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陈墨博客

文|搜搜

请原谅我在标题中使用了强烈的语言,但它不是针对任何人,而是针对我自己。

前两天朋友圈被一篇《陪孩子写作业,大人心脏病住院,做了两个支架》的文章屏蔽了。文章中,麻麻还自曝了自己的“血泪史”。唉,简直惊天动地。

有朋友转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留言说,还好我家不存在这种情况。她说,看来你脾气不错。哦,不,这位朋友,请原谅我换了一个概念。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现在这种情况在我家是不存在的。现在女儿7岁,上二年级。上一年级之前,我把她的笔记本摔了。她父亲给她擦了满满一纸叉子。在教她写作业的时候,我甚至用钝刀割腕,来抵抗把她扔到楼下的冲动...是的,我对此毫不隐瞒。我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母亲。越是想和父母不一样,越是做不到不打骂孩子。

是不是因为孩子上二年级,成绩比一年级好,所以我不着急。可惜,不是。昨天,她拿着两篇成绩很差的论文回来了。她在高一的时候英语经常得A甚至A+。昨天她只考了C——史上最差成绩,哈哈。

所以,焦虑的亲爱的朋友们,从我这里,你真的得不到任何培养一个成功孩子的小技巧。我能说的只是我如何调整自己心理的一个过程。

首先,得益于我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在怀孕的时候接触到了“自由与爱”的概念,并认同了它——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所以我认为焦虑、恐惧等情绪都是有起因的,我也愿意向内看,找出我的“起因”是什么。

当我女儿在高一下学期参加一个家长会时,我遇到了她的心理学老师王林先生。会后,我厚颜无耻地占用了她的时间,聊了一会儿。经过她的介绍,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心理咨询——是的,我之前接受过心理咨询,但是个人成长的路真的很长。

在几个月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我一直在做一项功课——实现与出身家庭的分离。具体来说,我要明确自己的情绪有哪些来自于《缘起缘灭》的套路,我对孩子的期望有哪些来自于父母对我的期望等等,这样才能在心里不断接纳那个童年受伤的孩子,才有力量接纳眼前的这个孩子。

期间在喜马拉雅FM听了陈墨老师的《如何做一个焦虑的家长》,加入了一个学习做焦虑家长的家长群。我发现很多家长比我还着急,孩子写字慢又不整齐就撕书的人也很多。哈哈,我心理平衡了——要知道,我扔下孩子的作业(其实只有一次)的时候,心情无比低落,觉得自己真的是世界上最。而且听了陈墨的话,我也觉得很受用。老太太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顾问,著名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其实我一直对各种“名家”持怀疑态度。我以前是记者,职业习惯是提问。不过这个老太太讲课,唉,说话快,一针见血,我立马被她批评了。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她一开始就谈到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对比了她认为对养育孩子最重要的几点:身体健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达自己的需求,懂得人际交往能力,有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我觉得我养孩子的方向是极其正确的。听完这个讲座,我真的放下了焦虑。

以上是过程,以下是我在焦虑感涌起时如何调整心理的总结。

1,找回初心。

七年前我考虑生下她时,只是希望她生下来手脚完整,身体健康,仅此而已。

但随着她长大,对她的期望越来越高,因为她小时候总是被父母拿来和别人比较。她决心不再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较,她也渐渐忘记了当初的誓言。看到别的孩子英语流利,我也给她上了英语课;虽然她选择了自学钢琴,但是看到别的孩子弹得那么好,她总是磕磕碰碰的,我也经常在她弹琴的时候唠叨...哦,真是不堪回首。

后来我对自己说,你自己学吧,不要逼孩子,她爱学不学。因此,为了说标准的美式英语,我重新学习了赖世雄的标准美式音标,我会和她一起偷学钢琴课,这样我回家后就可以练习了。

退一步想一想。如果孩子现在突然生病,我会偷偷向上帝祈祷。只要我的孩子健康,我什么都愿意做。我女儿和妈妈以后肯定不会给你压力。那为什么不利用现在孩子的健康呢?是的,当我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我也放下了焦虑。

2.接纳孩子。

学校教育,毕竟要求孩子有统一的标准,但作为麻麻,我应该明白,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喜好和长处也不同。

