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宋代词人和词文化的发展。我是开封的一名六年级小学生。
词起源于唐代的民间,被称为“曲子词”。后来被文人接受,转化为抒情诗体。五代以后,这种诗歌体裁逐渐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诗人是文、韦庄、嵇和李煜。到了宋代的大发展,名家辈出,是一大奇观。宋代著名诗人很多,如张喜安、柳永、晏殊、欧阳修、颜、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辛弃疾、陈亮、姜夔、刘克庄、吴文英、张炎等。挚友唐圭璋编辑了整个宋代的歌曲,有1000多位作者的近2万首作品。在谈具体作品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词的格律特点。
词还有“石喻”、“乐府”、“秦曲”等其他名称。它是格律诗的一种文体,特点是句式不齐,所以又叫“长短句”。习惯上把词分为三类:58字以下的叫小令,59到90字的叫中调,91字以上的叫龙调。不分段的叫单音,分成两段的叫双音,分成三段的叫三音,分成四段的叫四音。后两种很少见。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词牌,比如梦,梁祝,玉兰花慢,何心郎等等。本来是一个曲子的名字,后来这个词脱离了音乐,这些词牌就变成了只有歌词的格式。根据其格式,作者可以填写任何内容,所以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词有自己的一套格律要求。我们来看看著名诗人李渔的《江南记忆》:
多少恨,在我昨夜的梦里。这就像过去在花园里游泳一样,汽车就像马如龙的流水。花儿和月亮是春风。
李煜投降宋朝后,沦为阶下囚,回忆起当年帝王的生活,写下了这首充满怀念和惋惜的诗。全词由五句27字三韵(汉语、龙、风)组成。它的平面格式是: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它是平的。
词的用韵要求比现代诗(19韵)宽,但平仄要求严。至于对偶,很少用在文字中。据清代《秦鼎词谱》等书统计,警句有800多种(即格式800多种),常用的只有100种。
我们知道,宋朝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9)。在这两个阶段,民族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以下简单介绍两个时期的宋代诗人及其作品。
1北宋词
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商业,城市普遍繁荣。Ci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词是一种诗歌体裁,多写晚唐五代的男女之爱、闲情怨离,认为这才是词的本色。北宋初期,词尚如此,多写花月等闲情类词。有的写得很漂亮,比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首新歌和一杯酒。去年,天气老了。太阳什么时候落下?无可奈何,任花落去,仿佛遇见了颜的归来,小园香径独自徘徊。
大意是:写完一个新词,喝了一杯酒(自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天气和去年一样,亭台楼阁依旧,但夕阳已经西下,又一天过去了。明天什么时候开始?花虽鲜美可爱,无人能救其凋谢;和去年一样的燕子飞回来了(眼看美丽的春天即将逝去),我一个人在铺满落花的小路上来回徘徊。看花哭月伤,是旧时代文人中的一种时髦情怀。因为沮丧或无聊,他们常常写这样的诗来排遣孤独的感觉。晏殊的诗因其缠绵悱恻的情感和温和的语调而被誉为佳作。读欧阳修(元熙)的另一首歌《生辰检查器》;
农历正月十五,花市灯火如昼。月亮升到柳树上,黄昏时他和我幽会。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还是和去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去年的老朋友,眼泪的泪水都湿透了衣服。
元宵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去年,热闹的元宵节,我和爱人甜蜜约会,难忘。今年的宵夜和去年一样,只是心上人不见了(也许是永别,也许是分手),我忍不住在孤独中哭泣。看起来像个女生,“泪湿春衫袖”,说明她在偷偷哭,这样不好哭,不好喊。此词据说是朱在一些书上写的。无论作者是谁,都是一个好词,因为它真诚、轻盈、自然。
柳永是北宋时期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做官失意无聊,就和格尔的妓女混在一起,过着颓废放荡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擅长写情。他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广受欢迎。他的代表作《林玉陵》和《王》至今仍为大家所熟悉。我们欣赏他的巴生甘州;
面对着从天而降的Yù雨,江面上一片雨后洗过的秋景,格外的清冷。萧瑟的霜风一阵紧,山河的河面冷清,夕阳的光照在高楼上。到处红色的花朵枯萎凋零,所有美丽的风景逐渐消失。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没有心去攀登远方,远眺遥远的家,回家的欲望难以聚集。叹息这些年的去向,为什么要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苦苦长久的停留?想看美女化妆,错过几次天空就知道回家的路了。争我,倚干处,我愁!
