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代之间的东京大学

赤门、银杏树路、安田讲堂作为东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共同见证了东京大学的历史。此外,还有一个“心池”,是日本作家夏目·宗介在他的小说《三四郎》中描述的,所以人们也称之为“三四郎池”。如此美丽的景色曾经孕育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在东京大学的校友记录中,活跃在日本政经界的人更多。在东京大学的办学理念中,你几乎捕捉不到文人气息。相反,它给世人的印象是更加理性务实。

走进东京大学的图书馆,就能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严谨学术氛围。东大图书馆有开架阅览室和免费阅览室,不仅对学生开放,也对社会开放。毕业生只要持有借书证或毕业证,就可以进来重温人生。对于东大勤奋的学生来说,东大图书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驿站。

作为一所大型国立大学,东京大学自然科学系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2001日本提出研发“五感通信技术”,即在通信中不仅要传递视觉和听觉,还要传递嗅觉、触觉和味觉。不同领域* * *一起学习,文理两方面互相促进。东京大学的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流大学的必要资格。

东京大学博物馆可以说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产物。这里曾经是东京大学保存研究资料的仓库。虽然在这里工作的17教师的研究领域不同,但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跨学科的交叉,让他们有机会开拓许多新的领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作为日本最早的大学博物馆,收藏了从江户时代到现在的东京大学的史料和240万件研究标本。博物馆试图收集各个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记录东大的研究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东京大学在教学时可以尽量使用实物标本的原因。

此外,它还是日本第一个引入数字系统的博物馆,在未来几年内,所有标本都将被数字记录。例如,早期的电影可以作为数据保存,如果它通过修复被数字化的话。数字博物馆欢迎触屏展厅。通过箭头,你可以进入数字博物馆的任何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展品。博物馆周一至周五对公众开放,同时也在网上发布,吸引日本民众参观。可以说东京大学的一大特色就是研究成果对外开放,展览对外宣传。如何将大学的成果体现到产业中,实现商业化,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为了发挥研究成果在日本社会的影响力,东京大学正在下大力气。东京大学智能机械实验室是日本大学为回馈社会而设立的。用辅助手术机器人进行更精确的手术是实验室的亮点。来自北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廖·洪恩在这里工作。

像廖这样的留学生在东京大学有2000多名。东京大学对所有国际学生都有特殊的学习计划和援助措施。国际学生中心设立的日语教室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尽快熟悉日本生活。如果留学生遇到疾病或意外,后援会也会提供帮助。东京大学的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是基础教育阶段,后两年是专业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后,首先在矫正系学习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到各个系接受后期的专业教育。在东大,中国学生经常举行聚会,互相交流。

在日本,有一种说法是东京大学的学生脑子很活,但动手能力很差。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东京大学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鼓励学生加入各种社团、协会和俱乐部。东京大学里有很多各种名称、内容不一的社团,甚至还有面条社、麻将研究会等听起来很搞笑很轻松的社团。正是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东京大学的学生被培养出完整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素质,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学生来这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