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适度阅读

。朱是四书体系的创始人,他认为四书应该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来读。

先读《大学》,确立它的尺度。就像盖房子之前先打好地基一样。“大学”包含了为他人学习的轮廓。“大学”的意义是教人成人,成人是为了学习。作为“大人”的尺度,从“清正廉明”到“养气平天下”不等。一个“成年人”不仅关心和理解世界上的一切,而且唤醒和审视自己心中的每一个念头,关心自己的国家和世界。更重要的是,成年人把一切、自己和世界连接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包括“万物——自我——他人”在内的广泛的人生内容,而且阐明和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和重点。所以朱强调四书要先读大学,大学的内容可以当书架,其他的书再补上。

第二遍读论语,建立基础。《论语》是孔子弟子问答的记录,孔子的话默默无闻地记录下来,是最亲切可信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也包括在内。因此,重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圣人的和平之道。

第二遍读《孟子》,以刺激其发展。孟子曰:“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笔极其瑰丽,如《孟子》、《泰山上的乔岳》。儒家起于孔子,孟子平其源。朱以《孟子》为第二部《论语》,激发了《大根书》确立后士人昂扬的志向。例如,干一说,“一个绅士总是努力提高自己”。读孟子激发他的发展,就是激发学者勤奋健康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尽其所能。《中庸》这本书难读,初学者忽略。你需要读完另外三本书,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去读。在《中庸》中,朱称之为“孔子教心”,“若任其发展,必藏于秘密之中”。所以中庸的道理是很精密的,要放在最后研究。

《四书》的阅读顺序不仅包含了朱对四书内容的理解,也包含了朱自身教育的深刻含义。关于四书的具体阅读原则和方法,朱曾说:

教孔孟。孔孟不在了,不会说话了。你一定要把这个心和孔孟的心比一比,把孔孟的心变成你自己的。非要自己说的时候,孔孟点头说是。可以说孔孟不会说话,一直说要去。这样说孟子,就不能说孟子,只能说“太子”!

所以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管好自己的心”。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呵护孔孟之心。古书不会说话。如果你让你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去阅读它们,你最终只会得到你自己的观点和偏见。所以,重要的是要虚心读四书,让我们看到古人的用心,领略其精神之美。

其次,在阅读“四书”时,一定要“浸淫一心”,每一本书都要熟读精读,一定要做到“一本没看完,另一本没看完”。读《论语》时,没有孟子;读上一段,如果没有最后一段。否则,读到这里,错过那里,就会接二连三地被打扰,没完没了。

第三,读《孟子》时,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读,《孟子》要细读。《论语》一个字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在心里背,仔细思考。《孟子》中的文章是一个很长的段落,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熟悉文意,不能像读《论语》那样逐字逐句忽略。

第四,四书圣人之言,寓意沉重,需要深入阅读。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种表面意义,所以不追求第二种意义。只有看清字缝,深入思考,才能透彻理解意思。

最后,也是极其关键的。读四书要在平淡的生活中领悟,在自己的身心中领悟,在自己的行为中践行。四书所讲的无非是正义的人生。四书的“读”,不仅是“知”,更是“行”。因此,在《论读书方法的体裁》的第一句话中,朱说:“读书只是读书人的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