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的文化构成

现代岭南文化深受香港文化影响。广义的岭南文化原本包括香港,但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我们对岭南文化的概念基本上从珠江流域和汉江流域退了出来。因此,粤港两地更容易实现文化上的和谐,形成同构。因此,考察岭南文化的现代性,离不开对香港的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崛起,使得香港文化在看重“现实”的广东人眼中成为一种高级文化。同时,香港在文化性格上突出的经济特色和享乐至上的特点也深深影响了广东。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与岭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租借进入澳门。在西方政治和法律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依然植根于中国,岭南文化的特色在澳门长期得以保留和发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以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和价值观通过澳门传入广东,再传播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大气第一”、“大气第一”,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和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典型个案研究,值得学术界关注。澳门不仅是中国改革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据点和策源地,也是一批批有识之士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文化精英在澳门的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澳门的文化品格,催化了澳门爱国进步文化的成长。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双向互动再次体现。

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海外华人文化反哺的现象很多,比如潮汕山塘,就是海外华人文化反哺的结果。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外华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生根发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然而,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扎根”并不意味着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国文化仍然是海外华人的母文化和根。另一方面,海外华人在海外生活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了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建设华侨文化,需要研究兼容中西文化的华侨文化,找到其核心,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中国建筑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师的辛勤劳动,它充分利用了中国南方的自然资源,并结合了中国南方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简洁、朴素、通透、典雅的风格展示在南方大地上。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是:功能上隔热、遮阳、通风;建筑物的顶部常做成多层坡屋顶;立面颜色以深灰色和浅色为主;以及方柱的使用。岭南建筑的布局和装饰风格非常自由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的活动空间向外移动,所以充分布置了露台、游廊、开厅等开放空间,使人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自然,形成了岭南建筑装饰空间自由、流畅、开放的特点。比如北京路的骑楼,就有岭南建筑的特色。详见词条: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是另一个分支)。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岭南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尤其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岭南山川秀美,青山绿水,临海而居,环境和景色得天独厚。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的园林生活,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实事求是、精致美观。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轻盈通透,简约小巧。第二,装修精致华丽。木雕、砖雕、陶瓷、灰塑、门窗格、漏窗等大量民间工艺品。都是经过精心雕刻,然后镶上彩色玻璃做成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就像一块精致的织棉。第三,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国传统建筑中使用的罗马式拱形门窗和巴洛克式柱头,用条石砌成的规则水池,厅外的铸铁花架等,都体现了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宗制,也没有江南文人园林的严格规矩。景观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处理得当,设施写实高效,服从人的意愿。岭南古代造园师融合多元文化范畴,对北方、南方和外来的造园艺术垂涎三尺,变其形而灵活吸收,使景观布局更加随性、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文化可分为沿海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分为遥远的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实用文化。从自然到文化,如建筑的高活动面、高柱基础与涝湿的关系,平缓屋顶与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阴雨天气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生植物、龟、蛇、香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料鼓石与海蕉的关系,悬崖瀑布与塘局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等。,可以用来模仿自然的东西。

远儒文化是岭南文人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诠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家思想强,岭南园林的儒家思想弱。岭南人对远离政治中心的不服从和反叛表现在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对现代园林文艺界的不重视。此外,长期居于南疆的蛮族传统创造了吴佳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瞭望塔形式和现代园林的“胖”立面、简约粗柱。远儒可以说是品味低俗,也就是世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是晚清以后,北方的政治家和官僚、江南的文人和诗人、岭南的商人成为三大区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和园居一体化设计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南越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使用有色玻璃,与江南、华北有很大不同。此外,陈公馆、谢伟礼梨园等西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式园林建筑,草暖公园、云台公园等西式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清窗,都是开放性与兼容性的体现。详见词条: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具有岭南文化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与粤剧、广府音乐一起被称为“广府三秀”,是我国国画中的一个革命流派。岭南画派最早兴起于本世纪初的广东。以岭南三杰为代表的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主张吸收古今中外绘画艺术特别是西方绘画艺术的长处,改造中国画,使之向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提高美育效率。其表现形式是中西妥协,古今交融;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艺术美来“改造中国之魂”。广东的剧种有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采茶戏、雷剧戏、琼剧(又称琼州戏、海南戏),其中以粤剧、潮剧、广东汉剧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最受欢迎。

