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接触了中国十大风云人物。

2007年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人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方永刚,党的理论传播者;谢,一个精心为亡妻一家服务了33年的河南籍工人;香港传奇情侣钟和胡宏烈;用爱唤醒英雄的妻子罗颖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李丽,湖南人,人称张海迪;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孟祥斌,一个为救溺水的人而牺牲的年轻士兵。此外,中国还特别赞扬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发团队。

第1号: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从1950开始争取回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从1955回到祖国,用了五年时间。从1958开始,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航天器研制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技术发展极其重要的实施方案。65438年至0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交报告和计划,建议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钱学森为解决卫星发展计划实施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钱学森在许多方面为科学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以自己在总体、动力、制导、空气动力学、结构、计算机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在组织和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发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荐词集锦:

中选委委员阎肃深受感动,他这样评价钱学森老人:宇宙浩瀚,天空全在一个孩子的心里。震惊世界,两颗炸弹直冲云霄,一颗星星,把中国人的骄傲铸就得淋漓尽致,寒霜未落鬓角。回过头来,我只是默默地笑了笑。

中国遴选委员会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时深受感动,他写道:钱学森回国后,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艰辛;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在研究中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实力;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了中国航天足够的力量;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开创的事业正昂首阔步,气势如虹!

颁奖词:在他心目中,国家最重要,家庭最重要,科学最重要,名利最少。5年回国,10年造了两颗炸弹。他是开创祖国航天的先驱,劈开荆棘,把智慧锻造成天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库,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第二名:李剑英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历任飞行员、中队长、飞行员导演。2006年6月165438+10月14日,李剑英训练回来的路上被一群鸽子撞了,发动机停在空中。此时飞机高度为194米,跳伞可以保命。从鸽子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的2300米跑道延长线两侧680米范围内,居住着7个自然村,3500人。当时飞机上有800多升航油,120多枚航空炮弹,1火箭,易燃氧气瓶。如果跳伞的飞机失控撞向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期间,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他放弃了三次跳伞的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被地面上方的护坡挡住,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16秒,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爱民的美丽赞歌。李剑英曾经1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2006年6月6日65438+2006年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记一等功,追授“空军功勋飞行员”荣誉金质奖章。

推荐词集锦:

中选委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时写道:李剑英曾说:“人民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应该永远感激。”正是士兵丰富的正义感和感激之情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被中国选出的委员任伟新感动,他这样评价李剑英:生命是民族的生命,荣誉是国家的荣誉,蓝天是剑,英雄不死。在永恒的十六秒里,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民之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星落到了地上,灵魂回到了天空。他有22年的飞行生涯,但命运只给了他16秒!作为一名军人,他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不能转弯,他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第3名:钟启荣,胡红烈与香港教育界的传奇情侣。

事迹:两人都是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胡洪烈被任命为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从1993第八届开始,连续两届被任命为政协常委。胡鸿烈、钟启荣青年时代是民国司法界、外交界的青年才俊,从65438年到0953年回港后一直在执业律师。因为很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所以在1971,他们自己创办了庶人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35年来,胡斯一家为学校努力工作,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胡宏烈甚至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出入法院打官司,赚校舍的工程费,度过了他的晚年。估计两人创办树仁学院,一生积蓄估计至少4-5亿元。1979年,胡博士应邀回大陆参加中国国庆30周年庆典。他受到邓小平的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大陆的立法局议员。1987,胡博士被任命为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推荐词集锦:

感动于中选委委员,他这样评价钟和胡宏烈: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直做好事,一辈子做一件好事!

中选委委员王小慧在推荐两位老人时深受感动,他写道:他们的信仰反映了很多社会无能为力的角落。我们每个人在弥补社会空缺的时候,其实是在弥补更多缺席的人。他们育人百年,更仁者百年。

受中推委王的感动,在推荐两位老人时,他写道:我想到了中国的军事训练。胡忠夫妇是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但他们觉得穷学生,也就是他们抛弃了家园,投身于教育事业。庶人学院是一座将永远感动中国的纪念碑。

颁奖词:本来可以丰衣足食的圣贤夫妇,就这样倾家荡产,一生奔波。对于学生来说,甘愿做一只骆驼。对人好,牛马也是。我们相信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他们为教育树立了榜样。

