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徐”姓!
徐姓的来源比较纯粹,主要来自嬴姓。他是先帝曾孙伯夷之子若木的后代。根据传说,被困的皇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她有一个伟大的事业,因为她吃燕子蛋。大业娶了一个叫华的少妇,生了伯夷。伯夷积极协助大禹治水。顺帝除了正式给他改姓为嬴之外,还娶了自己的本土女子姚,后来生了两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若木。因其父有功,被封为许,建立了许国。夏、商、周三代以后,徐以诸侯的身份存在。周穆王的时代传到了徐军燕,他是许国的第32个孙子。他很聪明,对人民很友好,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国力也越来越强。那时,周穆王喜欢周游世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州长们对他抱怨很多,所以徐军燕有野心取代周穆王。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得知消息后,立即回京,调兵镇压。徐偃王不得不撤退逃跑。他躲在彭城附近的山里。因为他的知名度,很多人跟着他去山里。这座山后来叫徐山,故名徐州。为此只好封他的儿子住在许,称为“徐子”,并继续管理许。春秋时期,徐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落。周八年,徐被吴所灭,徐氏子孙称徐,以国为氏,代代相传。
详细介绍了徐姓的由来: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就生活着四大部落群。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又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易集团;南方的苗蛮群;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许的先祖是东夷集团的重要头目。
东夷族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和候鸟停留的好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然以鸟为食,以羽毛为衣,处处以鸟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为对鸟的图腾崇拜。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易》字的本义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易,自大弓也,自东也。”可见蛮族擅长射击,也可以推断这个群体以射击为主要生活方式。随着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鸟逐渐开始是氏族、部落的名称和象征,然后慢慢发展为姓氏。比如东夷集团的四姓,颜(燕)、颜、子(燕、鸟)、凤(凤鸟)就是由此而来。
嬴姓的少昊,在古籍中也被写成“少昊”、“邵毅”、“绍皋”,被誉为三皇五帝之一,也被称为“朱宣”、“白蒂”、“西帝”、“晋石天”、“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与鸟类的关系。鹳,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有许多故事,非常传奇。其中一个传说是母女节,也称为黄娥。一颗流星谁在夜间做梦怀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这个氏族的首领,后来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一开始,神秘的鸟,燕子,被用作这个部落的图腾。后来可怜的桑葚当了大联盟的盟主,一只凤凰飞了进来,喜出望外。因此改为凤鸟为氏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他很快迁都曲阜,并以鸟为所辖部落命名,分为凤凰、玄鸟、赵波、青鸟、丹鸟五个部落。在这五个部落之外,又分为朱鸠、布谷鸟鸠、枭鸠、双鸠、鹳鸽五个氏族,还有鹊雉。
少昊在位期间,修改了太昊律,以鸟名为官名,设立工业节度使和农业节度使,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生产。同时,他还“测正”,即制定测量标准,观测天象,制作历法,发明乐器,创作音乐。在他的带领下,东易集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收留并抚养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落,并决定在他死后由颛顼接任其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少昊在位84年,活了100多岁。有人说他在位100年,死后葬在曲阜。陵墓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长28米,顶长9.4米,坡高15.2米,上有一座庙。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0000余平方米,由宫门、大殿、附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死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颛顼接管,时年二十岁。颛顼,列文,是三皇五帝之一。从小聪明,据说十岁的时候就成了这个部落的首领,带领着自己的宗族搬迁到了东夷集团所在地。但是,他为什么要带领宗族搬迁到东夷集团所在的穷桑地区,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他深得少昊的信任。八年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领袖。很快,统治中心迁回中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很多东夷部落纷纷效仿。颛顼迁回中原后,接替祖父黄成为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两大部落联盟的首领,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78年,年近百岁的颛顼去世。颛顼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以西1.5km处。它南北长240米,东西长130多米。它有一个宝藏城,一个大厅和一个阳台。它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自唐宋以来,每逢春秋或元朝之变,皇帝都要派使臣祭祀。在清朝宣彤统治时期,一场龙卷风用沙子覆盖了墓地。近年来,随着沙丘的移动,一些建筑物暴露在地面上。
