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奥斯特的故事
汉斯·克里斯钦·奥斯特(1777 ~ 1851年)是丹麦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777八月14出生于丹麦勒克宾。1794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99年获得博士学位。1801—1803他游历了德国、法国等地,于1804年回国。1806年被聘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研究电流与和谐等课题。1824年,他发起成立了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1829年成为哥本哈根理工学院院长,直到3月9日在哥本哈根去世。享年74岁。
第二,科学成就
电流的磁效应发现于1.1820。
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区别后,就很少有人再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不认为电和磁之间会有任何联系。但是,奥斯特一直认为,电、磁、光、热等现象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磁化钢针,更加坚定了他的观点。当时有人做实验寻找电和磁的联系,结果失败了。奥斯特分析了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似乎找不到效应,那么磁效应会是横向的吗?
1820年4月,有一个晚上的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原电池连接到铂丝时,铂丝附近的小磁针摆动。这种不起眼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但奥斯特却很兴奋。他连续三个月深入研究它。7月21820,他宣布实验。
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加尔瓦尼电池的正极,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放置在小磁针上方。当导线的另一端接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将玻璃板、木屑、石头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即使是小磁针浸在装满水的铜盒中,磁针依然会偏转。
奥斯特认为带电导线周围有“电流冲击”。这种撞击只能作用于磁性粒子,但可以穿过非磁性物体。当磁性物质或磁性颗粒受到冲击时,被阻止通过,因此被驱动而发生偏转。
当导线放在磁针下面时,小磁针反方向偏转;如果将导线水平放置在东西方向,无论导线放置在磁针上方还是下方,磁针都将始终保持静止。
他认为电流冲击以导线为轴沿螺旋线传播,螺纹方向垂直于轴线。这是对图像横向效果的描述。
奥斯特对磁效应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并不影响这个实验的重大意义。证明了电和磁能是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其他成就
奥斯特曾经研究过化学亲和力。1822年,他精确测量了水的可压缩性,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在1823中,他还对热电进行了成功的研究。他还对库仑扭秤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奥斯特于1825年首次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以至于这一成就在冶金史上被归功于德国化学家f .威勒(1827)。他最后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反磁体研究,试图用反平行效应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在同一时期,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和他的法国同行。法拉第证明了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用来解释磁性和抗磁性。但是奥斯特研究反铁磁体的方法仍然影响很深。
3.出版了奥斯特的科学论文集。
他的重要论文在1920编辑出版,题目是《奥斯特科学论文》。
第三,轶事
1.磁针的跳动使他兴奋地摔倒了。
奥斯特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一直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当务之急是如何找到实现这一转变的条件。奥斯特仔细查看了库仑的论文,发现库仑研究的对象都是静电和静磁,真的无法转化。他猜测非静电和非静磁可能是转化的条件,注意力要集中在电流和磁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这个话题上。他决心用实验来探索。
奥斯特从1819的前半段到1820的后半段,一边继续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一边讲授电与磁。1820年4月,在一次演讲的最后,奥斯特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又做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根很细的铂丝放在一个盖着玻璃罩的小磁针上面,打开电源,发现磁针跳了。这一跳让心思缜密的奥斯特喜出望外,激动地倒在了平台上。但由于偏转角度很小且不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之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很多实验,发现磁针会绕着电流偏转。导线上方和下方,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放置非磁性物质,如木材、玻璃、水、松香等。导体和磁针之间的间隙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7月21,65438,21,奥斯特写了一篇磁针电流冲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布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2.设立奥斯特奖章
奥斯特的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为了纪念他,世界上磁场强度的单位从1934一直命名为奥斯特,缩写为“奥地利”。1937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还设立了奥斯特奖章,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