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的大脑更加灵活聪明?哈佛心理学家的七点建议,请一定要听。
但是,孩子成长和大脑构建的过程,往往与教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得知哈佛大学神经病学和心理学专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博士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先锋奖和古根海姆研究学者奖2019(每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
她在《关于大脑的七节半课》一书中,用有趣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大脑是如何与他人的大脑协同工作的,让你体验到你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
最近,她在CNBS网站上提出了七条育儿建议,希望帮助父母为孩子建立灵活的思维和灵活的大脑。让我们听听这些建议是否对你有所启发。
做一个好园丁比做一个木匠更重要。
木匠会把木头雕刻成他们想要的任何形状,但是园丁会通过培育和施肥来帮助植物生长。
看到两者的区别了吗?前者注重“雕刻”的结果,后者倾向于未知的收获。
从教养方式来看,有些家长会选择武断地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希望把孩子“雕琢”成某种类型的人才,比如将来能在交响乐大厅演奏的小提琴手。
但如果孩子被强迫学习或者从头到尾都不感兴趣,再好听的音乐也会被厌恶。
你不妨用园丁的栽培法。想让孩子成为音乐家,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平时喜欢打打闹闹,很有节奏感。或者带他们去各种类型的演唱会,感兴趣的试听班,在了解自己培育的种子的优点后,帮助他们更好的发芽。
多和孩子说话。
研究表明,即使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根本不能理解单词的意思,但他们的大脑已经产生了记忆,为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了神经基础。因此,孩子听到的单词越多,他们的词汇量就会越多,阅读能力就会越好。
家长可以从教孩子“情绪词汇”开始,比如悲伤、快乐、抑郁等等。
通过描述他人的感受,和孩子谈论情绪变化的潜在原因,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他人,比如“你看到那个男孩哭了吗?他摔倒了,摔伤了膝盖。他哭得那么伤心,大概只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安慰。”
把自己定位为情感引导者,引导孩子认识和接受情感世界中的各种感受。
解释事情的起因
当你的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时,父母可能会不高兴。
但是,只要你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一些东西,一扇小说世界的大门就会向孩子敞开,加速他们大脑的运转。
避免用“我是这么说的”来回应,因为孩子在了解了某些行为和事情背后的原因后,会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如果他们只知道“我不应该把饼干都吃了,会让大人不高兴,觉得我不好”,这无助于他们理解行为调整背后的意义。最好让孩子明白“我不应该把饼干都吃了。吃多了会伤胃,弟弟妹妹也会因为没吃而伤心”。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解释,孩子就会意识到一些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及时做出改变。
关注事实/真相,而不是某个人——公事公办
在纪律和表扬方面,父母应该记住关注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孩子。
比如看到弟弟打妹妹的头,不要马上骂他是“坏孩子”,可以专门批评“别打妹妹了!这样会很伤害她,你赶紧给她道歉!”
同样,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也不要一味的表扬孩子是“好孩子”,而是要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比如“我姐姐刚刚做得很棒,没有和我哥哥还手”。这种对行为本身的详细解释会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对自己更有益的概念。
另一个建议是假设性地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
比如说,与其说某人是骗子,不如说“他撒谎了”。前者针对人,后者针对撒谎。然后和孩子讨论,“你为什么觉得他撒谎了?别人知道了会怎么看他,会原谅他吗?”
通过说服而不是“最后决定”,来培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思维敏感度,甚至告诉他们“他不是生来就会说谎,而是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可能是个诚实的人。”
让孩子模仿你。
孩子自然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观察,和同龄人一起玩,但最重要的是模仿大人的行为。
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给孩子一种掌握感。所以父母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比如做家务的时候邀请他们模仿、帮忙。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无论好坏都会想模仿,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话。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与人接触。
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他们就可以和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同龄的孩子见面、接触,因为这是一个展现多样性的好机会。
先前的研究表明,婴儿经常用不同的语言与人互动,这将有助于保存重要的大脑联系,为将来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婴儿期经常接触不同的人,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快地分辨不同类型的面孔,这将是家长开展反种族歧视教育的良好开端。
鼓励自己去尝试。
孩子们喜欢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尝试不同的事情,比如穿衣和拼图。
即使看起来不合适,孩子的想法可能只是想知道在那之后会给他周围的人和事带来什么变化,比如吹气球或者给篮球放气。在确认不是故意捣乱或破坏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适当允许他们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允许,对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所以Lisa Feldman Barrett最后建议,如果父母能一直在场,从旁指导,尽量照顾孩子的每一个需求,才是最理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