这个词表达了在仕途上奔波,漂泊,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诗人看到一场大雨落在河与河之间的天空,秋景清新如洗。秋风似乎紧了一会儿,山河冰冷压抑,夕阳的余晖映着楼头,越发惆怅。花开叶落遍地,万物收敛。长江水不再兴风作浪,默默向东流。此时此刻,诗人并不想登高远眺,因为他的家乡万里,遥远而遥远,他的思乡之情无法抑制。扪心自问:流浪一年的理由是什么?想象一下我的妻子(美女)正在楼上梳妆打扮,期待着我的归来。我曾多次误认地平线上驶来的船,一次次失望。她怎么会知道我现在靠在栏杆上,我这么担心她?将你自己的想法和你妻子的想法进行对比是聪明的。上有情下有情写风景,整个字景交融,步步为营,语言流畅流畅,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以前人们把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早期的词内容单调,精致细腻,意境婉约,属于婉约派。苏轼登上词坛后,词风发生了变化。他博采众长,拓宽了词的境界,歌颂古代人物,抒发爱国怀抱,描写田园风光,成为豪放派的先驱。
我们来读一首他的歌《临江仙子》(夜归临高):
晚上喝了东坡,醉醒了,回来仿佛是半夜。家里打雷了。你甚至不应该敲门,而是靠在你的手杖上,倾听河水的声音。
我讨厌这个身体很久了。我什么时候会忘记营地?夜半风平浪静,线条平平。从那以后,这只船就离开了人世,江海度过了他的余生。
苏轼1079年因写诗获罪,被宋神宗赵勇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常游东坡,故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是黄州人写的。词中说:东坡和朋友们晚上喝醉了,回到住处,觉得仿佛是第三夜。小仆人已陷入沉睡,鼾声如雷,砰砰敲门也叫不醒他。苏轼只好拄着拐杖,听着长江方向传来的涛声。这时,他想起了官场半条命的经历,他的感触油然而生: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往往是一种遗憾。他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此时此刻,夜已深,风依旧,池塘里的水没有一丝涟漪。就在这一片寂静中,他的脑海里又冒出了一个念头:乘着小船逃离这喧嚣的世界,在大海中无拘无束地度过余生,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据说苏轼写完这首诗后,和朋友一起唱了几遍,然后各自回家。第二天在黄州,据说苏轼把官服挂在河边,晚上坐船逃走了。县令徐俊友听说自己州内丢了被皇帝降职的罪人,吃不起饭,大为震惊。于是我赶到苏轼住处视察,发现苏轼正在房间里大声打鼾,还没有起床。
苏东坡和李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两人都有很强的浪漫气质。苏词中的“中秋”一词非常形象:
从天空远望,没有万里云的踪迹。桂花飞舞,阳光普照秋凉一日。玉宇琼楼,来往由鸾,人在凉国。山川如画,烟树传神。我拍手狂唱,举杯邀明月,成为三客。在风中起舞飘零,不知是何夜!我想乘风,但我想回家,所以为什么不骑彭懿!水晶宫里,笛子被吹掉了,声音很大。
中秋之夜,万里无云。一轮明月(桂坡是月亮的代名词)飞向天空,银辉到处普照,让秋天蔚蓝的夜空沉浸在寒冷中。想象一下,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一个白衣仙女骑着夫妻来来往往,生活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月球上的山川如画般美丽,一眼望去树木分明。我在喝醉的时候拍手放声歌唱,举杯邀明月共饮。加上我的影子,刚好成了三个伙伴(用李白的诗“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把我的影子拿来,让我们三个”)。在凉风露珠中起舞,这美丽的夜晚让我忘记了一切。真想乘风飞上月球,不用借助庄子里大鹏的力量。站在晶莹剔透的月宫里,一个接一个地吹笛子,该有多美好!这首词也是苏轼贬黄州时写的。处境不自由,但他洒脱洒脱,用美好的幻想安慰自己,“游仙随飞,抱明月而死”(《前赤壁赋》),在精神世界中解放自己。这就是苏东坡和他的诗的魅力所在。
