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师论文
古典文学中的共同论题一词指的是谈话或思想交流。现在常用论文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以下是我关于高级工程师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2011教育部、国家测绘局正式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校企合作是测绘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测绘工程人才。
关键词:
杰出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训模式;研究生
2010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11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获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011 [1]开始招生。“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是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4]。因此,探索卓越测绘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和迫切。建立科学的“1+1”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将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紧密结合。学校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企业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培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反馈[5-9]。本文探索校企合作的“1+1”培养机制,改革目前与企业联合培养优秀测绘工程师研究生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
1中南大学测绘工程硕士优秀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现状
为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南大学测绘工程硕士优秀测绘工程师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按照“1+1”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培训过程包括校内培训和企业挂职培训两部分。在校和企业研究生累计时间(含论文时间)分别为1年。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3月在校上课;第二阶段是在企业挂职培训,从第二年4月到第三年3月;第三阶段,学位论文工作及答辩将于第三年4-6月在校内进行【1】。为了加强企业对硕士生的培养效果,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各派一名导师共同指导单个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是一样的。硕士生在企业期间应与学校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和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企业导师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工程师职称【10-11】。在实施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学校、企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注重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较少,因此学校的导师和学生对实践研究不感兴趣,偏离了企业的研究方向。2)企业:方向窄,知识面不广,创新能力不强,但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更注重短期效益,存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不高的缺点。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2 .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经过认真分析学生、学校、企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在现有培养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个培养阶段设置一个以学校或企业为主体,以对方为补充的培养模式。在每个培养阶段,学校和企业都积极参与其中,为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做出了一些努力。
1)第一训练阶段学生的训练原则是重在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现阶段学校应以企业为主,学校根据培养计划开设理论课程。同时,企业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参与教学:①定期举办企业讲座,让学生和学校导师积极与企业探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生和学校导师开展相关理论研究。(2)组织学校导师和学生参观企业,在实际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点,然后用理论的方式指导企业。(3)定期举办企业名人讲座,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4)学校定期与企业沟通,强化企业对优秀测绘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强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引导企业创新需求。
2)第二训练阶段学生的训练原则是强调实践和创新。现阶段应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要负责引导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学生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与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革现有生产流程,引导社会发展。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定期开展学生、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导师雄厚的理论基础,改革现有技术路线,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
3)第三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是确定研究方向,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验,掌握论文写作能力。现阶段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充分发挥大学导师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企业导师可以给出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议,利用企业完善的实验平台进行创新实验。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结论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突出缺点。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启动的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状,并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推动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1]蔡长生,戴武娇,朱建军,等.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J].测绘,2013,36 (5): 235-237。
[2]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n]。中国测绘报,2011-04-08 (1)。
[3]焦明廉。卓越测绘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测绘,2012(6):102-104。
[4]冯,,。“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 (1): 27-29,36。
焦明莲,李周。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2(1):102-104。
朱、孟、刘荣杰。地矿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 (5): 229-231。
[7]焦明廉。从“卓越计划”谈校企联合培养测绘人才[J]。测绘科学,2013,38 (6): 198-199。
[8]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 (2): 47-55。
马俊海,曲建光,李修海,等.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 (8): 38-40。
[10]戴武娇,朱建军,邱斌,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J].创新创业教育,2012,3 (3): 54-57。
[11]蔡长生,戴武娇,朱建军,等.测绘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J].测绘,2013,36 (5): 235-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