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撰写的一篇值得纪念的文章,该文来源于他的《论语》研究。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的严格自律和大度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这篇论文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阅读主题为“修身自正”。所选文本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中写的字,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本单元以略读为主,也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内容和表达上有自己的体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感情,善于把握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出自己的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学习情境分析:
下学期七年级的学生对写人笔记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掌握文章人物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很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路,理解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第一遍读课文,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最初的阅读经验确定教学内容。
3.补充援助材料《缅怀圣陶先生》(吕舒婷),对照本文阅读,根据文章内容评价叶圣陶先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最初的阅读经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纪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进行评价。
五、教学难点:
对照《纪念圣陶先生》,根据文章内容评价叶圣陶先生。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在之前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缅怀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分析学生的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
自己阅读课文,以评论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真名是邵云,但是他改了很多次名字。12岁上小学的时候,他让张先生选一个词,立志爱国强大。张先生说:“你的名字叫邵云,有一首诗写着‘兵君’。以‘丙辰’为好字。”并教育他要爱国,首先要爱国,要了解国家的山川历史。1911 10 10月15,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又找到张先生说:“清廷已经灭亡,皇帝已经被推翻。我不能再当部长了。请改一个字。”王先生笑着说:“你叫邵云,有诗说‘圣陶俊的一切’,就以‘圣陶’为词吧。”于是邵云满意地离开了。1914年6月10日,邵云在小说系列第二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里的画》,署名“盛涛”。后来,他把“叶”这个姓氏和“圣陶”这个笔名联系起来,成为世界闻名的笔名。换了几次名字,老公的性格可见一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整体感知,文章思路清晰
显示任务
学生默读文章,勾画关键词,总结每段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的思路。
反馈指导
(四)重组文本,体验情感(三)交流笔记,深入探究。
显示任务
学生在交换课前写评语,老师给他们综合指导。
反馈指导
批注类别可能是情感类、质疑类、评价类、欣赏类、补充类,批注内容可能指向人物、语言、情感、文字等。
例子
1.相关人员:
先生为潦草标点,以“我”请教改进文笔,写出了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小慎微,又真诚谦逊,教人有恭敬之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王先生坚持把客人送出门外,“我”去拜访王先生,让他深感遗憾,从称呼中猜出“我”处境艰难,感到伤心难过,让人深感感激。
在写作上,王先生追求清晰、简洁,对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极为认真,力求恰当、完美。小事表现了王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风范,表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
2.相关陈述的含义
第1段“我立刻被双重悲伤笼罩”,意思是作者在除夕夜得知叶圣陶去世,鞭炮声响起噩耗,本来已经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而音乐现场衬托了悲伤,使他的悲伤倍增。
显示任务
删除作者的批判句和引用的名言,重新组织文字,阅读后与原文对比,说出你更喜欢哪一篇文字,为什么。
反馈指导
例子
“除了言语,他在日常交往中也是一贯的大方。”这个评价对应的是叶圣陶必须把客人送到门外的小生活,显示出美德先生源于善良,是一小步一小步做出来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维持。引用《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我要站起来做人,我要实现”,更能体现老公严于律己的作风。这些批判性的句子更能表现出王先生的性格,更能表现出作者对王先生的敬仰,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阅读辅助材料,丰富对汉字的认识和训练。
显示任务
我自己读了吕叔湘的《缅怀圣陶先生》,以评论的形式写下我的阅读感受,结合本文。
对照阅读,以短文的形式从两篇文章中写出自己对叶圣陶的理解或评价。
交流。
反馈指导
例子
《缅怀圣陶先生》一文写道,叶圣陶先生读稿一丝不苟,不仅纠正笔误,理顺词句,而且澄清标点符号;为普及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汉语教育教学做了大量工作;在xx期间,由于形势需要,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对朋友的安危深感忧虑;送书法作品给吕叔湘先生并为其女篇作诗,待人真诚;暑假和吕叔湘先生一起视察等等。
文中的叙述和正文一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君子,为人师表,与人为善,献身事业。此外,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叶先生对普及语文知识和语文教育的巨大贡献。关心和鼓励朋友,充满文人情怀和高雅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意义的应酬,生活追求简单等等。
显示任务
基于对两篇文章的阅读,写一篇纪念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约150字。然后仔细阅读第6段和第7段,看看自己的文字是否有冗余,并做一些修改。
(6)总结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