许是的后裔,在颛顼之后与颛顼有交往。在所有的徐氏族谱中,徐氏的血缘祖先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夷,伯夷的父亲是,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祖父是颛顼。
据史书等记载,《颛顼》中有个孙女叫女秀。有一次,女娲吞下了一只燕子(一种深色的鸟)掉下的一颗蛋,怀孕了,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大冶成年后,娶了华夏集团少殿派女子华为妻,并生下。又名姚、高、姚、陶,字强。
虞舜时期,皋陶担任掌刑的士,教五刑,教五教,使天下免于冤狱,以公正廉洁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雷、钩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发展黄河中下游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还参与大禹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尽力树立大禹在民间的威信。虽然在“识人”和“让人放心”方面并不逊于大禹,但舜去世时,他积极推荐和支持大禹登基,成为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大禹非常感激他,认为他是最有道德的人,所以他选择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在他那里打坐,但是皋陶不久就去世了,大禹很伤心,就把英国(今湖北英山县)和六安(今安徽六安县)的地区分给他的后人。今天,高涛墓是六安县城以东8公里,六安至合淝公路北侧的一座圆形土墩,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代同治八年(1869)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书。墓上有一棵栗树,形似伞盖。在陵墓东面14米处,有皋陶庙,它是一座有两个入口的四边形建筑。由于皋陶在当时的良好声誉和巨大影响,后人将六安县简称为皋陶市。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其余的被封在不列颠和其他六个地方,随后相继建立了不列颠、六国和舒群等小王国。只有长子菲达,又名伯夷,长期辅佐舜和大禹。他被舜赐以嬴姓,继承了嬴姓正统,即遗留下来的嬴姓部落。此后,他的兄弟继承了颜氏,并向南发展。燕姓及其后继姓氏以为血亲祖先,嬴姓及其秦、徐、赵、黄等姓氏以伯夷为血亲祖先,其后裔主要居住在鲁南或淮河中下游,或迁居西北。
伯夷又称“伯”、“伯”、“白”、“华夷”,或简称“夷”,是因为“伯”本来就是“老板”的意思。因左顺立功,封于费。因此,它也被称为菲达和关侯。因为少昊嬴姓家族以凤鸟为图腾,伯夷被赐姓嬴后,自然以凤鸟为图腾,成为嬴姓正统。对于这一点,从他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易也写得很多,但按照《离骚注》里的解释,是“凤帝的别名”。伯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传奇的杰出英雄。传说伯夷懂鸟语,能驯服鸟兽。“左顺驯服鸟兽,鸟兽被驯服。”在当时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这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令人信服的。伯夷还在八岁时发明了占卜吉凶的方法。很小的时候,他就和父亲皋陶一起辅佐舜。"舜使张懿生火,伊烈山则烧之,百兽皆逃."烧树驱赶动物可以迅速开垦出大面积的平地,同时燃烧植被后的灰烬是肥料,极大地方便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开垦,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鲁的《春秋》等书中,也提到了“伯夷作井”、“化利为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夷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远古先民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发明之前,祖先生活在江河湖泊附近,每到雨季都会受到它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我们今天用什么词语来赞美都不为过。伯夷在大禹治水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居然在向舜汇报时说:“不给,就补一大笔钱。”舜非常感激,并娶了一位名叫姚的女子为妻。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对伯夷说:“我给你钱,赞美愚公,你就用肥皂游泳,然后你就有大继承人了。”舜的话是真的。后来伯夷得胜姓的后代又分许、黄、赵、秦、姜等十余姓,都尊他为血祖。
大禹在位时,曾计划把领袖的位置让给皋陶。皋陶死后,大禹准备退位给伯夷,晚年又把权力授予伯夷,帮助他管理一切部落和宗族事务。他死了,传给了伯夷。但是伯夷就像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比权力更弱。为大禹守丧三年后,主动将盟主之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凯,自己隐居在稷山北。齐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因为这一行为,凯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由来已久的“治天下”传统,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社会的“在家治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定和长久,必须清洗和整肃那些有影响、有实力的宗族势力和坚持过去传统的名人,而享有盛名的伯夷自然也不能幸免。根据《战国策》和《后汉书》,夏柒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政权基本稳定后,开始进攻伯夷。夏柒第六年,伯夷被杀,据说他已经200多岁了。为了笼络人心,以隆重的仪式将伯夷下葬,并将伯夷次子若木封为许,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皖东北、鲁西南、苏西北一带。从此,徐姓的脉络就清晰了。徐氏家族的主要分支就这样繁衍、发展、壮大起来。若木,则成了后世基本公认的徐氏血亲祖先。
