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去这些大学上大学。
更何况你选择了专业,最后的工作也不一定是你的专业或者你所在领域的一小部分,所以在学校要好好学习。
情商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培养,因为很多不同省区的人,很多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在这里交织,正式提高了我们的认知,也和人相处,交朋友,所以这段时间是提高我们情商的好时机。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首先看你的分数。如果能上985.438+0438+0,首先要考虑学校,其次才是专业。985.211进不了一个学校,但是还在一条线。要考虑专业,尽量留在一个学校。如果这些选择的学校真的没有自己满意的专业,那就去两个专业不错的城市。第二个主要是专业,学校不特别。
想一个例子。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大学成绩很好,让我帮他做志愿者。他小时候的愿望是超过我家清华第一“榜样”。我仔细研究过他的分数,确实不错,尤其是物理,省赛有奖。总分应该在清华的线上,但不会超过太多。于是我提出,如果他报考清华,他可能很难进入电子、计算机这类热门专业,但机械工程、水利工程问题不大。如果他在学校稍微退而求其次,可以去上海交大、同济这样的学校,基本上什么专业都能进。除非他真的对机械或者水利工程感兴趣,否则后一种选择更好。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他很喜欢,也很有兴趣学。毕业后,他现在在加州硅谷工作。
大多数需要为先选学校还是专注专业而纠结的人,很可能和我这位亲戚一样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升的够高,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但是考不上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他们要想考上喜欢的专业,就得在学校稍微委屈一下。当然,在清华和上海交大之间选择会稍微容易一点。如果涉及到一两本书,那就显得比较严重了,尤其是在国内就业要靠本科学校的前提下。
在美国,很多普通学校都有知名专业。比如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不是麻省理工)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学校,但它的高分子专业却是世界顶尖的,该专业毕业的博士都曾在常春藤盟校任教。相比之下,哈佛和耶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并不出名。所以在美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多的是选择去麻省大学,而不是追求名校。
对大学毕业一年的个人看法;
如果可以择校,一定要先择校,原因有三。
1.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公司只招985,211。为什么?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太多,成千上万的简历一份一份看不完。要有筛选标准,学校首当其冲。同理,一校二校,二校三校肯定会选择前者。
2.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友资源是不可估量的。即使上的是不太好的专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通过转专业去理想的专业。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另外,好学校的活动、学术论坛、报告等公共资源也极其丰富,还有很多留学的地方,这些都是好学校的优势。
3.除了一些非常专业的理工科工作,还需要相应专业的学生,现在很多工作接受度都很高。因为大部分管理工作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特长,所以当我们毕业后进入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小白,需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这就是我觉得专业没那么重要的原因。
当然,专业是学校里首要参考的。另外,如果一定要去理工科或者相关要求的岗位,也可以参考专业。
在大学学习一部分是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想吃想死,最好上个好大学。毕竟中建、中铁这些老牌国企都是直接收人,什么都不问。
再过一周左右,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成绩就要公布了。高考成绩公布后,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志愿填报。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该不该选机构?还是选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地区?还是选择大学?
