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从众心理?
做这个实验的人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的研究课题是人们在面对群体压力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实验大概是这样的:
阿希将7名大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聚集在一张会议桌周围,参加一项名为“知觉判断实验”的实验。7名被试中,只有6号实验者是真正的被试,其他都是实验助手,也就是ASHI的帮凶。
实验很简单,就是实验者依次出示50套卡片,每套卡片有2张。一张卡有一条标准直线,另一张卡有三条直线,其中一条和标准直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三条直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直线一样长。
有趣的事情来了。实验开始后,前两轮顺利,大家的结果一致。受试者真的觉得任务很简单。然而,第三轮过后,虽然正确答案依然明显,但各科成绩开始出现差异。先是科目1答错了(记住科目六才是真正的科目),然后科目二也答错了。这时,6号有点紧张了。他坐在椅子上,盯着照片。然后3号也假装同意1和2号的答案。真正的受试者开始冒汗,问自己:“为什么,这些人眼睛有问题?”4号和5号也是“睁着眼睛躺着”。这时,真正的臣民的立场开始动摇了。
最终的结果是,参与这项测试的10多名被试,也就是可怜的“6号”,在没有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判断正确率达到99%以上,但与他人一起判断时,做出判断的平均比例达到37%。结果显而易见。
Ash还发现,卡片上的直线之间的差异越小,符合率就开始上升。这意味着当场景模糊时,人对客观判断的把握下降,很容易选择下降。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从众行为并不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本身也没有所谓的积极或消极。它对人的作用是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在任何社会或国家,保持行为与观念的一致都是必要的。有了相同的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我们之间的沟通成本会更小,合作会更方便。
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与社会支配倾向保持一致,人才能更适应这个社会。面对这个模糊的社会,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所以从众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现在我们把抢盐事件看得很可笑,但是你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事事从众,那他很可能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永远不会从众,不得不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学,一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