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意义何在?
高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中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仅比发达国家差,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差。其实中国大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上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出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要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国“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中,美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音乐和艺术教育尤为重要。这是绝对正确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素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音乐知识匮乏、感受和欣赏音乐能力差等现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137的学生中有85%喜欢音乐,86%在城市,85%在农村。24%的学生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学生在中学基本不上音乐课。66.7%的城市学生知道记谱法,只有42.5%的农村学生知道记谱法,但城市学生知道记谱法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生。此外,听过音乐会的城市学生远多于农村学生,分别占38.9%和10.5%,但绝大多数学生从未听过音乐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但在问卷的填空部分,42人能正确写出3首以上外国音乐人作品,占30.7%,15人能正确写出3首以上外国音乐人代表作品,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首以上中国音乐家代表作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喜欢的音乐的只有33人,占24.6438+0%;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曲子都不会写。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理、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总体上仍表现出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尤其是填空部分。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审美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用价值,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和欣赏水平的提升;最后,提高综合素质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不仅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还能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而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唱歌,还要教他们基本的乐理知识,让他们在音乐的语言中欣赏和学习音乐,启发他们积极追求和感受美。例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理性思考音乐的发展。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们“喜、怒、哀、乐”的表情恰恰反映了他们辨别善恶的理性思维,以及他们发现和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和感知,都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内心体验暴露在表达中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障。
欣赏者要想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而想象完全受欣赏者主观控制。如果说作曲家创作了一次,歌手(演奏家)创作了两次,那么欣赏者创作了三次。欣赏者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重组和理性加工,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因为每个人先天的遗传情况不同,人的思维能力会有先天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乐感,而且有利于人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大脑机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通过特定的声学来表达和交流感情和思想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一直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是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中国近现代革命歌曲激励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富强献出了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音乐的德育功能完全可以实现。
扩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的音乐宝藏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如果学生只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艺术与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中,需要增加多元化的思维和多维度的视角,识别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传统的音乐特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形式下音乐的异同,欣赏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第三,实现高校音乐欣赏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乡学生的差距。一方面,高校应开设音乐欣赏选修课,增加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更多地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欣赏美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应该参与到这些经典音乐作品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至关重要。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鉴赏能力越强,水平越高。曲目欣赏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民族到西方,由声乐到器乐,由标题音乐到绝对音乐,但有些学校还没有做到这一点。音乐不仅以理性的形式表达情感,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一种自然的情感都可以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而不是纯粹的个人的、偶然的情感才能唤起人们的* * *。比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忧郁追求,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飘逸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崇高壮阔,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熏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欣赏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通过比较和鉴别,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学思想。经常性的音乐欣赏可以提高直观理解,从音乐中“品味”其深层意蕴。比如从贝多芬的矛盾交响音乐中“品味”到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乐《老刘攽》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味”出中国普通人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简而言之,音乐欣赏可以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应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既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受欣赏者整体文化艺术素养,甚至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欣赏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比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有的人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随着声音节奏产生的各种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悲伤的色调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一个渴望自由和光明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压抑和彷徨的情绪;哀叹时光的流逝;追问生命的意义等丰富意蕴,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很难理解的。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
比如参加校园歌手比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积累。学校尤其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举办艺术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的艺术活动。音乐欣赏不仅包括通常的音乐会和讲座,还包括音乐的电声欣赏;庆功会上听音乐作为仪式;沉迷于自己唱的“卡拉ok”;看着银屏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起舞,可以说是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高水平的音乐鉴赏家,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思想水平和生活阅历,从而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同时,学校要尽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和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控制格调不高、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面的拓展,创造力的培养。