周邦彦在北宋诗人中修养很高,名气很大,研究他的人很多。他属于婉约派,写男女的比较多。他的山水诗清新淡雅,充满美感,精品不少。我们来读他的一首诗《苏幕遮》:
烧香,消暑。鸟叫清,侵晓窥檐。楚阳叶枯一夜雨,水清圆,风荷一朵一朵举。家乡很远,什么时候去?我住在午门,长期在长安旅游。五月的渔夫们还记得彼此吗?小船,梦入芙蓉浦。
风景:烧沉香(一种木质香料)驱散潮热。鸟儿似乎在期盼晴天,黎明时在屋檐上啁啾。昨夜的雨叶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风干,水面上圆圆的荷叶一片一片地挺立起来,在晨风中摇曳。夏甘歌词:故乡远,何时能回家?我住在苏州(吴门),但我在汴京(北宋首都)住了很久。“长安”是首都的代名词)。家乡的余浪还记得我吗?我梦见在五月,我们一起划独木舟,一起去荷花池抓鱼。写鸟、雨、荷,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夏日的晨景,“水面清圆,风荷一一举”这句话被学者王国维评为“真正能得荷者”。夏潭以“一叶扁舟,一梦入芙蓉浦”的典型记忆,写出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李清照是生活在两宋时期的杰出女词人。她和丈夫赵明诚(秀才)年轻时的生活非常幸福。北宋灭亡后,夫妻俩南渡,不久丈夫去世。李清照的余生都在痛苦和无聊中度过。她的文字新颖,通俗流畅,别具一格。国破南逃后,词中多写漂泊生活的感受,凄婉动人。以下是她的一首歌《武陵春》:
风已止住尘埃,香花已开尽,夜里梳头已倦。物是人非万物,泪先流。据说双溪泉还是不错的,也打算做独木舟。双溪的船恐怕承载不了多少心事。
暮春时节,微风中再也闻不到落花的香味(尘香),所有的花都枯萎了;太阳已经很高了,起床后没心思打扮。周围风景依旧,人事大变(国破夫亡),一切都结束了!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出来了。据说双溪(今浙江金华)春天还很美,很想去划船。我怕双溪的小游船承载不了我满满的忧愁。一个生活在异乡的新丧偶的才女,百无聊赖,满腹心事,都在她的文字里表达出来。悲伤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不仅有重量,还能覆舟。多么新奇的想象啊!
2南宋词
由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只是在南宋时期才有较大发展。被金人驱赶到江南的文人,看到了破碎的山河,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他们不再有流连现场、对月作爱的意图,而是把爱国情怀倾注在诗歌中,写出了大量慷慨悲壮的作品。张孝祥的《六国之歌》具有代表性:
遥望漫长的淮河,车流汹涌,一马平川。尘暗,霜浓,边静,暗。忆往事,近天,非人;在我们的视线里,弦歌和土地也是腥的。在防水毡国,夕阳下,牛羊成群,地域不纵横。看到著名的王晓狩猎,骑火作出明确的图片,敲鼓和哀号,发送人们感到惊讶。
念箭在腰,剑在盒,空蟑螂,怎么可能实现!易失光阴,心强,岁将零,神仙在京。干羽方怀远,清静恬静,与世长辞。如果是爱情呢?闻中原故人,常往南望,霓虹明。使行人至此,忠怒,有泪。
诗人站在淮河岸边,向被占领的中原方向望去,看到的却是边陲的一片荒凉景象。飞扬的尘土遮住了空气,秋风猛烈地吹着,一点声音也没有(因为南宋没有抵抗,战争平息了),这让诗人无比沮丧和愤怒!回首往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带走惠帝、秦帝中原。这是注定的命运,人力资源无法挽回。于是,孔子讲学的诸水、泗水一带的圣地,也被女真牛羊的气味污染了。淮河对岸,晋人用毯子搭起帐篷,成了他们的住处。日落时分,一群群牛羊放牧归来,各处都布置了军事哨所。到了晚上,金兵大军(名将)出来打猎(也是为了练兵和示威),骑兵手持火把通明照遍田野,胡甲和鼓声合二为一,令人胆战心惊。上半部写风景,下半部转向抒情。作者突然想到,盒子里的雕箭和剑原本是用来杀死敌人的。但由于投降派的不服从,蒙上灰尘,被蛀虫吃掉,最后一无所成。时光白白流逝,报国之志白白壮烈,一年过去了,首都沈京依然无法收复。投降派还在玩弄所谓绥靖政策,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干羽方怀远》用的是《尚书·大禹谟》中的典故:大禹曾经对不听话的苗人采取攻击策略,让他们用干(盾)和羽毛跳舞,令苗人跪拜。