹子龙的故事?请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