换句话说,理想志愿=好学校+好地区+好专业。
而且好学校+好地域+好专业=好就业。
1.为什么地理更重要?志愿填报时,流行说读书就去北上广。
北、上、广、深的高校因为经济比较发达,所以比较受欢迎。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你的就业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无论是毕业时想找工作,还是读大学时想找实习机会,大城市都相对容易一些。
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考虑机会成本,企业会优先考虑招聘成本低的地方,组织校园招聘。
招聘成本最低的地方是企业周边的高校。如果周边高校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去大学集中度高的城市。
另一方面,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质量越好。
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并不呈正相关,但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办学经费更多,学校发展速度更快。
所以志愿填报的时候,从地域上来说,应该优先考虑一线城市,也就是北、上、广、深。另外,可以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密集的城市,如武汉、成都、Xi、哈尔滨、南京、杭州、天津等。
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些经济发展比较高的非省会城市,比如大连、厦门、青岛。
2.志愿填报时,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学校。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上大学就像坐火车一样。清华北大是软卧,重点大学是硬卧,普通大学是硬座,专科是站票。火车到站时,每个人都下车了。没有人会看你是从哪里来的,但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会根据学历来分配岗位和薪酬,因为企业除了学历没有更好的办法。
个人认为,在院校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名牌大学。
以前很多考生和家长会认为211和985大学都是名牌大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同。有些高校,考生去了之后立马后悔。这些高校之所以能入选211和985高校,并不是因为综合实力强,就业质量好,而是因为行业关怀,西部支持,政策倾斜。
所以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不能只看它是怎么宣传的,或者是不是“211,985院校”,而要重点看这个院校近几年的分数线。一般最低分数线高一点的院校都不会太差,无论考生的认可度还是社会声望。
3.说完地区和院校,再来说说专业。在专业的选择上,当然要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至少,不讨厌自己选择的专业。
另外,有些考生喜欢某些专业,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这些专业,而是觉得这些专业比较热门。看到这些专业,工资更高,来钱更快。
以金融专业为例。近年来,金融专业非常热门。很多考生觉得学了金融专业,毕业后可以去券商或者银行。
其实现在很多券商和银行更青睐数学、计算机、统计专业的毕业生,或者数学、计算机、统计等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而硕士专业的则是金融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本科毕业即使能进银行或券商,一般也要从基层做起。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不多。并不是说你毕业后年薪几十万,工作环境高大上。
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如果你真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那么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也不用太担心。
理科考生建议优先考虑理工科专业,文科考生建议优先考虑英语、语言文学、经济、法律等传统基础专业。除非你真的很感兴趣,真的很懂,否则不要贸然选择那些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专业。
4.选院校还是选专业?把这三个因素分析清楚之后,题主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选专业优先还是选学校优先?
这个需要结合你的高考成绩来决定。
第一,如果你的高考分数比较高,是高分考生,那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地域、院校、专业三个因素,尽量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好学校的好专业。
第二,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算太高,成绩处于中等水平,那么这个时候建议优先考虑地区和院校。
在具体院校的选择上,建议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211和985综合类院校。
因为综合211 985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全面,而且大部分专业的实力都不会太差,假设万一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管是想调专业还是考双学位,选择的余地都比较大,你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此外,近年来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高校,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减少对专业的顾虑,推出了大类招生和零调剂(零调剂是指只要你填报了专业志愿,不重复体检服务和专业要求,投档后不会被辞退,不会被调剂到你没有填报的专业),本科期间可以自由转专业。
所以对于成绩中等的同学,建议优先考虑院校,尽量选择综合实力强的院校,211,985。
第三,如果你的高考分数不是太高,你的分数低于本科二批,或者是专科一批,那么当然要优先考虑你的专业。
因为这个层面的成绩,很难选择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院校,甚至在地域方面选择也不多。
在专业的选择上,当然优先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理科考生会选择理工科专业,比如计算机、石油化工、通信、化工、数学等专业;文史类专业的考生,如果能学好理工科,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如果学不好,可以选择一些基础专业,比如英语、汉语言文学、师范院校、法律、会计等。(当然没有绝对的师范专业,是和其他专业挂钩的。)
我是“中考”——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入学规划。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上大学更重要,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看到很多朋友在争论这个问题: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不说学校和专业重要?谁不想去名牌大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高考分数不够,所以在高考分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做出一些牺牲。其实严格来说,这个问题还要加上一个因素,就是大学城。这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都是211工科大学,上海和石河子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分析影响我们高考志愿的城市、学校、专业这三个选项,自然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在有限的高考分数下,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如何进行城市、学校和专业的排名。
俗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人。”说明未来的职业选择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今,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0-80%,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上大学后进入职场,以后会越来越普遍。而高考志愿填报,也就是选大学选专业,其实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叫做学业规划。
最好的学业规划应该是在一线城市的名校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前途的专业。这几乎成了每个考生的梦想和诉求。但是大部分考生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一线城市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几乎成了每个考生的梦想,竞争会很激烈。当我们分数不够高的时候,就要在城市、大学、专业之间做一些选择。那么如何理顺三者的关系呢?应该是什么样的选择顺序?让我们逐一分析:
城市的重要性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它是你四年大学生活的大环境。发达的城市会开阔你的眼界。我还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个城市很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就业城市,甚至是你的第二故乡。2016年北京有24万高校毕业生,一半以上留在北京就业。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选择大学所在的城市,就是选择自己未来工作的城市。你的意思是重要还是不重要?