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用这个典故对投降派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就这样,边境上的篝火已经熄灭,士兵们也停止了战斗。与此同时,南宋派出的和平使者,头戴高帽(冠),坐带篷(篷)的车,一直在两国之间奔波。不可耻吗?据说中原遗民带领南方期待宋朝皇帝的华盖(祖母绿,羽毛装饰的华盖)和仪仗(霓虹,彩虹般的仪仗旗帜)回归,却年年落空。有正义感的大使(行人)见此情景,胸中充满忠义之气,泪如泉涌。这首诗情感饱满,奔腾澎湃,气势磅礴,慷慨悲凉,是南宋时期的名篇。
在豪放诗人中,辛弃疾成就最高。在诗人中,他与北宋苏轼齐名,被称为“苏信”。
辛弃疾(公元1140—1207),本名佑安,是嘉轩。出生在济南沦陷区的他,从小接受祖父的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许下为故国光复建功立业的宏愿。22岁时,他召集2000人起兵抗金,加入了耿静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军大臣。他是一个叛徒,一个名叫段毅的和尚。他曾经带着50名骑兵闯入张安国的5万人军营,张安国杀死了耿静,向金人投降。他活捉了张安国,带到南京斩首。后来在南宋为官,长期免官。他恢复中原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67岁时,他下定决心去死。他本可以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他留下了诗人的名字。他的词传世600余首,名篇众多。其词风最具代表性的是《咏玉乐》(京口顾北亭怀古);
在国家的历史之后,很难找到一个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在亭子里跳舞,在平台里唱歌,风雨总是吹走浪漫的情怀。夕阳照在长满草树的草原上,人们说这里曾是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金戈铁马,虎吞万里的日子。然而,刘王一龙的儿子刘莉一龙大获成功,火速北伐,却反而让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飞,退回长江北岸,遭受对手的沉重打击。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还记得扬州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回头一看,河狸庙下,有乌鸦社鼓。谁会问,廉颇老了,胃口还好吗?
这是辛弃疾晚年做镇江知府时写的。他登上顾北亭(在镇江市东北),环顾大江大河,缅怀古代英雄,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词:江山永留,但再也见不到打败曹操、建立吴国的功臣孙权在这里了。他当年歌舞娱乐的浪漫余味也在历史风暴的侵蚀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在夕阳映照下的草树和普通街道里,住着南朝勇敢有为的宋武帝武帝(送奴是武帝的谥号)。想当年他曾经以铁马之力,率领胡人北伐,收复中原万里疆土。多么雄伟壮丽!然而,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是个白痴。元嘉年间,贸然北征,欲立武功(“封豺狼于胥山”,霍去病北伐汉朝匈奴,在胥山追到豺狼,刻石立功。这一代指的是武功),被北魏的拓跋焘打败,狼狈逃回(刘义隆诗里有一句“北有泪交流”)。辛弃疾回忆起43年前,他率军南下,经过扬州时,战火纷飞,不禁感慨万千。往事不堪回首。再看北方瓜埠山上的“河狸庙”,乌鸦吵杂,祭祀的钟鼓响,北方还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我像廉颇一样老了,我仍然雄心勃勃地为我的国家服务。可是谁来看我,看我还像以前一样能吃,还能上马杀敌?这里用的典故是:廉颇,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晚年仍然充满勇气。赵王想起要用他对付秦,就派了一个使者去观察他。廉颇非常高兴。他一顿饭吃了一桶米(10斤),穿上铠甲,上马,表示还能打仗。