女儿没有幼小衔接,整个一年级几乎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花了很大力气才把拼音认清楚,有时候加减法到现在都不清楚。我的态度是,每次犯错我都会告诉她,但不要求她马上掌握——哈哈,毕竟不能自讨苦吃。就像她不清楚自己的右手,经常把Q写成P,J写成l,检查视力的时候只能指左右不能说左右,我只能接受。她现在就是这么做的,也不能强求。而且我毫不怀疑她有精神病,因为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很优秀,所以这就够了。

我来讲几个同学关于孩子发展快慢的真实故事。

故事一。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长得很好看的男孩,名叫文。当时我暗恋他——哈哈,我从小看港剧,早熟。第一次语文考试,我拼音考了90多,他考了5分。我记得当时取笑过他。总之,小学前两年,他的学习很差。初三的时候,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五年级的时候,他去了别的学校,所以我不知道他的情况。

初中物理尖子生的时候,不期而遇。不知道他记不记得自己考了5分,我惊讶的看着他说,哇,你现在学习这么好。后来中考的时候,在考场上又遇到了他,互相鼓励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大家都高兴,我们都考上了市里唯一的重点高中。

故事二。

我高二的同桌是乔伊,一个英语说得很流利,小提琴拉得很好,爱笑阳光的女生。但是她那时候真的是个数学白痴,因为我学习很好,经常给她讲题,但是我发现她不是很懂。

大学毕业后,我们没有再联系。去年我们又在微信上认识了,发现她居然嫁到了美国。更让我惊讶的是,她现在在美国教高中数学,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我认识她后第一句话就问她,你是怎么成为数学老师的?她说我在美国学英语找不到工作,因为语言不过关。老师觉得我应该学数学,于是我从头学了几年,发现十几岁看不懂的数学原理,二十多岁就懂了。

好吧,听着,一个曾经的数学白痴也可以成为数学老师。看来人的潜能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激发出来是吧?这是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我就不说爱因斯坦爱迪生这样的天才了。

是否存在某一方面没有潜力的情况?是的,有。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同学开始用脑子撞他的头,大喊他就是不懂。他头疼。她没上高中,上了卫校。现在她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工作的护士,而我,一个他们眼中曾经的学霸,也经历了迷茫甚至抑郁的阶段。

或许,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接受与否。即使是智障儿童也没有自己的特长。我有一个叫童童的老朋友。她出生时羊水窒息,大脑缺氧,学习跟不上。她在情绪控制方面也有问题,但她非常擅长协调自己的动作。她骑独轮车,跳交际舞,玩得很开心。

很多鸡汤文一味强调人要努力,要成功,但在我看来,唯一值得努力的就是接纳。

3.给孩子自由。

上学期期末,女儿挑衅我们,让我很感动。她说:“你看,前一段,你和爸爸严格要求我做作业本什么的,我不愿意做,学习也没什么进步。这一段你把我一个人留下了,我的学习却进步了。”

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学习是孩子的事还是父母的事?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学习定了时间表,不给孩子自由安排时间,孩子会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我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其实我激发不了孩子的内驱力。还不如把学习的自由和对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

这学期我就是这么做的。孩子放学回来,我会提醒她今天需要做什么:作业、练琴等。你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作业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妈妈帮忙,但是不要指望她全程监督,因为妈妈有她自己的事情要做。

之后我就去做自己的事了,只是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助她。我发现她有时候会先看一会儿电视,我也不逼她先写完作业。我发现她自制力很强,真的比我强很多。我又要拖到《缘起缘灭》了,因为我是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有拖延和放纵的毛病,我也在不断的和这些毛病做斗争,直到我接受它们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慢慢的萌发了我的自制力。

先说她昨天带回来的那两篇成绩很差的论文。我发现她有些知识点真的没有很好的掌握,有些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又跟她说了一遍。而且,我看到了她的进步——前两个学期,课堂作业很少全对,这学期听写已经全对很多次了。那么,为什么眼睛要只盯着她的差距,而不肯定她的进步呢?

最后,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把他的翅膀剪短,怪他不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