音乐: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客家山歌广东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历代艺术家继承了岭南古越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中国南方独具风格的工艺美术更加精美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潮绣)、增城橄榄雕、潮汕木雕、潮汕陶瓷、潮汕剪纸、潮汕瓷嵌、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汕刺绣、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小丑傀一、高州角雕。

金漆木雕、玉雕和牙雕

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以木雕为基础,涂以黄金,从明代开始逐渐形成格局。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刻,万历年间开始发展为单层雕刻。清代是这种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很多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所以修建的祠堂、宅邸都用金漆木雕装饰。现存最早的金漆木雕代表作品是开元寺龛台和圆雕金佛塔。比较完整的建筑还有清末的潮汕“黄公祠”。潮汕的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主,配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刻和透雕。

玉雕以玉为工作材料。广州玉雕借鉴北方的技艺,融入南方线条流畅、造型细腻的风格。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它继承了宋代巧彩玉的传统,创造了“保色”绝技,展现了原玉的本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饰品和玉雕摆件。

牙雕技术始于晋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象牙雕刻是指用象牙制作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广州象牙雕刻色彩多样,讲求雕刻技艺,雕刻技艺精湛,传统风格优秀,地方特色鲜明。擅长镂空、透雕,雕刻技艺举世闻名。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雕刻技法,在象牙雕刻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精美绝伦,讲究牙料的漂白和彩饰,讲究雅俗共赏。作品以牙明、雕工精细著称,整体布局繁复明快,不留空白。象牙雕与紫檀、犀角、玳瑁、玉羽等材质巧妙嵌于一器,使图案更具层次感,同时华丽美观。

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杨、川、徽、岭南)之一,岭南盆景有“活的中国画”的美誉。由于广东自然环境优越,可做盆景的树木种类繁多,所以树桩盆景在岭南盆景中更受欢迎。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宋哲宗当政时,苏东坡被贬到广东。他一到惠州,就写诗赞美“岭南家家都是春”。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经在民间普及。《琼州县志》记载:“九里香九里香,木质,香味浓郁,不易生长。选最矮的,做成古树,做成壶,百年不倒。”

然而,岭南盆景的发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盆景艺术的发展,省市园林部门相继成立了盆景协会,并在广州刘桦湖西侧开设了西苑。作为岭南盆景艺术的研究中心,孔太初担任技术总监,岭南盆景三大艺术流派优势集中,融为一体。利用这种材料,我们看了看木头。几十年来,孔太初先生为岭南艺术的发展总结了一套经验,从而丰富了岭南盆景的造型风格,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多姿多彩。粤西年度病例

东莞白子纸业

东莞木鱼宋

东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

东莞的龙舟赛

关彝舞狮艺术

东莞卖淫节

东莞中秋灯会

东莞崇阳高登

中国旅游艺术节和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和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

广州迎春花市

广州新年趣味游行(元旦花车游行)

广州国际美食节

波罗的生日(南海神生日)

潮汕营老爷

广东端午节

潮汕燃烧塔

潮汕楚花园

沙湾飘色

番禺水色

澄海赛达珠

澄海盐灶拖神。

佛山的秋色

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

梅州国际民歌艺术节

汕头春节晚会

阳江风筝节

羊城荷花节

广州菊展(春季菊展、秋季菊展)

广州元宵节

广州中秋灯会

广东连南王磐节(歌厅节)

西安澹台

珠村乔奇节(七妹生日)

玉兰节宗教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岭南历史上都有传播,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岭南是外国宗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岭南地区成为外国宗教势力在中国最强大的地区之一。

