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上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只复习了不到两个月。之前一直在国外准备GRE和托福考试。后来因为GPA差,语言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因为是跨专业,一直在出国和考研之间纠结。最后决定放弃出国这条路,专心考研。第一次考试是全国统考,最后我专业课不及格,总分只有300。但令人惊讶的是,我在没有任何复习的情况下,政治考了71。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用了29天的时间,以每天150页左右的速度,完成了北师大出版的《中国时嘉世界史》全套教材,共3500页左右。后来买了山东大本钟之类的辅导书和考试大纲,看似没用,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只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
第二年,意犹未尽,总觉得自己的潜力没有完全挖掘出来。300分的分数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因为A区国家线好像只有295。今年我在学校周边租了一个房间,现场复习。基于去年的感受,我把重点放在了广泛阅读上。因为当时的目标是北京大学,所以我花了很多钱把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方向的教授的代表作全部找来,然后一个一个看。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如果这样的问题阻止你打开一本书,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所以一定要大胆,多读读这些老师的作品。当然这是针对自主命题的学校。我觉得对于参加统考的学生来说,仅仅依靠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够的。只有“竭泽而渔”,才能在考场上尽可能少的丢分。
三年来,我的复习都集中在专业课上,因为专业课总分300,政治英语才200。而且政治分拿的很轻松快捷,但是英语分提升空间不大。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备考还是以后的研究生生活,专业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一年的复习中,我用了传统的六卷本加上比较新的高教版四卷本,还有一本* * *十本书作为基础读物。六卷本前后看了七八遍,四卷本大概看了三遍。我觉得这两套教材互补性很强,六册书中的知识点都很详细,但是很多观点都比较陈旧;四卷的引用文献和学术观点都比较新。所以两套教材合在一起会更好。另外,专业课的复习也要尽量扩大。我的拓展思路是从世界通史的角度出发,围绕“通史”这一主题读一批书,比如何顺国的《世界史:以文明的演进为线索》。
杰克逊·J·Spi wagger l的《西方文明简史》(上册),Lerner的《西方文明史》(上册)等等。
然后按照国史的线索读一批书,比如的《英国通史》、米盖尔的《法国史》、杨的《美国史纲要》、方纳的《给我自由:一部美国史》等。这个系列集中了英法美德日等几个大国的历史线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历史脉络的把握和理解。那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阅读一些以时间周期为主题的作品,比如科瓦洛夫的《古罗马史》,瑟尼的《中世纪西欧史》等等。
当然,这种复习方法的整体阅读量很大,作者只实现了原计划的一小部分,但对巩固专业知识确实有帮助,基本脱离了对市面上出售的各种终结性辅导材料的依赖。个人认为这类辅导书的编写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如果真的想做学术工作,完全可以用更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来代替那些肤浅的梳理,自己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提升能力的过程。
对于很多人问的主观题怎么答的问题,我的理解是,真正的高分答案应该是题目所指向的基础知识和对该领域一些学术观点或名著的评论的结合。其实每个主观题都可以写成命题作文,答案应该是一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的文章。很多同学把主观题当成纯粹的答案,完全不在乎语法和修辞,使得写出来的答案“不堪入目”,这也是影响主观题分数的一大问题。平时多练笔,提高写作水平,对提高主观分数会有明显的好处。
我们老师对于如何抓住复习重点,尤其是如何搜索看起来像考题的知识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另外,老师常年在学术领域打拼,功底深厚。学会按照老师的思路看书,让我觉得更有效率和效果。课程虽然只有几天,但是里面的知识量非常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老师传下来的讲义很有价值,把复习中磕磕绊绊的地方拿出来总会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