第四名:在孟祥斌为救溺水者而牺牲的年轻士兵。

事迹: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2007年10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青华和女儿去市区购物。约11: 20,在经过同济桥时,一名有自杀倾向的年轻女子从10多米的桥上跳下。孟祥斌冲到桥上,脱掉衣服,不顾冰冷的水,潜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逐渐向他们靠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年轻女子从水中托起,交给救援人员,但她又沉入水中。13: 40,被打捞上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未能保住年轻的生命。65438年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人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孟祥斌从1997到12参军。他是山东齐河人。他爱学习,也愿意学习。当选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

中国评选委员会委员彭长城这样评价孟祥斌:我们常常无时无刻不在追问我们生命的意义。或许意义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行动。孟祥斌夸大了他生命的价值。

感动于中选委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时写道:真正的仁者视他人生命为己有,真正的勇者愿为他人生命献出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冷,壮士一去不复返。也是命,也有亲人。他摔了一跤,救了另一条命。不要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通过交换来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着了,给了我们温暖的灵感。

第五:方永刚把他的忠诚献给了最伟大的事业。

事迹:男,44岁,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方永刚从军20多年,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方永刚热爱他的工作,兢兢业业,忠实地履行他作为军校教师的职责。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他的学习和研究就会进一步深入,研究成果就会不断推出。出版政治理论专著16部,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军队院校教育银奖和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国际后勤部客座教授,方永刚先后为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业、离退休干部、学校等单位做了1000余次辅导报告。从部队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北国漠河边防到南疆海防检查站,他都留下了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们誉为“2006年6月,方永刚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给学生上完了最后两节课,在病床上完成了三个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方永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诚学习、真诚信仰、真诚宣传和真诚实践,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个军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

推荐词集锦:

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卢晓华深受感动,他评论说:有人说这个理论是灰色的。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他用自己的实践和生命告诉人们,理论是多彩的,生命之树是常青的。

中选委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时深受感动,他写道: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反思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传播者,他传播的理论,加上他的品德,赢得了年轻一代。

颁奖词:真正的军人,能在和平时期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士兵在临死前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论家,也是一个敢于奉献一生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以冲锋的姿态保住了性命。

第六名:湖南张丽丽海堤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40岁那年,她又倒霉了。车祸使她的下半身完全瘫痪,她由轮椅陪伴。在命运多舛的人生中,她不仅没有抱怨,还选择了一种向社会传播爱的方式。她创办了“丽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先后志愿深入省内外100多所学校、企业、社区、监狱举办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超过65438+万。帮助近百名厌学儿童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信心。四年多来,她的善行已经洗礼了20多万人。她也成为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称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

中推委王深受感动,他这样评价李丽:从李丽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李莉也证明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多么弱小,只要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去爱,就一定能为社会上广大的良好道德风尚做出贡献。

感动于中选委委员于丹在推荐李莉时写道:虚弱的身体,坚强的心灵,这个坐标是对太多健康身体的提醒,让我们更加自省,看到真诚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

获奖感言:残疾破不了,贫穷穿破不了,灾难击倒不了。坚强会伴随她的一生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着强者的歌。五年时间,八万颗冰冷的心被温暖,被接纳,被偿还,被延伸。她用轮椅为爱情画出最美的轨迹。

第七名:闵恩泽,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石化催化剂专家,1994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5438年6月+200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之一。闵恩泽突破重重阻碍,于1955留美后回国。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主研制出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迫切需要,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不忘科研工作,领导各种催化剂的研发,并投入生产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的跨越式发展。1980后指导了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和油品升级的需要。闵恩泽院士是受人尊敬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化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研究领域,将催化剂科学技术延伸到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自2001以来,他所指导的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闵恩泽就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并被查出患有肺癌。两个肺叶和一根肋骨被切除。但他并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坚持工作,不断突破,至今仍工作在科研一线。

推荐词集锦:

受中国评选委员会委员卢晓华的感动,他这样评价闵恩泽:回国50多年,奠定了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基础,以知识报国,一生硕果累累。他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用他的贡献享受人生。

中国选出的委员任伟新在推荐闵恩泽时深受感动,他写道:青年是书生,爱国有志气;一个年过八旬的人,向国家报了常数。业绩突出,贡献突出,桃李不言,接下来就是想办法了。

颁奖词: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点亮能源行业。以创新为乐,拨乱反正,他创造了中国的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革,永葆生机。他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第8名:陈晓兰坚持医德,无私无畏的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上海某医院理疗师。近年来,陈晓兰一直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事打假工作,她曝光了20多种医疗器械,其中查处了8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因此被评为“3?15质量先锋”。在她10年与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第一手证据,她曾经假扮成病人,冒着生命危险“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多次出台专门文件,取缔和查处了7种曾经广泛使用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肯定和奖励。目前,上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

