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需要注意哪些心理问题?
紧张和焦虑
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找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心里总有一种担心。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和职业充满了恐惧,害怕自己会绊倒,影响一生。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焦虑,整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烦心事,造成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激动、不知所措甚至彻夜难眠,极大地影响了找工作的状态,导致找工作困难。
(2)盲目从众心理
因为大学生很习惯学校的群体生活,所以找工作时一直坚持“大帮大哄”的原则。别人找工作,他们就跟风,一热就找工作。他们根本不从自己的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不去思考这是否和自己的专业有关,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导致失去更多好的就业机会。
(3)自负
大部分大学生高估了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掌握了很多文化知识。找个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高薪、高待遇、高地位应该随之而来,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虽然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他们在工作中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知识,所以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导致找不到好工作。
(4)自卑和懦弱
与自负相反的是,有些同学往往自卑,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工作能力不到位,不能胜任高难度的工作。脑子里总有“我做不到”的想法,所以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经常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面试时无法正常表现,失去工作机会。
(5)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缺乏对自己的客观分析,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工作。重新定位的时候,他们是建立在比同学的工作更好的基础上。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己发展,也因为不如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而犹豫放弃,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6)对外部心理的依赖
有些大学生缺乏自立的能力。找工作的时候,他们总是无所适从。他们要么靠学校盲目联系就业单位,要么靠父母盲目找好的就业单位,而自己却总是盲目等待。一旦他们的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7)寻求稳定和休闲的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抱着一种轻松舒适的心态,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稳定、高薪、待遇好的工作。他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做“苦力”,缺乏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8)消极求职心理
有些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把时间花在抱怨上,或者只是等着好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在求职的道路上,没有人会主动找你,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进入求职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招聘者展示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变被动求职为主动出击。
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如何调整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不仅要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的准备,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就业心态,勇敢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和能力,制定一个完全适合自己的规划,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好自己四年的学习目标和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让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符合自己的意愿。
其次,参加模拟招聘。
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模拟招聘环境,学生可以互换角色。一些学生扮演招聘人员的角色,而另一些学生则申请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招聘环境,减少求职时的紧张情绪,让学生的能力正常发挥,给招聘人员留下好印象。
第三,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素质。
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以后的职业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实践机会,比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或者一些大型招聘网站提供的信息或者亲朋好友介绍的实践机会。
第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基础上的。所以,想要做到自信,首先要学习文化知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经历失败的打击,也能自信地站在招聘人员面前。
最后,摆正心态,客观面对现实。
毕业生要做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挖掘和开发自己的潜力,从自身情况出发,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关注眼前利益。从你最擅长的开始。我一定会赢得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