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体会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0文献识别码:A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被誉为民族的脊梁,素质亟待提高。文明习惯的培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培养教育素质教育他律自律

在生活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在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独生子女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更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形成性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更加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互联网信息的膨胀,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参差不齐。一方面,他们渴望成为人才,希望被社会重视。另一方面,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例如,有些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本位,其次是社会和集体;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于注重眼前的机遇和发展,忽略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能正确把握善与恶、正义与偏袒,进而出现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的影响下,崇尚吃喝和排场;在学习上,他们贪图安逸,甚至逃课,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现象的形成说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日常良好行为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形成性教育的含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系统地接受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使道德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自觉习惯和自动要求,形成有形的道德自律,使文明行为成为智慧的载体。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能通过管理和教育来培养。只有充分认识和矫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在因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第三,培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性格缺陷很多。如: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毅力;生活缺乏自理能力,高度依赖;在性格特征上,往往比较任性,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如果这些缺陷得不到“治疗”,这些大学生即使学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没有完美的人格。因此,要使学生在大学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必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养成教育的方式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人意识。教育者要反复强调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受教育者的意义,引导受教育者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勤于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逐步用正确的是非标准分析问题,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主观积极地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社会和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延伸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

(二)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学习意识差的特点。反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缺乏拼搏精神,缺乏研究精神,学习纪律不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部分旷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闲聊,课后玩手机短信,玩电脑游戏等。

要让这样一群学生学到知识,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配合严格的纪律,引导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受教育,更要在生活习惯上受教育,这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一生对社会有用的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生活习惯不好的特点。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思想引导,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

第四,培养教育的教育方式

(一)学校教育,形成良好开端。

紧张的高考结束后,学生会突然放松下来,进入高校。面对新的环境,他们会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有些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入学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人教育、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从而使学生尽快熟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培养制度制约学生、学生适应高校管理的局面,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

(二)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仅靠空洞的理论说教来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是不够的。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差。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学习。

(三)有明确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的课时更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业余时间,不知道做什么,导致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要给予专门指导,定期举办大型活动,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时刻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

大学有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要自由调动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始终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立、自爱、自强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竞争意识,体会大师的骄傲。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崇高品质和人格的渴望。

(五)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把他律变成自律,让学生在“内化”和“外化”上下功夫。“内化”是指通过学习和教育解决思想和认知问题,“外化”是指通过培养和管理解决行为和实际问题。管理者既要注重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又要建立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教育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舆论导向机制、习俗熏陶机制、行政奖惩机制、法律执行机制等一整套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整体。

(6)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养成教育环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有效协调,形成合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总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获得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培养教育。只有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保持,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才会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教育措施,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