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培养自己的个人性格?

第一,要注重自身修养。要坚守信仰,把握方向,不忘自己的主动胸怀,胸怀大志,保持严肃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家风家风,做好自己,诚信待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读书使人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读书给人智慧,给人思想,让你成熟,让你有哲理,让你从无知到有知成为智者。

第三,要遵守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没有红灯的制约,就不会有绿灯。一定要守住人生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正直的人,做好自己。

扩展数据

道德品质的要素

1.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品质。

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人类幸福、繁荣和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特征性品质。”亚里士多德在《尼科凯尔伦理学》中指出,“我们把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称为美德。”可见,这种品质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在什么是“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上,中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传统。孟子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庶人去之,君子留之。顺明对平常之事,明察人情,以仁义为行,不以仁义为行。”

这段话应该有两层意思:仁义作为道德品质,是人和鸟的关键界限。这是很清楚的。也明确了“仁义而行”是从仁义之心出发,以仁义的内在品德而行,而“不以仁义而行”是指这样的行为不是遵守仁义的“规范”和“要求”,而是以德、以良知而行,这也证明了“仁义礼智,非我从外。”

“圣人,像我”,“顺,人也;我也是人。”朱说:“仁者,德之于心,不在外。”放手而不求,所以有想远的。相反,如果你要求,你会在这里。你丈夫远吗?”(《论语注》卷四)孔子形象地说:“一匹马,不叫力,叫德。"

(《论语·贤文》)赞美千里马不是因为它的力量,而是因为它的品德,这说明君子以“德”为首,“才”为次。理想的人格品质,在孔子看来,是智、仁、勇的“三德”;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的意志和品质

仁义道德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孟子多次强调:“仁是人的安全屋;义,人之正道也。”(《孟子·句读自娄章》)“无恻隐之心,无人性;没有羞耻心,没有人性;没有听天由命之心,是不人道的;一颗没有是非的心是不人道的。

慈悲是仁的目的;耻恶之心,义之端;心之辞,礼之终;是非之心,也是智慧之端。人有四端,但还是有四个身体。”(《孟子·公孙丑章句》)

2.道德是倾向和性情,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状态。

道德和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获得和培养的。亚里士多德看到,我们所有的道德美德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习惯养成的,但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习惯”,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程序,它的意义要丰富得多。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种特质的发展需要具有这种特质的行为。只有做正义的行为,一个人才能给自己灌输正义感,做正义的事情的习惯会帮助我们成为正义的人。这种做法是通过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而内化的,贤惠的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从做正义的事到成为正义的人,这种说法表明,当代伦理学所提出的“做”和“存在”并没有尖锐的区分,即“如何行动”和“生活状态”之间不存在“做(什么)”和“存在(谁)”的差距,但亚里士多德有。

道德是一个人的状态或性情。如果一个人大方,那么他就有某种性格,气质上大方,也就是习惯性的,可靠的。美德要求,作为一种品格,为了正确的理由做正确的事情,而没有严重的内心不情愿,并以这种方式发展你的品格。

例如,你全心全意地慷慨,公平行事,从不食言,等等。这才是从人品出发的好行动的真正动力。正如安娜斯所说,美德是一种品质,它承载着伦理价值(比如正义和善良)。因为这些气质是我的,它们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的性格和我的特质,它们让我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度过一生。所以,思考德性,导致思考我的一生。

这种气质要转化为内心的一种内在品质。孔子见卫灵公德厚色,叹曰“吾未见德善者为好色之人”(《论语·子涵》)。他希望一个好的品德,像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一样,达到“好色、恶臭、诚实”。善德如淫,诚为善德”(《朱论语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