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6城市升级人才引进政策,放宽限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NDRC)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除少数特大城市外,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据媒体报道,2019以来,海口、广州、大连、常州、Xi、南京等6个城市发布新政,放宽落户限制。

为了吸引人才,除了落户限制,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多元化的人才政策。据统计,截至18年2月,2019年,超过16个城市发布了各类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从2017开始,人才争夺战就打响了。两年时间,主要从二线城市开始,蔓延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甚至吸引了很多县级市加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就业转型、教育转型、政府服务转型的考验。

落户政策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

今年年初,多地出台落户政策,放宽了学历和年龄限制。

海口市2月13日受理申报的《海口市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在学历、年龄等方面有所放宽。学历方面,将范围扩大至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或出国留学人员。年龄方面,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由40岁放宽至55岁,全日制大专毕业生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由40岁放宽至45岁。

Xi安提出,所有高校学生(教育部Xuexin.com户籍)均可迁入落户。此外,落户年龄限制再次实现突破:取消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龄限制;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年龄由35周岁(含)放宽至45周岁(含)。

一线城市广州也于6月5438+10月65438+10月01发布新一轮移民政策体系,将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年龄限制分别由35、40、45岁调整为40、45、50岁。同时,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到家里。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保室主任陈秋林认为,不断放宽落户政策,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从户籍入手,逐步解除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流动壁垒。

加入到从省级到县级的人才竞争中来

2017年初,武汉“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了人才第一枪。今年,人才争夺战主要集中在新一线或二线城市,如武汉、Xi、成都、南京和厦门。

2065438年3月21日,北京宣布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凡符合条件的北京市急需紧缺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财务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利发明人、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引进。同月,上海也提出打造“人才高峰”。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争夺人才。

今年年初,各地争夺人才的政策集中发布。据统计,截至2018,2019年2月,至少有16个城市出台了各类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据记者统计,一线城市3个,新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4个,三四线城市4个,县级城市1个,人才争夺战如火如荼。

买房和生活补贴成为重要手段。

买房和生活补贴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019年初,多个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安徽亳州市最高可领80万安家费;江苏省镇江市3年给予硕士、博士毕业生654.38+0.5万元、20万元住房补贴;浙江省宁海县给予落户宁海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资助6543.8+0亿元;成都高新区为创业团队提供5套以上人才公寓,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各地的人才引进服务也进一步完善。6月65438+10月10,北京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华技能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在京有突出贡献人员等五类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直接引进人才,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深圳在实现高校毕业生“二批”引进的基础上,将“二批”扩大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人员引进、博士后及其配偶子女入境;海口市政府搭建了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

此外,南京修改了南京积分落户,首创住房面积每1平方米积1分,最高积90分,多套房面积不累加;湖北襄阳市发文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可以申请公积金住房贷款。

增加人才数量的政策相当有效。

2月13日,Xi发布《Xi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是自2017年初Xi出台“最宽松落户政策细则”以来,户籍政策的第七次调整升级。

据当地媒体报道,户籍新政实施以来,Xi安新增人口超过654.38+0.05万人,单日落户超过8000人。2065438+2008年市外迁入人口79.5万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1.253人,学历和人才引进占63.5%。此外,南京、合肥、成都等多次加大人才政策的城市,2065年均落户超65438+万,438+08。

然而,人才流失和回流的现象也很突出。据统计,23%的人逃离北上广深约15个月,会选择回到一线城市。

■解释

1为什么会有人才竞争?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各地争抢人才的现象恰恰是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表现。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8,年均劳动力减少600多万。与此同时,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现已提高到76.7岁,导致出生人数少,死亡率低,平均预期寿命长,造成了养育人口、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无论是所谓的高端人才,还是劳动人口,甚至是消费者,都越来越短缺,他们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一直是竞争的对象,但我们看到,劳动年龄人口甚至有消费能力的人都成了竞争的对象。”

此外,陈秋林认为,人才的争夺也与城市化有关。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劳动人口需求增加。无论哪个级别的城市,都面临着缺人的问题。

对此,杨燕绥提出要重视理论研究。杨燕绥认为,目前中国缺乏生育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并且“街沟”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人口结构的规律、违反规律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研究不足,会导致对宏观规划的反应相对迟缓。

2城市如何留住人才?

陈秋林认为,短期来看,降低落户门槛确实可以吸引人才,但长期来看,尤其是国家层面出台了放宽落户限制的新政策,将考验城市留住人才的实力。良好的经济前景,众多的支柱产业,社会稳定,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这些都是城市实力的体现。

“要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让城市温暖起来。”陈秋林提出,除了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还要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要根据年轻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制定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留住人才。

针对城市自身实力的锻造,杨燕绥认为应该从单纯的数量发展向质量和特色转变。城市发展应该是全国范围的,各个地区都应该遵循当地文化和资源状况的整体规划和综合改造。“有的适合绿化种植,有的发展旅游业而不是盲目跟风发展房地产。”杨燕绥指出,只有全面转型、具有人文发展氛围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和人口,发挥他们的作用。

3城市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陈秋林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定义也在变化,学历门槛不能成为简单的衡量标准。“只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人才在地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杨燕绥认为中国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杨燕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无人管,很多人无事可做”的现象在所有国家都会出现,我们也一样。这就需要跨学科培养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变人们滞后的就业观念。“并不是学历越高,提供的服务就越少,经济越发达,对服务业的需求就越大。”杨燕绥提出,让大家认识到* * *在经济下享受互助服务,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此外,杨燕绥指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不是来自低成本的劳动力,而是来自高素质的人口。这就要求劳动人口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良好的资产结构,能够以消费拉动经济。无论是劳动年龄阶段,还是老龄化阶段,对国家和地方的贡献大于个人消费,才能出现在生产中,产生红利。“这种人口红利需要时间去培养。”(记者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