中选委委员彭长城深受感动,她这样评价陈晓兰: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重任。她屡遭报复,尴尬不已。她坚持下来,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规范性文件。她所做的无愧于她作为医生的良心。

感动于中选委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时写道:一个弱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走向。

颁奖词:虽有千人,我已不在!十年来她一直处于艰难险阻之中。既然她穿着白色的衣服,她就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能重要。她是医生,治病,让这个行业更纯粹。

第九名:谢已经为亡妻的家族服务了33年。

事迹:男,55岁,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新竹春实业有限公司机电工人。1973年,刘与同村姑娘谢巷结婚。次年7月,谢巷去世前,叮嘱丈夫要照顾好父母和智障兄弟。从此,刘对倾注了33年的忠孝,成就了一个孝顺、友爱而惊天动地的谢(刘后来改姓谢)。1979我公公中风严重,再也没有站起来过。一个老了,一个瘫了,一个傻了,一个年轻了。家庭的重担全落在谢的肩上。谢老了,病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他的孝心没有变,他的责任没有丢,他的良心没有丢。他隐藏着最沉重的悲伤,肩负着保持希望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

中选委委员深受感动,对谢的评价是: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顾名思义,信守自己的人生。

中推委在推荐谢时深受感动,他写道:家庭是什么?它是世界上最可靠的社会细胞。谢所做的不仅仅是孝顺,更是对家庭和亲人的忠诚,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颁奖词:当命运的风暴袭来时,他没有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但他的头从未低下!用33年的努力,延伸我们的爱,信守我们的承诺。他像一匹老马。他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步走到了善良的巅峰。

第10期:罗映真唤醒沉睡700个日日夜夜的爱人。

事迹:女,27岁,党员,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罗英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英珍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倡导家庭美德。她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和支持禁毒工作。这些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正义和爱的赞歌。2005年6月65438+10月1日,罗金勇和妻子罗英珍回家看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不怕与三名毒贩决一死战。因为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成了“植物人”。从此,罗英珍肩负起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细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治疗期间,罗英珍在医院附近租房,省吃俭用,每天全心全意守候在丈夫身边,与他谈心,含泪写下600多篇爱情日记,在意识深处呼唤丈夫的觉醒。现在,罗金勇已经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恢复过来。他会眨眼,会说“你好”、“是”、“累了”等简单的话,喝水的姿势也很特别。目睹这一奇迹的人们说,是罗英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入选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授予罗英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也授予罗英珍二级警衔。罗金勇夫妇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之手,积极支持警察嫂子罗英珍。

推荐词集锦:

被中选委委员刘姝威感动,她这样评价罗莹珍:谁说长床前无贤妻?罗映真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被中国选出的委员王小慧感动,在推荐罗莹珍时写道:苦难让爱情变得坚强,爱情因为苦难而永远闪耀。她不仅唤醒了自己的丈夫,也唤醒了很多人在这个复杂的时代拷问自己的内心。

唤醒演说: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灵魂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她对爱人的忠诚。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困难却能体现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R&D团队

事迹: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又一次重大跨越。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中,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产品、设计和条件来完成的。“嫦娥一号”完全是“中国制造”!

感动于中国评委对嫦娥团队的评价: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人才。为了实现“变轨精确、绕月飞行、首飞成功、寿命一年”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根据探月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锐意进取。短短三年多时间,他们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字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和数码管。这是一个高度团结的团队,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行动。这支队伍不负众望。10月7日,165438+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度进入绕月轨道时,举国欢庆,欢呼雀跃。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期待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有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有雄心、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程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中华民族完全可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

我最崇拜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最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江后浪推前浪,丰田新耳朵赶上老耳朵。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全靠这新一代(阎肃)

年轻人的志向,就当是浮云吧。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十年磨一剑,为中华民族实现了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自豪感在心中荡漾。惠惠中国,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开始展现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和辉煌。(陈)据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师们,带着青春、激情、智慧、报国之志、强国之梦在飞翔。70后、80后证明自己接过了承载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辈的速度,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指向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航天员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小慧)

一个永恒的奔月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光荏苒2007年,嫦娥奔月,一个民族的心一起翱翔。庄娥,圆了我千年飞天的中国梦;中国强大了,中国崛起了,世界腾飞了。(纪宝成)

中国人飞上月球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然而,真正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中国人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是嫦娥奔月成功的强大动力。他们不屈不挠、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蹈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远镌刻在浩瀚的太空。(杜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