但密使受了廉颇政敌的贿赂,回去向赵王假报:“廉颇老了,吃得挺好,但坐了一会儿,便三次。”赵王认为廉颇无用,就没有再用他。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感叹自己比廉颇还不如。这首词表达了尚坤对孙权和刘玉英雄事业的向往。夏敢用刘义隆讽刺南宋当权者的无能。最后,廉颇感叹自己没有机会报效国家,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辛弃疾除了这类气势磅礴的词外,还有一些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小词,也广受喜爱。
南宋时,仍有一些诗人走上婉约派的道路,刻章刻句,追求典雅,写下了许多悲凉缠绵、感情低落的词。史大祖、、王、、张炎等都是这类诗人,其中以姜夔最有影响。他的《暗香》《瘦影》等诗虽然有名,但内容空洞,意义模糊,晦涩难懂,除了少数行家外,并不为更多读者所喜爱。他的《扬州慢》一词影响很大,但有点难懂。我们先看一下它前面的一个小序言:
惜春兵申请赴日,给了魏阳。夜雪初起,麦子期待着。进入城市,你会四下里寻找萧条,冷水泛绿,黄昏渐起,角落忧伤。我感到悲伤和难过。因为这首歌,颜倩老人认为“小米分离”中有悲伤。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段话是:“孝宗惜春三年(公元1176年)冬至日,我路过扬州。刚刚停了一夜的雪,到处都是荠菜和麦苗。进城时,是一片荒凉凄凉的景象。寂寥的水边没有行人,暮色渐浓,城头吹起一片悲凉的画角。一种悲凉的心情涌上心头,感受着昔日扬州的繁华,今日扬州的没落,于是写下了这首歌。颜倩老人萧德藻看后,认为这与《诗经》中哀思故国的情怀是一致的。”1161年,朱槿严宏良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进攻南宋,江北多地损失惨重。姜夔在15之后看到的破扬州,就是这场战争造成的。以下是这个词的正文:
淮左名都,竹溪是个好地方,初始旅途鞍少。春风十英里后,小麦是绿色的。自从呼玛去看了那条河,他就抛弃了池边的树,仍然讨厌谈论士兵。天色渐晚,一切都在空城。杜·郎军的奖赏,即使在现在,也是太沉重而不足为奇了。当你是诗人,你有青楼好梦,却难以深情。二十四桥还在,冷月无声。看了桥边的红药,你会为谁知道每一年?
宋代有些诗人喜欢用前人诗中的好句来抒发感情。苏东坡、辛弃疾都有这样的作品。姜夔的《扬州慢》用的是唐代杜牧唱的四首诗的句子。杜牧原诗中的句子是:“谁知竹溪路,唱吹是扬州”(《题扬州禅寺》);“恒恒袅袅十三余年,豆蔻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不如卷起珠帘。”(告别);“十年梦扬州,得青楼名”(《送别》);“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箫”(《告扬州知府韩绰》)等。杜牧曾长期生活在扬州,终日与青楼妓女厮混,以上诗句都与他的放荡生活有关。
《扬州慢》一词说:来到素有怀左之都、朱最佳去处的扬州,短暂卸下马鞍。走在扬州路上,春风十里,荠菜麦苗绿。自从金骑兵打到长江后撤,废弃的池塘和树木都不敢谈战。黄昏降临,萧瑟的号角在寒风中吹响,回荡在空城。杜牧曾经热情地赞美过扬州,今天再来这里,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无论他的诗有多灵动,对“青楼”之梦有多留恋,残破的扬州都难以表达他的深情。“二十四桥”完好无损,却荒凉空旷。只有月影在夜晚的水波中无声地荡漾。穷桥边懵懂的牡丹花,每年依旧默默绽放,但谁会欣赏?全诗以如画的画面展现了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并苦涩地控诉了晋人对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破坏,十分感人。
宋代词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开辟了唐诗之后抒情诗歌的新领域,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至今仍为读者所喜爱。宋诗的精华和唐诗一样,应该为今天的诗歌创作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