由于父亲的工作,若木在夏被封于徐,建立了徐国,老家在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徐国礼在夏、商、周三都是诸侯,在时,传到孙三十二世徐云烟。当时徐已经很有势力了,就想乘巡游,在外国时代被称为天子。他自称,率领各国联军攻打周。穆王得到消息,乘着赵福开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兵镇压,弃国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里。因为他的知名度,成千上万的人跟着他进山。这座山后来叫徐山,故名徐州。后周穆王封燕王之子居许(今江苏泗洪),仍称“徐子”。春秋时期,徐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第十一世祖孙,终于在八年(公元前50年)被吴国兼并,后人以国为氏,称许。
周朝初年,姓徐的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了方国,史书上称之为徐坊。因为同属东夷集团,所以嬴姓的徐在周朝灭商后的商贾叛乱中肯定是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的,这也是商贾氏族在周初平叛后没有分裂的原因。但随着东周势力的加强和巩固,必然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和生存。结果徐方和周朝不止一次爆发,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的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谭公》记载了徐大夫住宿的记忆:“昔我为驹王,西学助河。”西征的对象一定是周朝,居可能是周初徐的国君。大军已到黄河,可见军事实力之强。而且,许也是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自然是不能容忍的。这些鸟在山东的时候,一直在征服。《史记·陆士嘉本纪》载:“伯禽引师斩之,作《费氏》,然后平徐荣、丁禄。”《诗经》云:“鲁侯之功,...弃徐宅。”寸草不生,意犹未尽,在驼鸟军的压力下,徐不得不南移,移向淮河流域。因此,郭旭也被称为怀一和许仪。因屡战屡败,故又称徐荣。
郭旭南迁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局势,打击与他不和的国家,包括蜀国或其他同姓徐部落。另一方面,他积极备战。
古书记载,周昭王死于汉水,很大程度上与征服徐、楚有关。当我到达周穆王时,徐偃王掌权,国家繁荣昌盛。据《竹书年》记载,十三年,徐荣侵罗。据《后汉书·东夷传》,“许仪篡位后,率九夷攻周宗,西达洮水。穆王害怕他的傲慢,但他被分为东方国家,并命令徐偃王负责。王艳位于500英里外的黄池东部。行义,地朝六国。”整个东方由管理,而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在徐姓历史上,是继之后最重要的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徐氏族谱中,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从而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徐氏族谱。如果有一部分“姓氏溯源”,基本上可以追溯到徐偃王。如果它回去,徐偃王将被视为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种徐氏族谱中,被认为是若木的第三十一孙,也就是说,从伯夷到* * * XXXIII。
进入春秋以后,随着周朝的逐渐衰落,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各诸侯国纷纷崛起,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刚刚兴起,尚未北上。在这种政治真空中,徐也趁机吞并了包括蜀国在内的一些周边小国,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不断与北齐、鲁国等国,南有楚国,后有吴国进行战争。随着齐国和楚国的日益强大和争夺霸权,徐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当初和齐国走得太近,引起了楚国的不满。公元前646年春天,楚人攻打徐,尽管得到了北方齐国和曹国军队的救援,他们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死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的政治态度逐渐向楚国靠拢。这引起了北方大国金的不满。但由于晋楚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金接受了逃离楚国的和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遏制楚国。根据《左传》第七年(前584年)的文章,吴国逐渐强大是当年“伐楚、伐巢、伐徐”。南方吴楚之争开始,徐国礼寻求保持中立,与吴国保持良好关系。如果吴人去北方,他们必须经过郭旭,而在这个时候,郭旭热情地对待他们。有一次,吴路过许市,许热情好客。当他看到季札的剑时,他非常喜欢它,他的样子是显而易见的。当回到中国时,许已经死了。到许墓前祭拜后,他把剑挂在墓前的树上。人们感到困惑。季札解释说:“我知道许郡喜欢我的剑,但我不能给他,因为我当时是驻华大使,但我已经答应了。现在我会回来把它挂在他的坟前,虽然我已经死了。”
徐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为首的诸侯国在会上逮捕了(即郭许)。当时有蔡、陈、徐等国,还有敦、胡、沈(都在豫皖交界处)和。楚国趁机征服了朱芳。两年后,许褚聘楚(自古为王懿初(金+瑞王)之邻),对楚失忠。
公元前530年,楚国又征服了徐,徐的势力越来越弱,为了生存不得不依次依附楚国。就这样,得罪了楚国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国伐徐,迫使徐掉头归附齐国。第二年,徐与宋、燕、南结成联盟,共同抵御北方吴国的入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终于投奔了楚国,这大大激怒了楚国的敌人——吴。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攻打徐,筑坝引水灌溉徐都城。破城时,的第十一世孙张虞(又名张虞)“破发娶妻”,逃到楚国,定居于邑(今安徽亳县东南四十里城隍集合地)。许正式灭国。
许国亡后,许氏宗族成员仍以国为氏,并以国为荣。尽管经历了灭国之灾,但这颗心并没有改变,直到几百年后,秦汉时期,又取了姓氏。