大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你至少学习4年的文化氛围,大学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受教育的水平。这也是大家容易看到的。但是当你选择大学这个层次的时候,你也选择了可以结识同学的层次。一个好的同学网络可能会让你受益终生。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叫“韩大帮”的词出现了很多次。这个“韩大刚”就是同学的关系网。贯穿整部电视剧的主线。同学关系可以让你变得伟大。
专业也很重要。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它往往决定了你以后的直接职业。另一个是决定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人不容易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有一点,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都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也就是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有些专业知识刚毕业就过时了。而且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识还得重新学习。也就是说以后可以结合工作条件学习专业知识。
所以在我看来,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是大学-城市-专业。最后选专业是没有底线的。底线是,当你不得不接受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你不喜欢,但你永远不会因为讨厌而学不下去。
此时有人会问,那么选专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传统的学业规划是先用专业工具做职业评估,看看自己适合哪个专业,然后再研究专业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最后确定专业。事实上,我认为有必要将传统的工作评估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因为适合自己的专业会给你带来学习上的乐趣,对你顺利度过大学,受到专业体系的影响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讨论的前提不就是在限定的分数线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我还想说明,当你最终走向职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原来的专业并不适合。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看看你周围,你的前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多少人学习做什么?都是很不成功的吗?我正在逐渐接受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观点,叫做“职业越来越不重要”,带引号。
我觉得上大学有两个目的。一种是学习专业知识,直接为以后的职业服务。另一种是在大学的学术氛围中进行熏陶和训练,提高自己再学习的能力,让自己在更广阔的职场中适应,可以参考如何学习。现在后者“如何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论怎么辩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都是怎么选的问题,怎么选既有利也有弊!我来说说我经历过的两个孩子的选择吧!可以参考一下选择。
第一个孩子是职业优先。他2016年高考,高考成绩理科644,河北省525。他可以选择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工大、西北农林科技等几个985学校,当然还有很多211可以选择。当时的情况是,你选了985,肯定进不了别人的高分专业(姑且说高分专业是好专业),又不愿意选医学、师范、化工相关专业,加上地理因素,所以最后放弃了985。然后我从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大学、华北电力(保定)哈尔滨工程等学校中挑选。最后报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档线是531),如愿被录取。西南交通大学应该是铁路行业最老的学校,交通运输专业位居全国第一。它的强势专业是土木,机械,电气,茅以升大学的电气就更不用说了,就业率很好,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前景很好。
二胎是学校的重中之重。2017年高考,高考成绩578,河北省485。孩子不考虑专业,只问学校,只要是985大学,最差的专业都能接受。经过筛选,最终被西北A&F大学选中,他服从了调剂。当时西北A&F大学的提档线是577分,他只高出一分,就如愿被录取了。现在孩子发育良好,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见识的平台。今年暑假他要去美国留学!
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是合理的,都得偿所愿,对自己的选择都很满意。这能说谁好谁不好吗?未来如何发展,似乎很难确定!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可以争论。优先学校必须在学校整体实力和学术氛围上有优势;优先考虑在专业能力和就业方面有相对优势的专业。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你抱怨什么?不管怎么选择,一旦决定了,就勇敢坚定的去做。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条道路。至于哪条路更好,往往取决于行者的心态。只要认真走,谁都可以收获一路风景。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你看重的是大学的名气还是专业?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候选人的需求不一样,他最后想要的也不一样。下面是考研时学校的选择。
如果这个学生觉得自己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进了校门就认为自己必须通过四年的努力摘掉所谓的坏学校的头衔,对学校水平的执念比专业要强很多,那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考或者竞争压力小一些的学校和专业。所谓相对好考的定义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非省会城市的985、211学校,在选择专业时,尽量选择那些招生规模不那么小,但与学校优势专业不对应的专业。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你想要什么?如果是学校的名字,其他的都要给它让路。
如果你考的是社会人文类的,比如哲学、法律、历史,可以优先考虑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因为HR不容易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清楚了解对应候选人的专业实力,所以关注学校会更重要。
如果考的是自然科学类的科目,比如理工类、农业类,建议更注重专业实力。毕竟这些专业对实用性要求更高。如果相关专业在学校受到更多的重视,相应的科研经费也会更多,越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学术水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大学声誉,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学校整体实力比较强,一个是学校整体实力不算太强,但是有非常明显的霸道专业,比如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这种情况下,你还是要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让学习更快乐的研究生老师。
如果你想说有一个985,211高校的背书很重要,我想问你,有多少同学拿到了985,211?全国各省985录取率不到2%,211录取率只有5%。有了这些上了985,211的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都是其他省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院校的学生?