1.读几件小事——缅怀叶圣陶神父,丰富你对叶圣陶的了解。
2.反复阅读文章的第6段和第7段,体会叶圣陶先生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把他最近写的作文拿出来,看看有没有多余的地方,做一些修改。
黑板设计:
叶圣陶先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事件
张中行
宽以待人——文章人生
自律——写作和做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件》教学设计2一、场景精彩:
是从小学读书的叶圣陶先生的两篇文章《莲花》和《金华双龙洞》中导入的。
二、目标有趣:(PPT展示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情感。
2.掌握文中人物的刻画方法。
三、认识人,感兴趣:(PPT展示两位大师的介绍)
1,初识叶老。学生们在屏幕上阅读了注①的内容和相关内容,第一次认识了叶圣陶先生。
1949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主席。
2.认识张老。阅读PPT,了解张中行先生。
张中行,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否定玄索话》等。
他是20世纪末三位未名湖畔学者之一,与季羡林、金克穆并称“燕园三老人”。季羡林先生称赞他是“大师、易人、至尊、超人”。
第四,文字有趣:
1,指学生阅读PPT单词和老师的评价。
2.一起读PPT单词。
修复不熟悉的商业行为就像是朦胧而笨拙的。
拖延症适合教人不知疲倦地提问。
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
五、兴趣的感知:
1,请快速阅读文章,思考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所写的内容。
2、学生读文章,教师巡视。
3、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
4、教师默认:
第六,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请分组工作。每组选一段能让你感动的话,然后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段话可以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看完之后,派代表去分析其中包含的情绪。
1,小组讨论,试读,分析。
2、学生展示阅读,老师评价。
3.老师总结。
4、老师展示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三章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理解这篇文章深刻的写法。
第三,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大度和自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和复习。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预习,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认真做生意,如朦胧、繁琐、笨拙、拖延、妥帖,不知疲倦、不知羞耻地教人,四处游荡,以身作则。
第二,进口。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否定玄索话》等。
第三,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尽量在5分钟内看完。
(2)再仔细读一遍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把难的地方画出来。
1.这篇文章叙述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小事,但作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找出课文中的评价句。
2.在第1段,作者说“我的心立刻被双重悲伤所覆盖”。这种“双重悲伤”是什么意思?文中有意思丰富的类似句子,再找一些评论一下。
学生朗读后,请两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第三,精读课文。先自己思考,然后在上层小组交流,最后找6个同学在班里交流。
(1)找出文章中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句子,与所描述的事物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所熟悉的一些前辈而言,叶圣陶先生应该永远走在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家,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
(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不仅是君子,而且学而不倦,教而不倦,所以确实是别人的老师。
这是对叶先生品德的总体评价。
3,除了言语,日常交际,他也是一贯的大方。
(为叶圣陶先生送行并回信,以示慷慨)
4,他也有严格的一面,这是自律,包括自我修养和“如果你想站起来,站起来,你就想实现它。”
(称赞叶圣陶先生事事亲力亲为,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行中,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个重视语文,精益求精,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
(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作文,人生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叶圣陶先生说:“在这个房间里写文章的想法,是为了让那个房间的人听,是为了说话,而不是为了看稿子,这是合格的。”如何理解这种“写词”的思路?这篇文章有这样的“文风”吗?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是“写文字”。简单自然,清晰凝练,细致真诚,读书,读得顺口,听得顺耳,光说得像话是不够的。还特别注重“简单”。这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简洁,用简洁有条理的口语写出来,那里字改了,文笔简洁,如“除了字,他在日常交往中也是一贯的大方”;再比如“与人为善”,这是叶圣陶先生宽厚的一面。他也有严格的一面,就是自律。“这些地方都是文意变化的地方,作者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
四、课堂小结:本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君子之身,当之无愧的忠君长者的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学了这一课,平时要对人大方,学习要认真细致。学生写作文时也应该尽量简洁。
动词 (verb的缩写)家庭作业:
1.叶圣陶先生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把你最近写的作文拿出来,看看有没有冗余,做一些修改。
2.课后读吕叔湘的《缅怀圣陶先生》,思考一下。文章写了什么?你从叶圣陶先生身上还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4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能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别人在你离开的时候说你什么?