广东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了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向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的。三国吴武丰二年(225),西域人支援梁杰在广州翻译法华经,这是最早的佛经传入广东的记载。西晋广西元年(306年),道教理论家葛洪南来到广州学习和实践道教,道教在岭南传播开来。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主要在居住在广州的外籍人士中传播。元朝以后,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量南下广东,演变为岭南回族的传统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明末清初传入广东时,因其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颇为矛盾而屡禁不止。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两广总督请求清廷许可,两教率先在广东“禁止”传教活动。此后,两教的传教活动以广东为基地向内地推进。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随着中外经济活动的频繁交流,包括宗教在内的外来文化首先传入岭南,并传播到全国各地。因此,岭南地区在外国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岭南商业文化是中国近代商业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富有海洋文化、崇商重利、冒险进取、海内外发展的特色。近代岭南商业文化对内辐射的重要原因在于粤商的实力。以粤港中资金融为核心的“华南财团”财力雄厚,海外广东商业机构举办的活动颇具活力,无论是对先进大都市上海,还是内地普通城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新潮流,开风气之先,强调“实业救国”的爱国理念,创办的大量企业成为当地粤商经济实力的象征;与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关系密切,是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适应能力强,融入和扎根各地,各种企业的创建,各种人才的培养,社会新风尚等。,丰富了地方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港澳是近代中西文化的桥梁,在华侨活动、海外移民和中外贸易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主要条目:粤菜、客家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她是由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和培育的,是由中外饮食文化的养分滋养的。它是随着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自古以来,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国人对岭南独特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兴趣,这在广州司马刘曜在唐昭宗时的诗以及被贬到岭南的韩愈和苏东坡的诗中都有记载。进入清代后,这种描写在更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话》、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录》、张趋的《卢文建》、翁惠东的《潮州茶经》等。,都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素材。

岭南背靠五岳,面向南海,山峦叠嶂,海岸线长达3368公里,珠江三角洲、汉江三角洲水网广阔。因此,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非常有利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岭南地区狩猎、农耕、捕鱼一应俱全,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美食、蔬菜、水果等各种美食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岭南饮食文化是在岭南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语里叫“喝茶”,广州人爱“喝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也是饮食文化。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曾带着贴身侍卫去茶馆喝早茶。毛泽东有一句诗“我不能忘记在广东喝茶”。在广州,人们以茶相待已经成为一种礼貌。如果客人到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奉上一杯“美茶”,第一句话就是“请喝茶”,以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就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了市场,使得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商品价值于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喝茶已经超越了“茶”的范畴,成为一种社交方式。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鲜明特征。

功夫茶:《清代野史大观》说:“中国讲沏茶,以广东的汀芝、张泉、潮汕功夫茶最为重要。”主要术语:粤语、客家话、潮州话。

粤语是澳大利亚第五大语言,在香港和澳门享有官方语言地位。粤语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一种语言,有一种说法是粤语被视为日常使用的五大主导语言之一。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是中国最大的侨乡,也是中国华侨文化的典型代表。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是广东的传统学科,研究成果丰富;侨乡文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2006年6月24日,165438+广东省海外中华文化研究基地在五邑大学成立,这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外中华文化研究基地。

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大范围中的一个文化板块,也可以产生很多研究板块。侨乡文化与岭南文化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是岭南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将与岭南文化形成互补的格局。

新旧并存是岭南文化的特色——既是旧文化的守护者,又是新文化的开拓者。侨乡文化具有这一特点,既引进西方文化,又坚守传统文化。新旧不和谐一直是一个误区,所以如何发掘新文化,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是海外华人文化中值得研究的地方。

广东华侨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的本质特征:华侨的历史和文化本质不仅仅是一部苦难、创业和爱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这是华侨文化及其研究持续发展的根本和生命之源。五邑、广府侨乡的华侨文化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华侨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开放、学习和接受。“华侨”不崇洋媚外,不完全西化,不迂腐固执的“故乡”,凸显了华侨故乡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因此在中国海外华人文化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品格的贡献:开拓、开放、包容、主动、自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