告诉我,除了985,211,全国还有多少其他省份的大学你能叫得出名字?有多少所非本地大学?随便说两个。你知道区别吗?恐怕你得抛硬币来决定谁强谁弱。
如果你想说你的专业和你的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你自己不也做得很好吗?我想问你,如果你在大学学的是现在的工作相关专业,你现在的职业道路会不会更好?别急,想几秒钟再给我答案!
(上图是苗老师自己在上海纽约大学拍摄的。通识教育后分专业是他的特点之一,是尊重专业,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盲目选专业而遗憾终身的最明显体现。)
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远的,是开始寻找自己的职业道路。近,就是发掘自己,专心学习。
从未来的职业道路来看,是和你的专业更相关还是和你的学校更相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大专业关系!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专业都是通用的,并没有因为院校的标签而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水平不那么高的大学。换句话说,你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你未来的职业与你大学所学的专业无关,我想问一下,你大学这么多年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学完会计,你毕业做了行政人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你所学的知识?你学临床医学,毕业后靠卖医疗器械赚了不少钱。我怕你羞于去参加同学聚会!
(上图是苗老师自己在南科大拍的,又一个通识教育的例子。大三才细分专业,给了你延期选择的机会,保证你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从自我探索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应试教育在K12阶段极大地挤压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导致很多孩子高中毕业后从未考虑过终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是哪里人?我要去哪里?如果能在大学解决这个问题,对毕业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你一定要问,这是不是也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有关?当然可以!
如果你在大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那么无论你在哪个学院学习,你还是会像高中一样得过且过,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可以谈些什么理想和情怀?如何才能在学习自己热爱的东西时感到自由、平静和舒适?
当你大部分时间还在埋头考试的时候,你才刚刚高中四年,甚至七年,甚至更多。而你的同学在和你一样度过大学时光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与自己和社会对话,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更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
请问高中四年和大学四年哪个更有收获?
(上图是苗老师在清华亲自拍摄的,是大规模招生的典范。几个专业合并成少数专业招生,大二再细分,可以先粗选,再精选,注意个人和专业的匹配。)
最后说说,专心学习好吗?如果你是一个对汽车特别感兴趣的人,请问同样是500页的书,汽车专论和烹饪食谱哪个更能让你接受?如果你是一个有天赋的运动员,你愿意花一个小时跑步健身,还是花一个小时背诗?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能轻松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而且20分钟就能达到同学60分钟学习的效果。你想要这种感觉吗?
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动力更足,留出大量时间。这是为了什么?找到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去游历大好河山,去谈一场恋爱,增加阅历,也是很好的。
你说一个XXX学校和一个前十的学校没有可比性,没有人会遇到这种选择。
我举几个可能的情况,以广东高校为例:
1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毕业后是想考研还是想就业。如果你选择考研,建议你选择好一点的学校。有一个好的本科学校做背景,你会获得比普通学校更多的考研便利。因为你本科学校比较好,可以选择我们学校考研。如果要跨专业的话(选择自己学校比较好的专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相关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找一些资料也会方便很多。如果你准备直接找工作,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你应该选择专业。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觉得比面试有学位证更重要。
事实上,目前学校通常在下学期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但是转专业的难度和学校的质量是成正比的。可以以转专业为契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问问大四的同学,或者浏览学校官网,查看转专业的相关信息。如果你觉得大一之后肯定能成功转专业,可以在学校和专业中选一个学校。其实这种方法,归根结底,最终目的还是专业。
3不要太在意基础成绩差不多的人。选专业绝对是比较好的,比如中山大学vs华南理工或者广外vs华师大。很多同年级学校外的机会基本都不远了。
4要看专业情况。比如有的同学很想学建筑。深大虽然只是在一二名之间徘徊,但是建筑学还是比较有名的,总比去广外华农调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好。
5地域因素和家庭背景。城市里有很多好的机会,我一直认为深圳大学是一个备选。虽然办学水平不及完全学校,但却是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城市中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其他都是大专职校(先排除了实验性的南科大)。所以,深大的资源不可小觑。深圳各种有钱人经常听说深大的《潜龙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