国家灭亡后,一些许人留在了原来的地方。其中一个人,程序,成了吴国的医生。公元前485年,他率领一个船师从各地攻打齐国。其中一部分向西、向北移动,进入今天的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的相当一部分人向南迁移。初迁玉昌,古称土水。根据读史书的记载,“土水即滁河”,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滁县的滁河。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渡过长江,进入江苏南部、浙江、江西和湖北。这一点从当地一些地名和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金文就可以看出来。浙江杭州附近有余杭山,余杭县为秦故里,其余与徐相连,如上所述。湖州北部多溪,溪上多亭,附近长兴多干山,绍兴南部有会稽山,古称图图山。湖北咸宁县有画水,入河的地方叫土口,可以证明。此外,江浙一带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地鉴定为(虞+度者)器,即许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可鉴定为(玉+度者)器。
第二,迁移分布
古有若木封为许国,在今安徽凤阳县北,是许氏最早的发祥地。许死的时候,住在这里的许已经是大名鼎鼎了。后来,他们迁移到了北方。大致经过汉魏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在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许多郡县。以及古东海、高平、东湾等地。迁播的具体时间是:秦以前已迁山东。有个日本祖先徐福,也叫徐石,漂洋过海来求长生不老药。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齐人徐氏,写海中有三座圣山,名蓬莱、方丈、漳州,故请带儿带男索要,于是送来。徐氏访长生不老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籍中有所出入,但为两千多年前徐徙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之前,徐氏家族已经搬迁到今天的甘肃省。也就是说,在汉代,徐氏已经被移植到北方广大地区。许比其他姓氏更早地南迁。据《东海堂徐氏族谱》记载,汉桓帝年间,一族始祖徐植迁居江西南昌。2.世祖迁居浙江龙游;祖先生活在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很多地方。第二,徐姓大规模南迁始于魏晋,隋唐时期在中国南方进一步发展。宋末,徐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元代徐氏主要流传于广东丰顺、梅县、海丰一带。简而言之,徐氏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魏晋至唐代,徐氏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代以后,一直分布在广大的江南地区。至于徐氏家族在西南地区的大规模繁衍,则是在宋代以后。
少数民族徐姓分布:
在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畲族的钟姓可能是徐姓的一个分支外,北魏时,北方氐人中就有一个徐姓,是源于嬴姓,还是氐人后来自己改姓,无从考证。南朝陈的大臣徐世普是巴人。
许石浦(509-563),巴人,字兴宗。巴东鱼凫(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出生。居荆州,任主教练。勇敢而健壮,擅长水战。梁末,为公人,骑常侍,率水军,自司徒禄发败侯景,封鱼复郡,任将军。直取关骑常侍,河东太守。后来为了对抗西魏,被提升为钟将军、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梁景帝当左将军魏时,掌管水战器械,战功卓著。陈朝建立后,先后任特臣、护军将军、安西将军、盲城太守、游光禄大夫。陈文帝天加四年病死。
宋代著名画家许高是白族,擅长画鱼。
辽金时期土族有一姓布布,后改为徐。后世士族也有徐姓,后被家族和徐步家族所改。
明朝有个叫徐盛的蒙古人,原名七十五。在乐水早年,他加入了明朝。他机警,善于翻译国字,深得信任。明初西北北方少数民族大多参加,官员指挥事务,指挥一样的知识,很累。
清朝时,有一个姓徐的朝鲜人,住在卡山。据八旗满清通志记载,有徐大勇,清初投降清朝,身披白旗。他的曾孙徐宗顺是八品将官,徐宗孟是六品将官。清代云南丽江地区的石鼓盆一直是许和纳西族。清朝以后,少数满族娃娃改姓汉族。
当代除汉族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祜族、景颇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温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如景颇族的徐姓被勒托所改,阿昌族的徐姓被拉西所改。现今的少数民族中,多为满族,如许绍、许凤、许、许、许成山、许、、许、许、、许、、许、许、许、许崇远、徐德明等。维吾尔族有许汗,朝鲜族有许其西,壮族有许和许,回族有许和许,土家族有许和许,白族有徐琳。
徐姓的当代分布
如今,徐姓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流行的姓氏,排名l1,人口近2000万,遍布全国,五大洲都有徐姓的足迹。台湾省徐主要居住在新竹和苗栗。中国大陆徐姓较多,特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根据近年来有学者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七省市1749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姓徐* *的有257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73,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排名第14位。
在被调查的24948名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43,占被调查515个姓氏的14。
在被调查的25092名上海人中,有1034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21,在被调查的391个姓氏中排名第四。
在被调查的23795名陕西人中,有2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878,在被调查的456个姓氏中排名第21位。
在被调查的25239名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38,在被调查的521个姓氏中排名18。
在被调查的25029名辽宁人中,有352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06,在被调查的447个姓氏中排名12。
在被调查的25244名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634,在被调查的246个姓氏中排名第24位。在被调查的25646名广东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581,在被调查的298个姓氏中排名第3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