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崛起的大学
德国建国才1871年。然而,欧洲大陆这个民族国家的新来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一举屹立于巨头之列。原因是什么?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是如何影响这个国家的命运的?本文将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和全球的视野,展现德国这片被古典音乐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土地,在近200年追求民族团结崛起的曲折历程中所上演的悲喜剧。同时也为讨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文明资源,为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了一面镜子,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思考。
随着莱茵河的北流,我们生活的日子和它所见证的沉沙已经融入了历史的深处,德国上空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并没有泛黄,也没有褪色。这个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的后来者。对于德国来说,过去的500年见证了荣耀与耻辱、繁荣与衰落的共存,由战马和盾牌组成的僵化社会使其迅速进入现代化。然而,第二帝国的现代化背负着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包袱,而纳粹则极端暴力。他们把德国推向了征服扩张的道路,给世界和德国带来了两次灾难。
当欧洲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的时候,欧洲大陆中间的一块土地一直处于解体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国人在思想上呼吁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关税同盟的建立打破了贸易壁垒,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热血宰相俾斯麦在欧洲列强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在外交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后,终于在1871年以三次对外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平衡的原则,为德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空间。一向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德国,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越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然而,德国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中欧最大的国家联邦德国,在古典音乐的滋养下,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它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争的集体记忆。团结和强大成为德国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这片屡屡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2005年6月3日,10,德国国庆日。柏林没有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市民自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家的生日。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见证了德国坎坷命运的跌宕起伏。守护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她为和平女神。然而,两百年前,攻占勃兰登堡门的征服者从这里抢走了和平女神。1806年10月27日,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波拿巴。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军像飓风一样横扫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中欧这片土地。和平女神被作为战利品从勃兰登堡门移走,运回法国。屈辱再次降临,唤醒了隐藏在德国人心中的痛苦记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这片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是整个欧洲的战场。德国人经常成为周边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欧洲各国经过争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国的划分。在这一年里,这片土地被分成了314个大小国家,虽然他们也共享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但是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帝国已经无力抵抗。帝国最大的两个国家普鲁士和奥地利惨败,普鲁士被迫割让一半领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了。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就想起了德国诗人席勒的感叹:“德国?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简单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这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问这个问题,答案是这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问这个问题,答案是这是普鲁士。德国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折磨着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德国诗人用诗歌探索民族的未来;德国音乐家用音符表达奋斗的激情;德国哲学家用思想来激发至高无上的民族崇拜。采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近代史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德国19世纪史的主题是统一与自由。当时的德国还不是像法国和英国那样的统一的民族国家。19世纪德国统一运动一直追求建立民族国家和宪政国家。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击败。在英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下,成立了由38个州组成的“德意志联邦”,但每个州仍然拥有独立的主权。因为,欧洲列强一直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在欧洲中部崛起。战败后,法国归还了和平女神,但回到勃兰登堡门的和平女神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分裂的德国。也许历史耐人寻味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复杂和微妙。征服者拿破仑加重了这片土地的屈辱,但拿破仑却成了德国统一的推动者。他用武力扫荡了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了数百年的封建秩序,到处传播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原则。在法国大革命的指导下,德国人开始寻求建立一个统一自由的国家。罗伊特林根是德国南部一个美丽而安静的小镇。200多年来,小镇一直享有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带来的荣耀。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李斯特被认为是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采访: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奥伊根教授?文德勒·李斯特认为,德国只有政治上统一,才能与英法抗衡。这种统一不是靠革命就能实现的,而是靠和平手段,而李斯特非常清楚这种统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该逐步实现,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先实现德国的经济联盟。在19世纪,当人们还习惯于用战争来解决民族问题的时候,李斯特的思想显然超前了一点。从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眼光,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提出这一想法的现实原因是德国的经济发展因分裂而受阻。在汉堡的海关博物馆里,有一些当年德国各州使用的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有6000种。除了混乱的货币,各国还设置了无数壁垒,征收了沉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他们要经过10个国家,办理10个手续,兑换10次货币,缴纳10次关税。这些关税一方面严重阻碍了内部贸易,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德国产品的竞争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李斯特认为,当时落后的德国要想发展,达到当时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就必须消除这些内部关税,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创造可能性,提高国际竞争力。李斯特呼吁所有国家建立全德关税同盟,为此他四处游说。但许多小国将他驱逐出境,德意志邦联第二大国奥地利称他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因为所有国家都不想取消关税,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李斯特很弱。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也没有正式的助理。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十多年来,李斯特几乎走遍了所有国家。最后,德意志邦联中最大的国家普鲁士接受了李斯特的建议。经济一体化就像坚冰下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破冰的日子无情地到来了。1834+10月1日零时,在18德国各州的边境上,满载货物的马车如潮水般涌过,数百年来第一次无需在边境停留缴纳过境税。德国关税同盟成立。它的领袖是普鲁士。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身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世界强国”并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历史“成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本来,西方列强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也许这些国家的历史不够典型;但是,像荷兰这样的小国,是包含在大国行列中的。显然,本片对大国的定义不是以土地和人口的大小或数量来衡量的。
那么,本片定义的大国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第一,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在;
二、曾经或现在主宰世界,或殖民统治;
3.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4.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表现突出。
五、对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大国沉浮的变化也让人深感感动。但真正打动我的是一些细节。荷兰货船出海,被困在大风暴中。在它生命垂危的时候,坚决拒绝使用客户的货物,拼命把客户的货物送到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西班牙和葡萄牙告诉我们,探索未知世界需要勇气和好奇心,才能让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文化理念的支撑;法国告诉我们,用武力征服世界,不能让征服者长期站在国王的位置上;德国用一战和二战的失败进一步印证了法国的教训;德国也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我们:要让国家崛起,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社会大变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找到最合适的前进道路。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远。我们庞大的身体是空虚的,缺乏先进的思想文化基础,却充满了许多封建、腐败、落后、愚昧的东西,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随着对文革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似乎出现了“真空”。旧的东西被否定了,新的东西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和“文化鸿沟”。人们似乎只相信金钱。无论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人们似乎对过去的儒家方式和今天的市场规则都不感兴趣。实用主义,权钱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成为很多人遵循的“潜规则”。从连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很快滑入了“传销”团伙。
德国的崛起告诉人们,只有团结才能强大。
当席勒还在感叹德国在哪里的时候,当英法已经走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德国还是一些零散的国家。拿破仑横扫欧洲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但客观上清除了旧的封建秩序,给法国带来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李斯特从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的创造性构想给德国带来了统一的希望。关税同盟使德国经济强大,并为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议会制的失败表明,一个后发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最终统一了德国,促进了德国的发展,而全民教育和全民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赶上了电气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