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师是怎么教的?

古代教育的教学方法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赠书。这是从先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叫“写作”。因为学生要拿着书走到王老师的课桌前,所以叫“写书”。评书有三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叫“订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的那一页,教给老师。王先生指出句子让他读。古代有专门的读句工具,比牙签略长,一般用木头、鸡骨、铁、高档象牙等制成。一头粗一头细,两头有一圈。用它来盖印泥,盖在断句的地方,就是一个圈,表示读句。通常,小圆圈表示逗号,大圆圈表示句号。逗号和句号也有小圆圈,这个字用得好有大圆圈。但一般来说,在评论精彩的文字时,你会用毛笔在文字旁边点一个圆点。在订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了,会看句子,就会自己订,给老师修改。

第二个阶段,叫做“阅读”,就是老师示范阅读,学生跟着做。逐句模仿。一般情况下,张先生会将我们记录的信息读三遍。有的看了六遍,有的看了两遍。

第三阶段是教“讲故事”,也就是老师要讲解。解释一下那个年龄学生能理解的简单意思,就是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讲故事。

那你一天给多少次书?一次给几本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古代蒙古博物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每天2到4个小时。图书馆的学习时间通常是每天4到8个小时。古代有《童十二点图》等多幅画。你看着他们,可以发现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学习,作业很少或没有。在这几个小时里,由孩子们决定给多少书。因为他写完了他的书,他得回去背。我都背下来了,需要给老师查一下。什么时候背?只有他知道。他觉得自己已经烂熟于心,于是举手通知了丈夫,又上去了。所以控制学习进度的是学生。

一本书的内容不多,像开悟的时候,一般也就十个字左右,像“人生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学远。”这是一本书的内容。再大一点,也就二三十个字了。你去学校图书馆,一般一次不超过一百字。你一天去几次学校?记录最多的绅士是一天十次。他说,我是个神童,一天能看十本书。其他人呢?他说一般只有三四次,有的甚至一天一次。可见,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者上午两次,下午两次,都是比较正常的。一天学习的内容在几十到一百字之间。这个进度现在看起来很慢,但是你可以算出来,这是每天新学习的内容。一天按100字,一年就是3万字。在私立学校学习12到15年后,你将积累至少35万个单词。关键是这些都背下来了!除了学新课,我们还应该复习旧课。每天都在复习。

古代文人能背多少字?一般在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之间。大家都听说过茅盾会背《红楼梦》吧?随便翻开一页,他就能背出来。能背《红楼梦》的不止他一个人。红楼梦有一百万字。这还是为了好玩。你真正要背的是十三经。科举必考。八股文是根据从十三经中随机选取的一个字、一句话、一段话组成的作文。所以十三经都要背。十三经有多少字?据南宋郑纲统计,《周易》24207字,《尚书》25800字(黄侃去伪古文时17925字),《毛诗》39224字,45806字,《礼记》56115字,《左传》99020字。《公羊传》(严清若举统计)44075字,《谷亮传》(严清若举统计)41512字,《论语》13700字,《孝经》1903字,《尔雅》136544字。

背这64万字能进考场吗?当然不是。因为你还不会写八股文。八股文以十三经为题,所以古代的高考复习资料叫“高头讲稿”,即十三经的每一句都有题目,下面附上一篇范文八股文。

背诵十三经,掌握高水平的讲座。够了吗?还是不行。明清科举虽然以八股文为主考,但也不是没有诗文,诗文也是八股文的基础。要掌握诗文,必须背诵或阅读一系列诗歌,如楚辞、乐府、汉魏六朝赋、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百家争鸣、文集、古文等,字数不少于几十万。

够了吗?当然不是。没有读过《史记》的他是什么样的学者?没有读过《紫同治剑》的人是什么样的学者?所以我要学历史,把好的背下来。此外,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占卜数学、武术都要涉及。琴棋书画,文武双全,也算是秀才了。所以古代文人能背诵几十万到几百万字,绝不是一句空话。古代教育,没有课本,都是读原著,读全书。

第二步是背诵,学生自己下去复习。复习的内容不仅是经典本身,还有经典的注解和老师的讲解。

古人教的第三步叫复述。重讲就是学生把书背下来后,举手通知学生,于是再上去找老师核对。考过了就可以再写,所以决定学习进度的是学生。那么什么是重复呢?老师可以再说一遍吗?不,是学生!请重复老师刚才告诉你的话。

什么叫你真的学到东西了?就是能够告诉别人。古代的孩子三岁就开始做这个训练了。我三四岁的时候,刚刚开窍。老师教的东西很简单,他可以重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会逐渐加大,但在他这个年纪一直是可以承受的。

从给书,到背书,再到复读,一个课堂教学就完成了。于是我又把书给了。其实老师的授课时间并不长,每个人一次给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书。说到底,老师还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因为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指导。这没什么,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就行。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保姆。不厌其烦地讲啊讲,学生听懂了再讲,浪费时间和老师的精力。学习的效果如何?

除了授课,还有复习,讲课,考试。这些都是读书的内容。除了读书,还有其他的学习内容,比如写作、唱歌、弹琴、跳舞、游戏、武术、农耕、下棋、学医等等。复习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断滚动重复。

对,是讨论课。提出一个问题,讨论一下,测试一下学习成果,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学习和讨论也是获得真知,尤其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论语》“鲁兹曾Xi冉有公仆于西华”,就是讲的。最后会讲,老师点评。

朱、张炜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朱、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讲学,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历史上,各国学生得到消息,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座。路上人流络绎不绝,报告厅内外座无虚席。马池里的水一下子就被学生的马喝光了。台上台下的辩论持续了连续三天三夜。

作者: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