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题目不利于孩子求知。
奇怪的问题不利于孩子求知。生活中,很多家长在指导孩子做题时,会发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跑题,导致很多孩子和家长不知道怎么回答。以下是不利于孩子求知的怪题内容!
怪题不利于孩子求知1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所谓“难死你的小学题”:(1,3,7,8);(2、4、6);(5,9),三组数每一组都是因为一个* * *相同的规则而分组在一起的。请告诉我这条规则。答案是第一组音标都是一;第二组四声;第三组是三个声调。
绞尽脑汁分析数学规律,谁能想到是拼音?据《中国青年报》6月13日报道,这种让孩子感到尴尬、家长担心、大学生挠头的题外话、怪题、难题,被老师视为锻炼头脑、开发智力的“宝典”。
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启发独立思考,重视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给了老师和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这对于好老师和活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福音。
但是做偏题,怪题,难题,搞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都是好的。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一定要考虑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定要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为目的,不能“过度开发”。
就像摘桃子,跳就够了,鼓舞人心;如果跳不了三次,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学生从此把学习当成了一条畏途。这对于热衷于开发小学生思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能是意想不到的。
问题是,这种过度开发甚至从学龄前就开始了。本应以好玩为主的幼儿园,早就开始教识字课和算术题,做起了高难度、高危险性的“思维体操”。
在失去童年欢乐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爱好。然而,由于过早和过度的进入高等学校的竞争压力,儿童受到了“过度剥削”。
因为教育资源的优劣悬殊,优质资源相对短缺,所以从小学开始择校其实就有劣势。让孩子多学一点,早一点发展,自己有“优势”有“技能”,成为“择校”的筹码。这种无奈之下的“过度开发”,实在是教育的大悲哀。
奇怪的问题不利于孩子求知。2小学四年级的一道数学训练题,两个硕士毕业的家长看完也答不上来。得到答案后,他们大呼“上当了”。这个话题后来被发布到网上,引来教育专家一阵子的批评——满是奇奇怪怪的问题,对培养孩子毫无帮助!
学生在课间休息和锻炼。
冷四看完深有同感:如何给孩子出既能激发智力,又能帮助他们掌握严密逻辑思维的智力题?
一道小学数学训练题,让家长无所适从,但答案很无语。
这个题目的原标题是:
请看下面三组数字。第一组是1,3,5,7,8。第二组2,4,6;第三组5,9。
请问这三组数字是按同一规律分组的。请找出规律。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个问题和答案,冷思希望你花几分钟好好思考一下。答案是什么?
没必要猜,除非出现奇迹,或者你真的是“天才”,在100个家长中,应该没人能答出正确答案。
答案其实是这样的:第一组数字第一声念,第二组数字第四声念,第三组数字第三声念。
学生教室
你肯定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回答吧?这是惊喜吗?这样的话题是不是显得很无聊?
当时武汉的两位硕士家长后来在网上公布了这个奇怪的问题,引来了教育专家的一片狂轰滥炸。原因很简单:这纯粹是无聊,与智商和情商无关!
为什么小学各种精品课和优秀试题出现跑题和怪题?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种古怪题、怪题、难题成为考察孩子成绩的重要筹码。
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书包的平均重量是3。5公斤,初中生书包平均重量5。5 kg,小学生用行李箱,这是城市普遍现象。
学生不仅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少。节假日被迫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课和家长安排的培训班、兴趣班。
初中生的教室
其实教育工作者很清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也有减轻孩子负担的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土壤依然存在,一次次“减负令”的效力已经被应试教育冲淡。所以,如何减负是个技术问题。
减负指标怎么定,怎么落实,怎么监督问责,教育部门要有周到的制度安排。
比如所谓的古怪题,不应该出现,无论是训练学生还是学校的课堂和作业。
不仅是小学作业和试卷,高中甚至高考的很多命题都出现了跑题和怪题。
很多年的高考试卷都有相当数量的难题。根据教育部权威信息,大部分考生零分。
这种难题,古怪的题目,奇怪的问题,可能是好题,但对于人才选拔考试来说不一定是好题。
比如数学命题,强调数学的综合应用,出发点是好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有一年高考的一道数学10分题说在市场上买鱼,什么市场价格,政府定价等等。,但是现在的学生,有多少学生去市场买鱼?有多少父母经常去市场买菜?后来根据北京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北京考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平均分只有2分。
高中生的小教室
另外,在高考中,一些省市在理科综合试卷中出了白色污染题,对于目睹过这种污染的城市考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考生来说就是一个问题。
国外名校入学考试也有“古怪题”,但完全是出于办学需要。
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名校,在招生问题上都出现过一些“古怪的问题”。
在牛津、剑桥、哈佛的入学考试中,也会问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柚子,你想做无籽的还是无核的?”"如果你是一只喜鹊,你想做什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脸中间长一只耳朵呢?"“你要小说还是诗?”
但冷思认为,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这些问题有多巧妙,有多荒谬,而在于设计这些问题时是基于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和思路。
毫无疑问,牛津、剑桥、哈佛的所谓怪题,都是建立在严格控制录取标准的基础上的,即命题者清楚地知道学校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漫画:能出个怪题吗?
在此基础上,剑桥和哈佛设计了弹性试题。虽然有些试题看起来很“古怪”,但是从他们原来的学校就没有改变,就是想尽办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学生。坚持会成为一种传统,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学校有自己的“性格”,既能维持自己,又能传承下去,所以才有了400年的哈佛,800年的剑桥。
冷思坚持认为,对于国内学校来说,不能只盯着牛津剑桥的古怪话题,更不能简单模仿,而应该看到古怪话题背后的大文章。这不像几个奇奇怪怪的问题那么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