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朱自清的故事?
张岂之先生文章中提到的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一段轶事,就是清华师生优秀品质的很好注脚。按照清华上世纪30年代的规定,教授在学校工作五年后有一年的学术假,由学校赞助出国访问学习。朱自清当时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休学术假,在伦敦皇家学院和伦敦大学注册为审计师。根据朱自清当年的日记,他有两次夜梦清华不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的外国文学教育还不够;我一觉醒来一身冷汗,觉得不发聘书还是挺有道理的,于是他更加努力的利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提升自己。俗话说,天天想,晚上就会做梦。所谓“不足”,其实并不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压力,而是朱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反映。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时,朱自清身患重病,无钱就医,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写道,“为了显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正直,我们断然拒绝一切美国带有买魂性质的慈善物资,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赠送的。”在声明上签上他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于12去世。那时他才50岁。临终前,朱自清用微弱的声音催促家人:“有一件事要记住,我签署了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我们家今后不再向国民党购买美国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