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急!!
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有各种迎宾礼仪。无论是社交团体还是私人会议,主人总是远远地向客人打招呼。有的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人会骑马疾驰而来,有的人会骑着摩托车和越野吉普车前来,在隆重的场合会受到几个梯队的迎接。
如果你去大草原旅游,你一定会去参观蒙古蒙古包,草原上的民居,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至今的传统。当你来到这里,你不能不称赞主人的住所。“这真是个好地方。草原的自然风光多美啊!”否则你会用蒙古语“赛努!Sanu(好!好吧!)表达你的感受,用蒙古语说一句话,这里的主人会由衷的高兴。
当草原主人欢迎你进入蒙古包时,宾主依次坐在蒙古包左侧。一般来的都是很尊贵的客人,主人会主动让你坐在正北的位置(男的坐包的西侧,女的坐包的东侧)。这时主妇会把甜甜的奶食和红烧肉放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热腾腾香香的奶茶,让客人品尝。然后,在问候和笑声中,我们开始敬酒。主人手里拿着哈达,手里拿着银碗和梅绮,把酒献给你。如果客人一口喝完,主人会很开心,顿时主客和谐,气氛很快就热烈起来;如果不擅长喝酒,可以拿银碗。但最好是把碗里的酒喝了,这是对主人的尊重和亲密。
招待:
这里的主人先给客人倒上刚煮好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饭之类的茶水解渴,有的甚至还做了些面条,让客人少吃点,好有个心愿?然后祝酒。主人会先向每位客人敬酒,这是敬酒的开始。然后用大杯(比银碗小的银器皿)从客人中的老人开始敬酒,一个一个;敬酒达到一定杯数,就要放音乐唱歌,让客人喝;酒后待客的最高礼仪是全羊宴,其次是羊背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蒙古包就是大海中的小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的一种独特建筑,美观实用,结构简单,拆装运输方便。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就地取材、自产自销的特点,非常适合游牧生活。蒙古蒙古包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碧绿如海的草原上,点缀着蒙古包的白帆会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的天篷状,外面包裹一两层羊毛毡,内部用“哈娜”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几十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伸缩的网状支架。“乌泥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屋顶支架。蒙古包顶部还有一个“陶脑”——天窗,既能通风又能采光。整个蒙古包用几根羊毛绳牢牢固定,以抵御大风。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服饰,包括衣服、腰带、靴子、头饰,样式精美,装饰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身宽大,长袖,下端无开叉,高领,中带,非常适合广大草原游牧生活中御寒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一般用丝、缎等材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取决于长袍的颜色。男人系腰带的时候,袍子往上提,下摆扎短,显得灵动自然,也方便骑马或工作。另一方面,女性在束腰时必须拉伸长袍,以显示其苗条和健康的身材。佩戴蒙古袍腰带不仅是服装的必需,而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骑行时可以保持腰部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可以保暖。
查干纱丽的祝福:
蒙古族称正月为“查干萨里”(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包括祭祀、祝寿、拜年等。,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撒日)达到高潮。
祭祀用火
蒙古人民长期以来以烧火祭祀的习俗来迎接春节,因为熊熊的火焰象征着一年中所有的好运。过去流行祭祀用火,各家的祭火日期和方式都不一样。“哈日楚胡”(穷人)通常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太吉”(贵人)则在腊月二十四祭祀火神。一些牧民在门外的树上放上五捆绑着五颜六色丝绸的芦苇,将劈成细条的橡树放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支架上方的四条腿上,居士穿上礼服跪在正门的席子上,将裹着油网的羊胸骨献给火焰。女人们把酒和黄油洒在火焰上,然后按顺序站着磕头。富裕的牧民搞大规模的火祭,祭祀时用全羊,并邀请邻居喝茶喝酒。有的人点燃圣火后三天不熄灭,三天不准移动场地,不准在圣火上烤脚。目前,新一代牧民中很少举行传统的火祭,但人们仍然在草原旅游点和节日里点燃篝火增添乐趣。
祝贺(老人)的生日
牧民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日会是给刚“今年”的老人开的。在生日开始时,会先庆祝85岁或73岁的人,通常在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在腊月二十七到除夕的日子里,今年会庆祝61和49的人。给老人过生日时,晚辈不仅要敬礼、祝贺,还要赠送生日礼物,以示尊重。生日仪式的轻重一般取决于生日聚会的年龄。
除夕
在草原上,春节最高潮的时候,附近的牧民会互相喝茶,然后人们会在除夕夜聚集在老人家里举行“生日聚会”或与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节目。然后牧民会邀请他们自己的家人去参观。有时由于户数多,酒席往往通宵不睡。
除夕夜,每个牧民家都要放一个“花盘”,也就是零食、牛奶、糖果等。都整齐地摆在一个大盘子里,而且大多是圆柱形或者方形,每层一个,很有规律。这一习俗不仅保留在牧民家中,也保留在城市的蒙古族家庭中。
支付新年电话
草原上最隆重的春节活动始于正月初一的黎明。牧民先祭拜敖包,然后开始在家庭内部拜年。首先晚辈向长辈鞠躬,然后长辈祝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穿着得体,手里拿着哈达。
一家人拜年后,牧民们相互拜年。拜拜的时候,先去老人家。随着崇拜的进行,人们自动走到一起。每次去一个房子,都要按照同龄人的年龄依次进入。当访问新年时,牧民通常会献上一两首颂歌或颂歌。对于优秀的歌手,户主会用哈达托起牛奶盘。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民族特色,是牧民辛苦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候。
草原宗教: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七大宗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中国佛教和道教。中国佛教在我区历史悠久,其他宗教从17世纪开始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流传了200多年。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多分布在牧区苏木。1960年,寺庙数量减少到102座,喇嘛3542人,1966年,寺庙数量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十年内乱,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极大冲击。大多数寺庙被毁,经书被烧。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锡盟的喇嘛和喇嘛教的信教群众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一些寺庙国家还拨出维修资金进行修缮。一些年老体弱的喇嘛得到了生活补助,他们的自立事业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