今天,让我们跟随张中行的眼睛,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第二,展示信息,结识人。
1.张中行
张中行,出生于1909,河北香河人。1931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工作,退休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直至1997。
散文创作始于1980年代,出版散文集《负玄索话》、《负玄续话》、《负话》、《禅外谈禅》、《谈梦草》、《顺生论》、《残影岁月》等。,其他书籍包括《文言与白话》、《文言与天津军规》等。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的早期代表作是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滥打三十五仗》等著名短篇小说,技艺日益纯熟。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
作者描述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两人交往多年,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先生于1988去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记录叶圣陶先生的言行,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
第三,自由阅读课文,理解关键词。
混合:chānhuo掺杂和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的胡同名称。
冗长:rǒngcháng(文章、讲话等。)全是废话,很长很贬义。
同样大小的作品:形容作品很多,可以叠起来等于作者的高度。
浸没灌溉:渗透灌溉。
一部经典之作。
如果我练习做一个君子,我没有任何收获:如果我练习做一个君子,我还没有做到。
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孜孜不倦地教学对我有什么关系?学习不枯燥,教人不累。我为自己做了什么?
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男人,你想成为一个男人。你善良,你就会善待别人,你决定豁达(宽容),别人就会豁达(宽容)你。
第四,朗读,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清除:
原因:叶圣陶先生去世,作者为他写了一封奏章。
材料选择:与作者有关,在《高文典疏》中没有见过或明显见过。
2.这篇文章描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质?用什么例子来说明。
明确:善待他人,严于律己。
善待他人:(1)第三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阶段:送别福建。
(3)第五段:回复
(4)第六段:在会上发言
自律:写作,做人,精益求精,以身作则,做到最好。
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达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这种风格到底在说什么?(用书中原话回答)
明确:“写词”
简单自然,清晰凝练,细致真诚,读书,读得顺口,听得顺耳,光说得像话是不够的。还特别注重“简单”。
4.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上看,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答案,所以“不是问题”。
(2)从现实情况看,叶先生的“写词”思想是及时的。
(时间综合症:脱离口语甚至刻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创造“新文言文”)
第五,理解内容,理清结构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说说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我一直写叶圣陶先生品德非凡。
第三部分(第3-6段从“凡与叶圣陶先生有所交往者”到“力争无愧于泄漏者”):详细描述叶圣陶先生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7-10段,从“与人为善”到“所以“行”与“做”有明确的分工”)详细描述了叶圣陶先生人性的另一面:严于律己。
第五部分(11最后一段):学习模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可以快速抓住阅读的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欣赏精彩段落,在内容和表达上有自己的体会。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中的难点
1.学会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欣赏精彩段落。
上课安排:一节课。
第三,教学内容
1,教学模块之一:课程介绍
《潇雅》:山起,景止;虽然不能到达,但内心向往。意思是崇高的美德,虽然达不到这种程度,但内心一直向往。拥有崇高的美德一直是文人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践行这种美好的品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去认识叶圣陶先生,看看他是怎样为人的。
2.教学的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轮廓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字,号圣陶,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1894。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NPC常委,民进中央主席。1983当选为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他是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16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上工学校任教,出版第一部童话《稻草人》。1918年出版第一部白话小说《春宴》。1923年出版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娜塔莉,河北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汉语、古代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参加过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古文选编。合编《文言文选读》、《文言文续读》;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金传》、《佛教与中国文学》、《否定词》等。他是20世纪末三位未名湖畔学者之一,与季羡林、金克穆并称“燕园三老人”。季羡林先生称赞他是“大师、易人、至尊、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