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一味地教学生实用知识,就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工作机器。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养分,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不懂文学的人必然缺氧,不懂艺术的人则容易被世俗思想吞噬。

文学能给人生活的激情,诗歌能给人创作的灵感。一个文学素养差的人,创新能力一定差。纵观人类发展史,无论是科学巨擘还是思想大师,凡是能有大作为的人,都得益于扎实的汉语功底。

文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开阔人的心胸,开阔人的视野,使人的思维更具创造性。

文学可以增强人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最终增强人的创造力。

文学可以让人强大,艺术可以让人优雅。文学是艺术的根本,随着文学素养的提高,艺术素养也会提高。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还影响着他的创造力。

文学能给人一种进步的力量,使人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更好地生活。

诗意的美渗透在各个领域:建筑是“立体的诗”,舞蹈是“灵动的诗”,音乐是“交响的诗”...不仅如此,所有创造性的技术都渗透着诗意的美,具有诗意美的汽车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业要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员的艺术素养。

文学能使人快乐,滋养天性,提高智力。文学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基石。一所大学如果连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文化素养都做不到,人才培养质量还能说什么?

文学素养的缺失不仅会导致人的思维的缺失,还会导致人的创造能力的缺陷。

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学生的人格,赋予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比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更重要。

语言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运用语言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强弱。连母语都掌握不好的人,很难在科学上有大的作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的发展直接促进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味强调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一种短期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不负责任的。

一般来说,大学语文是大学里最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在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言文学课程的缺失,给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留下了很多不足。

毫不夸张地说,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院校,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学甚至下令砍掉大学语文课的校长,是对学生终身发展不负责任的校长。

目前,也有一些高校砍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现象。这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基石。没有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哪里谈得上人文素质?与哲学、历史、伦理、艺术相比,大学语文是最好的人文课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开好大学语文课。

目前,人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大学语文课程普遍开设以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基础课、公共* * *课、选修课...各持己见;“补课”“工具”“人文”...各持己见。二是教材建设问题太多,严重制约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给人一种这门课似乎可有可无的错觉。目前,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20多个版本,其中至少90%是不合格的。一半以上的教材一本书错误超过100处,有的甚至多达四五百处。更有甚者,各种问题非常严重,教材模糊,思路单薄,选文规范性差。第三,由于过去许多高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但分配给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却很少,没有体现出这门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思维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的巨大作用。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是高校所有专业(汉语言文学除外)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生活和终身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会学生一生需要的所有知识,更不可能培养他们一生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随着知识更新的加速和新技术的出现,终身学习能力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