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抗击疫情论文集(3篇精选)

同心协力抗击疫情论文集(3篇精选)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你们都熟悉短文写作。短文要求有完整的章节结构,你必须避免出现没完没了的短文。如何写出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散文(3篇精选散文)。欢迎向他们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面对新型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也隔离不了爱。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抛弃妻子和母亲,抛弃孩子,离家出走,冒着生命危险。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支医疗队、6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冒着雨夜赶赴武汉。

一封给上级的“战书”,一封给亲人的慰问信,一颗拯救生命的燃烧之心。除夕夜,反方向走来的“白衣天使”的身影,让无数人落泪。他们用大医的善心,用感人的专业行动,保护公众安全。目前,他们责无旁贷地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每当看到这个地方,我总会热泪盈眶,难过一阵子。

他们争分夺秒拯救生命。很多医护人员一天只关心吃一顿饭,整个上午都没有时间喝一口水。一些人在近一个月的战斗中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些人甚至在与病毒的斗争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面对疫情,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赶赴武汉指挥战斗。他冷静、无畏、勇敢的形象令人钦佩和感动。他曾说:“医院是一个战场。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

雨滴冰冷,机器轰鸣。除夕夜,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八点,工人们到达工地,投入到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这个春节,他们没有时间和家里的父母孩子团聚,而是坚守各自的“战场”,甚至没有时间和家人远程视频报平安。

抗击病毒的场景让我们感动得流泪。感动,也要行动。国家危难之际,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作为学生,为国家分忧最好的行动就是待在家里好好学习,不要给国家添乱,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新型冠状病毒是对每个人健康的威胁。目前我们都是一家人,团结一心,守护着防疫防线。没有无法治愈的伤痛,没有永无止境的沉沦,无论夜有多长,白昼总会到来,夜有破晓,抗疫总会胜利。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今年的冬天远没有往年那么冷,但也远没有往年那么热闹。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降临武汉。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沉浸在春节欢乐中的人们措手不及,使得市场寥寥无几。从2020年初开始,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突然爆发,南极冰川悄然融化,东非蝗灾,西班牙风暴...也许,这是大自然与我们对话的独特方式!

自然哭泣

绿色植物日益减少,动物日益消失,资源日益遭到破坏;森林被砍伐,动物无家可归。当你在清晨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鸟儿悲伤的叫声?

“当人们为战胜自然而欢呼时,就是自然惩罚人类的开始。”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洪水、地震、海啸、泥石流...这些天灾都是大自然的哭喊,是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早已伤痕累累。树木在抗议:谁砍掉了她的手臂;天空在抗议:谁把她的脸涂黑了;山川在抗议:谁把她的身体染成黑色...

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

感情的流露

疫情爆发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立即启程前往武汉。他没有安享晚年,无所事事。他选择去最危险的线路——武汉。他选择做一个逆行的人。当他的孙子告诉他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他的时候,他只是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火神山的成功建造为疫情提供了很多帮助。在火神山施工现场,一名工人的手指在施工时被压伤。当工地的工人劝他赶紧去医院时,他说:“如果能提前一分钟交接工作,就能提前一分钟救一个病人。”在这二月寒冷的天气里,火神山的建筑工人累得只在木板上休息了一小会儿。

在这次疫情期间,有一些人“逃脱”了。他们来到派出所,把准备好的几盒口罩放进了派出所。他们说了句“你辛苦了”就匆匆出门了。不管警察怎么喊停,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守护者,是战斗前最美的逆行。

光的到来

在许多一线人员的努力下,许多疫情患者已经开始康复,许多患者已经出院。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把病人都治好了,没有人再被感染。风雨过后,阳光依旧明媚,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彼此珍惜,相约在春天的樱花树下。

我坚信我们会打赢这场“战争”的战斗,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到时候一定要见面一起看樱花。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为“自然的倾诉、感情的抒发、光明的来临”三个部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诉求,面对“疫情”最美的倒退者,以及胜利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心。文笔流畅,流露真情。

当走进房间时,这位43岁的阿姨正在吃饭。见她进来,大妈赶紧放下筷子,慌忙拿起口罩捂住口鼻,慌乱之下,把筷子打翻在地。

看到这一幕,她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这样的举动,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没有人会把它当成一种感动和友善的行为,但此时此刻,大年初九,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房,这一举动是出于一份真挚的爱情。感染病毒的阿姨怕传染给陪伴和治疗的医护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河南人民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们在和他们一起抵抗疾病,战胜困难!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一个28人的医疗团队,重症医学科卢副主任医师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刚刚二十出头。这些人中,有一些我很了解的,住在同一个小区,多次共乘一辆通勤车,在斜对面的办公室工作多年;虽然有些人只听说过名字或者点头之交,但无一例外,都是我身边的普通伟人,都是有血性有担当的白衣战士!

他们很普通,和我们一样,一大早就赶到医院,然后和同事一起倒班,查房,或者坐在门诊给病人看病。即使和我们一样,他们中午也没时间做饭,只能叫个外卖。当他们稍微有空的时候,就会吃几口,补充能量和体力。

前几天医疗队发了一张照片。照片是下午拍的。一个“她”躺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戴着天蓝色的工作帽,额头抵着双手,睡着了。她半岁多了,看起来好累!从春节前几天到大年初五拍照的时候;从一开始在医院防控疫情,到大年初一报名武汉,大年初二出发参战,再到武汉医院后接手繁重的抢救工作...这些天,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河南省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第一名成员、护理组组长张维庆。平时,她温文尔雅,身材高挑,在与人交谈和打招呼之前,总是露出优雅而真诚的微笑。这样一个“静时闪耀如一朵美丽的花”的优雅女子,却在关键时刻屡屡挺身而出,用柔弱而坚定的身影抵抗着所有人!

非典爆发时,她站在防控第一线;汶川地震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时,她第一时间在医院报名,和战友们一起深入重灾区汶川,安慰和救治那些身心受伤的人。这一次,她再次直面困难,“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

在农历除夕的第七天,它恰巧是张维庆母亲去世的“3月7日”纪念日。按照中原孝顺的传统,她本该去母亲坟前祭拜,打扫干净。但由于她正在武汉抗击疫情,无法回到家乡,只能面对家乡,为母亲祈福。她说:“妈妈,我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您同意让我去前线。我想你这次一定会同意,会为你的女儿感到骄傲。但遗憾的是,这次没有机会和你挥手告别了。”

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团队里,还有一位楚子东博士,他是青年才俊,也是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大年初二,他去了武汉,那天正好是他女儿的四岁生日。这个年龄的孩子希望他们的父母一起过生日。然而,朱医生放了我鸽子。为了让更多的人健康安全,他只能借助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给心爱的女儿唱生日歌。

医疗队成员孟和他的妻子翟在得知医院成立医疗队前往武汉后,都在第一时间报了名。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家里有一个7个月大的宝宝。最终,蒙带着夫妻使命奔赴武汉前线...

他们都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病人康复了,真诚地感谢他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孩子们学到了新技能,取得了新成绩,他们由衷地高兴;家里夫妻间的小矛盾,婆媳间的磕磕绊绊,孩子偶尔的不听话,也会时不时的困扰他们。他们和我们一样,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但是,在阻止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这些普通善良的人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作为医疗专业人员,他们了解病毒传播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感染风险的差异。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害怕和犹豫,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勇往直前,选择了“为了大家放弃自己的家庭”,因为白色的作战服赋予了他们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在武汉前线,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美丽“逆行者”。他们和郑达的医务人员一样,为了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奔赴战场,负重前行。他们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他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他们是和平年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