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遍布中国?
郑州韩晶教育2017-02-10 18:24:48中国诗歌朗诵大会(20)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报告
鸡年春节,央视强势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了潮水般的关注,仿佛给人们的心中注入了一股清流。吴亦舒等一众吸睛选手瞬间成为最受瞩目的“网络名人”,被网友赞为“充满诗意,自以为是”。为什么一个节目会吸引这么多关注?热议的背后应该有怎样的思考?
中国诗歌大会日前结束。
从大漠孤烟到江南杏花春雨,
从田园牧歌到金戈马铁的阳关,
我们在背诵永恒的绝句,
我们也在品味这个世界。
所以无论你明天去哪里?
你在哪里?
会展开怎样的人生?
不要忘记这几天我们一起经历的事情。
那种感动,那种陶醉,那种快乐,那种兴奋,
那是你闪耀的光芒,
这就是中国诗歌的永恒魅力!
——董卿在中国诗歌大会结束时的总结。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成了全民节目,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榜,引起广泛热议。
关于诗歌的讨论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球员的讨论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关于游戏的热度,一度火热高涨。
近来
你一定是被这个女生刷屏了↓
这个节目刚刚结束。00后女生吴亦舒在第一轮获得317的高分后,突破了神级对手PK的重围,脱颖而出。
然后她在飞花令里拿下了大学语文老师王子龙手下的一座城。
而答题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她机智过人,率先赢得五分,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彭敏。
她的谈吐充满了对古诗词的热爱。
然而,复旦附中语文教研部主任黄荣华认为,吴亦舒的走红反映了古诗词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缺乏对古诗词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求。”
为什么你和她16岁差距这么大?
看到这个天才少女也让很多网友感叹:“想想我十六岁在干嘛……”
更别说十六岁就背了几千首古诗。可能很多年轻人都忘了在学校背的古诗词。不信,先做个小测试。看到下图你第一句想说的话是什么?↓↓↓↓
是
“白马龙,蹄子朝西。”
仍然
“花儿越来越诱人,浅草可以没有马蹄铁。”
最近怎么样?一下子漂亮多了。
央视评论
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诗篇,在今天读来同样令人惊叹。然而可耻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和争论的人多了。注重文化内涵的人少了,注重颜值和身材的人多了。即使开卷有益,更多的人是抱着功利目的阅读文章,更少的人是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文化素养。当你走进书店,关于成功、职场技巧、商业推广等的书籍。往往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关于诗歌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是我们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了无数个圈,恰恰说明大家心里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家心里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参赛选手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们对诗词内涵和创作背景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盛宴,让人着迷。近年来,汉字听写大赛和成语大赛...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说明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为什么这样的基因往往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氛围似乎极具传染性。即使明白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很多人还是缺乏耐心和冷静,不愿意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被推到了边缘,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课堂上的诗歌教育往往抛弃了诗歌的妙语和优美意境,而侧重于反复咀嚼诗歌的中心思想,侧重于由此衍生出的各种试题。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瞬间对诗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很多家长心中,过于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使得诗词歌赋等渗透灵魂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
这几天网上的一个帖子突然引发热议:“有没有一首诗让你觉得是绝句?”网友的帖子风起云涌。有网友说“夕阳寂寞齐飞,秋水* * *天一色”让我觉得诗很美;有网友说“落花独立,雨燕齐飞”,脑补画面,简直美到哭...;有网友说:“醉在沙里笑不出来,但自古以来都打过几次仗。”你怎么能如此热情地描写这场战争而又不失其美感呢...瞬间,这些帖子被数百万人阅读和点赞。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信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谈诗品味生活,无疑是一种奢侈。然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除了奋斗的力量,我们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激动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一直走下去,让古诗词歌赋重新焕发青春,“诗书自得”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古诗词有什么用?
也许有些人还很难理解古诗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用。首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然后才是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在学者和老前辈看来,古诗是非常值得现代人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的。
诗歌大师叶嘉莹先生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古代诗歌的精髓,这使得诗歌的传承非常困难。“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真的很可惜。”
于曾说:“我们现在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我们所敬仰的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人。”我们之所以没有超越他们,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更多的文化垃圾”。
词作家严素,著名剧作家,在鼓励中小学生时说,“诗之益,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提升自己。希望年轻人不要整天低着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件过时的事情。读诗是有益的。这个福利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升华自己,增添情趣。”
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诗。据说诗人北岛给孩子选了近体诗,叶嘉莹先生给孩子选了古诗词,并亲自背诵,让孩子在欣赏中国古诗词旋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诗词的美。
一向推崇传统文化的学者于丹曾呼吁年轻人逆流热爱中国的古诗。“就是写情书,也要读一些古诗。”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累的瑰宝,古诗词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古诗词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但它带给我们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